前幾天我們這裏一直比較暖和,白天60多度華氏。
昨天晚上了雪,一早出門,天呐,在冰上開車。一路小心翼翼,40邁的路開20邁,還好人不多,否則非出事兒不可,最後大家幾乎就是三條線開兩輛車,更多的時候就是一排。在有點溝壑的地方開,眼看著車都晃晃悠悠的。
年紀再大點,真是下雪天最好別出門了。
過去幾十年,都是老公開車為主,我就是平常自己出去才開車,最近幾年我自己開車的時候多了,而且冬天也自己開車,去年冬天雪大而且凍冰特別多,我也是自己開車的,鍛煉真管用,原來下雪我是絕對不開車的。
如果擱著過去,今天早上我是肯定不出門的,但也後悔,就想,開過這段就好了,沒想到一直滑,下次還是最好不要出去,太危險。
做點好吃的,給自己壓壓驚。
中國店買的肚和肘子肉,壓一下紅燒,特別香。一鍋做出來的,涼了分開切就是了。人不吃肉不行。不多吃,天天吃點,對健康有好處。
見到好吃的拚命吃,要麽就幹脆吃素,都不可取。
放平心態,想想過去吃不飽,吃不上肉的時候,再想想現在,控製一下好吃的多吃的欲望,我想慢慢就會習慣了營養均衡的。
年紀大了,不像年輕時候,吸收消化功能,代謝功能都差了,更要注意營養,沒有營養的身體不會健康的。
現在可不是瘦就一定健康,當然很胖也是不行的。BMI,是體重標準正常範圍是18.5-23.9,我這次體檢是22點幾。
最近才上網查這是什麽指標,我居然體重還挺標準的。
記得有網友經常看我周末隨筆,看我總是顯擺做的肉菜,就說,經常這樣吃,得啥身體?年紀大了吃東西確實應當小心,不過,我一周也就吃這些肉,不是三天兩天吃完的。
我覺得肉裏麵有很多營養,吃飽了,吃得營養豐富些,幹活的時候能有點力氣,活動多了,吃多的應當能折騰出去,吃得半飽,倒是覺得挺精神,但幹活沒力氣,對身體也是不好。
每個人的健康理念不一樣,對健康和吃喝的認識也不一樣。順其自然吧,大家都按自己覺得健康的方法去生活,這樣心情會很愉快。
心情愉快比吃得好一點差一點更重要。
過去咱家裏都生活不富裕的多,但真的因為不富裕而 影響壽命的並不多。現在不是有一種養生方法很流行,間歇性斷食。很多人在做,都說效果非常好。
我不行,我要是餓一天,別說上班了,啥也幹不了,做腸鏡的前一天就跟斷食差不多,隻能喝點雞湯肉湯的,太遭罪了,別人照樣上班喝點能量飲料就行,我在家一會兒喝點果汁,一會兒喝點肉湯,熬啊熬,每次都想,下次不做檢查了,但到了該做的時候又得做:)
每個人不一樣的,所以都得按自己的感覺行事兒。如果大家都做一樣的事兒能有效果,那還有人身體不好,有人身體好嗎? 人不是機器,即便是機器每一台也不一樣的,再微小的區別也會有的。
每次體檢我都趁機問醫生一些問題,醫生總是看上去很不重視,心想,你這都正常的,有什麽好問的,估計也是看我年紀吧,年紀大了怎麽也得有點什麽高低之類的。
加強鍛煉,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比如血糖平均值,我空腹血糖一直是正常的,但平均血糖在6左右晃,因為有家族史,我很重視。
開始想查平均血糖的時候,醫生不給查,說空腹血糖正常不用查平均的。什麽邏輯。查了有點高,也沒說什麽,當然我自己很重視,就是鍛煉,另外水果不吃太甜的。
我從小沒有吃糖的習慣,所以對甜食不喜歡,而且甜東西稍微大甜一點我就不喜歡吃,點心什麽的也是,從年輕就是這樣的。否則是不是早就麻煩找上門了?
