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美之途

雅美之途 名博

世界衛生組織發現的國藥疫苗的硬傷

雅美之途 (2021-05-07 15:21:32) 評論 (37)



國內的自媒體就是在胡說一氣,居然稱世衛組織對國藥疫苗的報告是中國疫苗的高光時刻,他們簡直是吹牛不打草稿。

華大年輕教授Ali Ellebedy的報告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他以X和Y軸分別代表疫苗刺激的T細胞免疫反應(釋放細胞因子)或B細胞反應(合成中和抗體)的能力,將各種疫苗放在圖中,中國滅活疫苗是所測定的世界疫苗中最差勁的,位於左下角;輝瑞和Moderna疫苗在右上角,為最優質的疫苗。這是評價疫苗質量的硬性科學指標,任何組織在評判疫苗時都必須麵對這些事實。

讓我們談談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疫苗的報告,他們最後的結論是以列表的形式展現的。我看完表格後覺得,如果WHO公正,不應該批準中國國藥的疫苗,可以批準科興疫苗。但是世衛組織在今天還是批準了國藥疫苗,應該是世界現在太需要疫苗了。

關於國藥疫苗對老年人或者擁有基礎疾病的人群的預防效果和安全性,世衛組織都是評價為沒有信心或者根本不能被信賴。科興的有效性稍好些,但是安全性也沒有保證。可以看後麵引號部分的專家對世衛評語的判斷,也可自己看表格中逐條的世衛組織結論。實在是令人相當失望,國藥董事長拍胸脯的100%有效的疫苗原來是這樣的。國藥疫苗在60歲以上“老人”的數據這麽差,如何麵對80%的新冠死亡率都來自老年人的現實?擁有基礎疾病的人士感染新冠後的死亡率奇高,不能預防他們的疫苗到底有什麽用?以前吹噓對重症100%有效的結論蕩然無存,因為重症多發生在基礎疾病合並感染者。

我長期認為國藥疫苗的數據存在漏洞,所以從一開始就質疑,現在我的猜測從世衛組織處得到了證實,但是害得我犧牲了一個公眾號。我同意這位專家的解讀:“WHO對國藥集團數據的證據質量陳述(statement on quality of evidence)顯示:國藥集團的BBIBP-CorV對18-59歲且不合並危險因素的成年人,預防PCR確診COVID-19的保護效力,證據可信度高、安全性(嚴重不良事件)的證據可信度中;對於老年人和伴有危險因素人群,保護力和安全性的證據可信度均為極低”。

中國國藥疫苗臨床試驗的設計者不知道是在哪裏學的醫?或者在哪裏受的專業訓練?如果他們受過良好的職業訓練,我則高度懷疑有些數據在報給世衛組織前消失了。硬數據出來後中國國藥疫苗的硬傷累累:首先,在我的印象中,中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後,男孩確實比女孩多,但是也不至於出現男性受試者11,598對女性2,167這般的懸殊比例。第二,中國在逐漸進入老年化的社會,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現今的中國是四位老人需要一對年輕夫婦照顧的局麵,但是這次參加臨床試驗的年輕人(18-59歲)對60歲以上“老人”的比例是13,556對209,難道中國老人怕死不敢參加臨床試驗嗎?另外,擁有基礎疾病是新冠致死的重要原因,為什麽中國臨床試驗時在超過萬人的試驗參與者中隻選擇了374位高血壓和300位糖尿病患者?

國藥疫苗最為荒唐的數據來自在中東國家巴林的臨床試驗。我們暫時不細談疫苗有效率的計算公式,這個需要專業人員的參與,因為每個臨床試驗的算法都不同。但是我這外行都能看出,那個所謂的90%或91%的保護率是極富誤導性的。18-59歲的疫苗組的新冠病毒感染率是282/282+2178=11%,60歲以上疫苗組的感染率是65/65+238=21.4%。我們會打五人中就有一人感染新冠的疫苗嗎?不會。

那麽他們怎麽算出90%或91%的保護率的呢?原因是他們在巴林做臨床試驗的地方,應該是病毒在空氣中彌漫。可能是在耶魯枯骼會的那樣封閉的空間,沒有窗戶,裏麵出現病毒流行後,全部人員還必須在裏麵呆上一個星期而不允許出來。除此之外,我們很難找到年輕人的感染率為2949/2949+2373=55%,老年人為328/328+110=75%的環境了。美國感染為世界之最,累積感染也就是10%左右。

最後分享一則消息:耶魯的一代投資傳奇,David Swensen,昨天落幕。他與癌症搏鬥了九年,去世的前一天還給學生上過課。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裏,對耶魯貢獻最大的人就是David,以至於耶魯有個運動希望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個住宿學院。他也是美國大學捐贈基金的教父,影響到哈佛和普林斯頓等眾多大學。Swensen將耶魯捐贈基金從1985年的10億美元增加到現在的312億美元,使耶魯達到富可敵國的程度。雖然他在耶魯獲得經濟學的博士學位,但這位丹麥後裔是美國中西部男孩,在Wisconsin 長大,讀的本科連州立旗艦Madison, Wisconsin都不是,為University of Wisconsin-River Falls畢業的。

借此機會再次重申我對學校品牌的看法:本科院校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一個人的智力水平,但是這條對家境貧寒的學生不適用;研究生院則代表學生努力的程度。這兩者對於人才的成功都很重要,對科學或學術界的人才還涉及他們在哪裏完成的博士後或職業訓練,在美國永遠有重新洗牌的機會。這裏僅適用於美國學界、華爾街或政界,對於實踐性職業的醫生、會計或工程師,非名牌大學出來的也可以生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