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道四(131)課堂上被罰站的學生死了,誰之罪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打印 (被閱讀 次)

說三道四(131)課堂上被罰站的學生死了,誰之罪

 

       據網絡上紅星新聞3月18日報道:河北邯鄲初三學生魏某某被罰站突然倒地身亡,這則消息推上熱搜,引發網友關注。”

       網上流傳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事情發生在3月12日,教師最後一排的一位男生正在被老師罰站,沒一會他突然往後摔倒。摔下去的時候。可能發出的聲音不小,他前麵的學生聽到聲響後,紛紛轉頭看去。這時,正在講台上講課的老師看上去沒怎麽動。在那位男生身邊的幾個同學上前查看情況時,他才走了過去。當看到倒地男生的腿不停的抖動時,又轉回到了講台邊。據學生稱,當時老師讓學生去叫班主任,隨後叫來校醫。家長質疑老師搶救不及時,太冷漠。據新黃河客戶端稱:魏某某父親向記者透露,教室監控視頻片是家人拍攝後發布到網上的。”事發後,家人隻在醫院見過一麵那位事發時在教室的任課老師。學校不想擔責,指責家長把視頻發上網影響了學校的形象。

       我的高中學友群的老同學轉發了這則消息後,問:“我們這個群有很多當老師的,你們對學生罰站過嗎?”

       毋庸諱言,老師在課堂上對個別學生罰站早已司空見慣。那位老師見怪不怪,漠然處之,也屬常態”。君不見,2006年南京法院判彭宇賠償被他扶起的老太婆四萬元之後,還有誰敢去扶起在街上摔倒的老人?這種社會道德的全麵倒退,誰之責?

       孟子認為,人的本性,即人不同於動物的地方,就是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它們是仁、義、禮、智的萌芽,是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它們潛藏了人的完善和發展的一切可能性。因此,把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充分地加以發展、擴充和實現,也就對人性有了最深刻的認識。 真正認識了人性,就會有仁的自覺,這樣就能體認、把握、上達天道。

“惻隱之心”居於“四心”之首,是人心固有的一種本能的情感活動,它排除了功利的目的,在這個基礎之上,才會產生其他三“心”。人的“惻隱之心”既是“仁之端”,又是“仁”的核心,“義、禮、智”三德,皆是“仁”的具體表現和運用。即是說,仁、義、禮、智發端於人性中與生俱來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所以很容易做到。後天的學習隻是保有或擴大這些天性罷了。 

十年浩劫批林批孔以來,“孔孟之道”失傳久矣!

南京的彭宇有“惻隱之心”,被南京法院毀於一紙判決書,其後患無窮!且不說他了。

如果那位任課老師還有哪怕一點點“惻隱之心”,立即對倒地學生采取施救,也許贏得急救時間,可能挽回一個年輕的生命。此是後話,說也無益。

“學校也不想擔責”,早幹嘛去了呢?學生在學校無論發生什麽事情,校長都脫不了幹係,都要負責!校長是否“在其位,謀其政"了呢?

再來回答我的老同學之問。

       退休之前,我一直當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從來沒有對學生罰站。2005年7月退休,當年秋季應邀到海口昌茂花園學校當管教學的副校長。當時該校有幼兒園、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秋季開學第一天,我巡視到小學一年級時,看到一位年輕女教師讓兩位小學生到教室前麵麵壁而站。我在教室門口示意那位老師出教室,我輕聲對她說:“你是不是先讓那兩個孩子回座位坐下來上課,有什麽問題下課後再跟他們談。請你在與他們談話之前到校長室來,我們先聊聊,好嗎?”

我與那位年輕的女老師談話時,先聽她說課堂上發生的事:那兩個被罰站的學生沒有上過幼兒園,是爺爺、姥姥帶大的,完全不懂規矩,不能按我們規定的課堂坐姿端坐(雙手放在桌上、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麵,如果要發言,就順勢舉起右手),還不停地搞小動作,影響其他學生正常學習。多次批評無效,才讓他們站到前麵來。

我肯定她認真負責的教學精神,開學上課之前就基本掌握了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值得表揚。然後給她講我第一次走上講台教學的故事。第一次寫作文,隨便寫什麽或抄報紙上的文章都可以,隻要求學生把字寫在格子裏麵。凡是做到了的,都給一百分;第二次要求學生寫文章要分段,每一段開頭要空兩格,標點符號要寫在格子裏麵,凡是做到了的,都給一百分。那位老師非常聰明,沒有等我講完,她就明白了:教育學生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循序漸進。

