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建狂魔, 如此過剩

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基建”)在改革開放後發展迅猛,這些年已經擴及到世界,被稱為‘基建狂魔’。 去年12月我去西岸舊金山出差,在Bay Bridge(灣區橋)上過了兩回。 這座橋也被中國基建‘狂魔’了 。





灣區橋是1936年11月建成通車的,比金門大橋早通車6個月。 橋穿過海中間的耶島(Yerba Buena,簡稱),分成島東和島西兩段。 我在伯克利上學的時候去市裏常走這座橋。 那時橋東段在地震中損壞了,經過加固和修理,堵車很嚴重。

2005年後加州政府終於決定修建灣區橋東段。全世界招標,眾多世界知名企業都參與其中,標的競爭激烈。中國交通集團及屬下的振華重工在橋梁鋼結構方麵實力最為突出,在工期、質量和價格上全麵碾壓競爭對手,勝出。

我們開車經過這座橋時,看到東段橋和深圳後海灣的設計很像,都是自錨式單塔懸索橋。這段橋雙向12車道,長2.88公裏,設計的日均汽車流30萬輛,是舊金山市連接灣區的交通咽喉,抗八級地震, 設計壽命150年。

深圳後海灣大橋是是2007年通車的。舊金山灣區大橋東段是2013年通車的,建造曆時5年。建造時保持舊橋通車,新橋與舊橋平行並列。 最後建造車輛入新橋路,通車後用了六年逐漸拆除舊橋。

改開40多年,中國基建的階段性明顯。 2015年之後逐漸轉型,更加關注基層的民生和“小”工程,從“鋪路架橋建機場”到“智能綠色、品質生活”悄然變化。 比如飯館公園機場隨處可見的Wi-Fi式手機/電腦充電。 “廁所革命”和舊城改造。







這次回去更發現基建對公園的大力興建和改造。 不但家附近的公園整潔漂亮,深圳的周邊的老公園多出來新“項目”,還新生出來幾個公園。 這些公園大多利用水庫和湖泊資源建造,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我在快離開深圳的時候,才在社區網上知道了西部的虹橋公園。公園圍繞水庫和旁邊的森林山巒,建造了一條長達4公裏的空中紅橋步道,視覺效果震撼。 走在紅橋上,可以看到旁邊和腳下各種鮮花樹木,園中景致;橋上還有豐富的物種介紹標識,對喜歡植物和運動的人是強吸引力。

紅橋是紅色鋼結構骨架和紅色格柵護欄,使用的鋼為耐候型不易腐蝕。 橋麵部分采用穿孔鋼板易於雨水滲透,上麵鋪了塗料,走上去的腳感很好。 深圳常有台風, 所以對鋼的強度要求也比較高。







這所橋共用鋼 1.2萬噸,相當於1.5個法國埃菲爾鐵塔的用鋼量, 對國內的鋼產能也起到了促銷作用。 橋墩架空,避免了地麵的砍樹造路,橋身離地平均高度 8米,景觀優美,野生動物在橋下也可以自由穿行。據說建造時使用了預製拚裝工藝,現場螺栓拚接。

虹橋公園是免費的。興建的是當地的鄉政府。目前成了網紅公園, 很多外地人去打卡拍照, 美國人也不例外哈。 地鐵站離公園1.5公裏, 但地鐵站外就有直達的公交車。 雖然離市區較遠,但交通十分方便。 

中國的基建關注基層的民生,希望此類應用”過剩“! 發展武器, 還是不要了吧。。。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中國的基礎建設確實不錯,範圍之廣,速度之快令人歎服。連我插隊的邊遠山村,都有了高速公路。如你所言,希望世界和平,大家專心一致改善民生。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還有一條地鐵線對我更方便一些, 但沒開通。 :) @世界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虹橋也在六號線的光明站附近。 但當時我不知道。 所以又過了幾天才去的虹橋公園。 @世界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周遊世界' 的評論 : 我們吃完就去大觀園了。 深圳也有個大觀園。 但是那天好像有什麽燈展, 擠的水瀉不通。 我們到了門口都沒進去, 就走了。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我這次也去吃鴿子了。 也是那個招待所, 好大。 那裏的鴿子比較貴, 但是挺好吃的。 @世界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周遊世界' 的評論 : 給世界上茶。
周遊世界 發表評論於
去年我們去深圳,在光明農場招待所吃完乳鴿後,師弟兩口帶我們去了虹橋公園,印象深刻。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過 bay bridge 有過路費。 東邊的 Ez pass 據說不能用。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舊金山灣區大橋用了超過4.2萬噸鋼。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本文出標出外,全部原創圖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