現在醫院裏幹活兒的人少,病人並不是很多,但什麽都慢,今年體檢到現在還沒有都弄完呢,著急沒有用。慢慢折騰吧。
我這兩年肉比以前吃的多了一些,而且也吃一些零食,堅果,薩其馬什麽的,說實話,血糖血脂指標沒有變化,這說明營養並不會增加你各項你不希望增加的指標的,前提是要好好鍛煉,堅持鍛煉非常重要,而且要盡量減輕自己的壓力,精神上要放鬆。
到什麽年紀做什麽事兒,到什麽年紀管什麽事兒,總像年輕時候那樣認真,執著,想以此看看自己是不是沒老,這個是最糟糕的嚐試。
我現在學著放慢腳步,做事兒花更多的時間做以前同樣多的事情,這樣才能不慌不忙。因為得知道,自己不希望因為什麽事兒而著急緊張。
要早起就要早睡,保證睡眠時間非常重要,過去看劇看到下半夜,這個現在早就做不到了,這實際上就是提醒你不要再那麽做了。
人的身體很神奇,到時候會給你信號的,你注意到了就好,注意不到就得惹麻煩。
國內現在疫情又起來了,不僅僅是新冠,還有各種肺炎。
過內的親友一波一波地又躺倒了。
除了人多,我感覺還是防護不夠,出門戴口罩不是說進了醫院戴口罩,進超市,甚至路上有人都應當戴,是不容易做到,那病了還不是自己遭罪。
家裏的隔離也都做的不夠,孩子病完大人病,這避免不了。
冬天暖氣特別足,都開窗戶,開著開著就忘了,等覺得涼了再關就著涼了,很多細節都是多數人不在乎的,認為沒關係的,甚至覺得那不是條件。其實很多問題都出在小節沒注意上了。
宣傳的力度不夠,光天天講什麽樣得去醫院,什麽樣不用,輕的在家休息,重的上醫院,這種輕症在家一點幹預都沒有不變重嗎?所以醫院裏全是重病號,輸液從早排到晚,各種推薦藥網上一放,懂不懂的人都開始亂吃。、
昨天看一個小視頻,一個媽媽給孩子加倍量吃止咳藥,吃出了生命危險。這些責任都在宣傳上,如果每個人都有醫學常識,都能自己知道什麽樣看醫生,什麽樣自己對付,那得多高素質的人能做得到呢?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
醫生現在居然給病人足夠的自由,你想治病就治不想治不勉強,別說我要賺你的錢,這病人因為怕醫生賺錢為目的,就不得不治了才去治。
這些問題其實很矛盾的,因為確實有很多醫生就是這樣的,要麽馬上要你手術,要麽就是隨便你。職業素質都不夠。
我一個朋友腰疼,去醫院看病,醫生看看片子說,腰椎間盤突出,做手術吧,我這就給你開住院。我朋友說,這麽大的事兒我得回家跟我家人商量一下,安排一下家裏再說。對醫生的信任感也就下降了不少。
後來貼貼膏藥什麽的,也沒那麽嚴重了,現在也沒有手術。
但也有些心髒病的人,覺得自己沒什麽事兒,拒絕醫生進一步檢查,說,我什麽事兒都沒有就覺得有點胸悶,天天都能遊泳呢。不查。
最近我在看《問心》非常不錯的一部劇,我覺得每個人都應當看一看,能學到不少常識,也能了解更多的醫患關係。雖然不可能都是真的,但真實性還是很強的。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醫生建議的事兒不想聽的肯定不聽,自己覺得厲害的醫生不管就生氣。無論哪種人都正常,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思想不是嗎。
多谘詢,多上網學習,雖然自己不會變成醫生,但有些常識還是能學到的。尤其到了一定的年齡。
就像咱們都知道的蓮花清瘟膠囊,大家現在都覺得它是商業宣傳,其實病到某種程度吃它是有效的,但不會什麽情況下吃都有效,當人們吃了沒有效果就會懷疑這個藥。甚至懷疑它的宣傳目的。
嚴謹的科學態度是取得大家信任的基礎,因為大家把專家當回事兒,所以當專家說了不靠譜的話才會引起眾怒。如果平常人說了什麽不靠譜的話,不會有人當回事兒的,因為你不在別人的眼睛裏。
專家不能把大家的怨言當成不尊重自己,而要想想為啥大家這樣說,如果吃上就管用的藥,誰能反對呢?
打疫苗也是,明白的人知道疫苗的作用,不明白的人打了疫苗還得病甚至比沒打過的人得的還重,那你再宣傳的時候,人們就會有疑慮。
你說打了疫苗能預防,結果沒有預防啊,但如果配合繼續戴口罩的宣傳,大家就能知道,打疫苗也得繼續注意防護才行。
把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都當成有常識的人,其實是錯誤的。我一直這樣認為。
所以很多人說我多麽好心態,多麽大度,其實不是,因為我知道,再優秀的人都有他們的短板,理解這一點就不會跟別人較勁。因為任何人都有他們不知道的其實是常識那麽簡單的東西。
說著說著就多了,得去做晚飯了,今晚有好吃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