當時,昌茂花園學校的校長是原農墾中學退休的賴瑞光校長,他是海南省“十佳校長”,具有強烈的“校長意識”,積累豐富的校長工作經驗。他在任期內,把一個校園環境破舊不堪,教育教學管理雜亂無序,在海南名不見經傳的農墾中學,辦成為一所國內外頗有名氣的名副其實的省重點中學。他向海口昌茂集團老總陳權中推薦我去當管教學的副校長。我和賴校長在昌茂花園學校工作期間,總結了民辦學校的辦學原則如下:

       我們當校長的責任是使優秀的成為出類拔萃的,一般的成為優秀的!為此,我們要求老師要明確一個宗旨,做到兩個負責,實施三個“不準”,堅持四個原則,落實五個環節。

        一個“宗旨”,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兩個“負責”,就是麵向全體學生,對學生一生負責;服務全體學生,對學生一家負責。。

        三個“不準”:不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準用言語傷害學生;不準在情感上冷落學生。

       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國家早已明令禁止,但是,這種現象在學校仍然時有發生,有時還有非常漂亮的借口,我是恨鐵不成鋼啊。我們必須強調指出,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以及各種借口都是錯誤的。明確指出罰站就是變相體罰,不準以任何理由在課堂上對學生實施“罰站”。

       如果說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是對學生肉體的傷害,那麽,言語傷害學生則是對學生的精神傷害,同樣是必須禁止的。有些老師也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學生和孩子的過程中,並不是故意用語言去傷害學生和孩子,而是沒有很強的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意識和現代教育理念。我們的教師一定要用欣賞的眼光、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

       在情感上冷落學生是比用語言傷害學生更為嚴重的錯誤教育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故意犯罪。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教師因學生的頂撞或冒犯,而在情感上產生報複學生的情緒,表現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冷落學生,是絕對不允許的。

       四個“原則”,是指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主體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公平性原則。

       知識傳授體係以教師為中心,將學生視為教學的附庸,使得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地位。我們實施新課改,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學生的主體性,便不會有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講得再好,學生不去積極地主動學,也是不能從根本上奏效的。因此,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原則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原則。

       所謂激勵性原則就是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提問的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搞活課堂教學。搞活課堂教學,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終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有時學生的想法或說法看來有點幼稚,甚至完全錯了,也不可訓斥,更不能嘲諷。要盡可能創造有利於學生思維產生“開竅反應”的教學環境。“開竅反應是在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去尋找盡可能多的不同解答或答案時所使用的許多教與學的方法之一。”(引自[美]林格倫著、章誌光等譯《課堂教育心理學》第426頁)因此,課堂教學形式,必須變一言堂為群言堂。這種教學方式的變革,同樣需要學生的支持與配合,學生要敢於質疑問難。

       所謂啟發性原則,不言而喻,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要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開展研究性學習。

       最後,講一講公平性原則。公平性原則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麵向全體學生,對優秀學生和暫時落後的學生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因優秀學生成績好而過分寵愛,更不能因學生暫時落後而冷落他們。這不僅僅是教育藝術和教學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師德問題。

       這也是我要強調的,所有的教育原則,歸根到底是要愛學生的原則。

       落實五個“環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教學程序: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後輔導和考試評價。

       如果我們的校長在其位,謀其政,按照上述五條原則去抓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怎麽會出現那些與新時期不合拍的事件呢?

 

歲月沈香 發表評論於
讚李老師好文!更讚李老師的教育理念!四個原則講得非常好!這位老師太不負責,甚至還有點冷血,在學生倒下的那一刻,無論學生是何種原因倒下,老師都應該馬上走過去想辦法搶救,同時打120,學校也有一定的責任。估計這個學生本身有生理疾病,罰站隻是一種誘因。
小雨如酥 發表評論於
說得很有道理。最好能給一些具體的方法解決學生不遵守紀律,不聽講的問題。隻說正麵鼓勵很泛泛,不好遵循。一家之言,不要介意。
goodmum 發表評論於
一味地愛學生,從不責備。這樣長大的孩子得了社會,是否一直被愛,工作不好也不受處理。難怪現在這麽多抑鬱症
寒墨 發表評論於
為李培永老師的教育方法點讚。教師是育人的。罰站,懲罰等做法不可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