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美之途

雅美之途 名博

同濟校友的吵架與耶魯校友的友誼, 李文亮的遺腹子

雅美之途 (2025-10-17 15:33:12) 評論 (0)


前段時間博文爬到文學城榜首,這抑製了我貼新博文的熱情,應該緩一緩,當然也感謝文學城編輯們的欣賞。

同濟美國牛人:“還是要提 同濟美國牛人 才會吸引(更多)眼球,至少會得到文青女編的青睞[Tongue]”

我的回複:“那到不是。記住這點,引用你的留言是對你的尊重。你小子也有文學城帳號,但是寫出的都是些無人讀的呼口號文章。清華的家夥們認為我靠批清華出名,我對他們說:“你們太把清華當回事了,我寫遍天下事!””

同濟美國牛人:“再講個笑話:在美國某偏遠州的一所大學有一群中國留學生,大家在一起聊天,開始時相互介紹來自國內什麽地方。有個人說他來自上海。一下子吸引到一個老克勤的親熱,說:“儂好啊!儂是上海啥個區的?“結果這個“上海人“一時答不出,改口說我是上海附近的南京人。這下一個南京人高興地站起來跟他握手,說:“那你家是在鼓樓附近嗎?“ 結果這個“南京人“一下鼓蒙了頭腦、答不上來。改口說他是南京附近的蘇北人。結果一個蘇北老鄉激動了,說;“這裏大都是城裏人,我終於有個鄉裏人同胞了!“[Grin]”

同濟美國牛人接著補充:“不過那個蘇北老鄉還真沒高興幾天,因為他想問那個“蘇北老鄉“是哪個縣的,那個老鄉又答不上了。不久,那個人在那個大學還不見了蹤影,有人說是係裏停了他的資助。不過,在博士屯的人說見過這麽一位來自偏遠州的“上海人“,還辦了一個什麽“詩社“。最令我驚異的是,這個“上海人“在2000年我回中國時又被我在大連碰到,原來他早回國了,說是在大連開了一個公司,次年春節我還在中央電視台的一個晚會節目上看到他是海歸創業的優秀代表。”



根據與同濟美國牛人的私人交流,這個笑話是真實的存在。那個滿嘴謊言的家夥現在是國內的超級習粉,與他相比,同濟美國牛人還是我們美國的愛國人士。

其實做個鄉裏人蠻好的,講笑話可以,發言多也可以寬容,但是大家使用文字時注意點。我也當其他群的群主,那裏隻有一條群規,暢所欲言,但是不能作人身攻擊。當然這裏是同濟海外校友會的官群,也必須使用實名、海外留學經曆和班級名稱。

希望同濟也有耶魯那樣的風采:“Yale is at once a tradition,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and a society of friends" (我翻譯的耶魯曆史學家名言,幾乎是耶魯校訓:“耶魯曾經是彌珍的傳統,學者們交流的社區,更是友誼的源泉”)”

同濟海外校友會主席:“Very well stated. 同濟醫學院校訓是:同舟共濟;- a society of friends  校風是: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以這為基礎,一起營造和諧寬鬆的氛圍,聯誼分享,交流,共同進步,交流應該用愛心說誠實的話,對事不對人,自我約束。建立好的傳統。”

謝謝同濟校友會主席女士!耶魯老爸和美國工程教授認為:“不是“曾經“,而是“同時”[呲牙]”,他是正確的。“at once”確實是“同時,一起“;“立刻,馬上”或者“既。。又。”

那麽改成這樣的翻譯:“耶魯既有彌足珍貴的傳統,也是學者雲集的社區,更是終身友誼的源泉”。

耶魯傳統無處不在,我曾經調侃在斯坦福的畢業典禮上,他們找不到耶魯校長在畢業典禮前的那張幾百年的書桌。耶魯當然是頂尖學者雲集的地方,不然不會出現今年的兩位諾獎得主。耶魯更是終身友誼發源的地方,這方麵克林頓總統夫婦和萬斯副總統夫婦的理解會更深。

同濟美國牛人闖入校友總群,目的是打假,他先打大的波士頓CEO,再關注可能沒有留學經曆的國內醫生校友。他真是一根筋的家夥,有些校友在國內醫學院畢業做過6年臨床醫生後才留美,人家在英文簡曆上寫國內經曆是臨床Fellowship, 同濟美國牛人都認為是作假。他認為Fellowship是很神聖的東西,真是give me a break!

我便寫下這些文字調侃他:“我提Assistant Professor後,北大青年才俊和華大博士後說:“你終於在華大混到了一個P(rofessor)”,這家夥逃離學術界去公司發展了。我女兒讀華大後,她說“爸爸你不教書,你肯定是個fake professor”。我室友和現在Tulane病理主任說,我們考board是把中國的醫學學位變成一個D, 這家夥當時已經在美國有個Permanent head damage(PhD)學位。泰迪媽媽考了board,她有那個D,我沒有。所以我的MD和Professor 都是“Faked”的,你打不完假的”。

必須說明的是,我不會利用中美信息差或翻譯時的不對等謀利,我也沒什麽利可以從國內謀,完全是憑自己的本事掙每分每厘。

我還是很約束自己的,隻在美國使用中國的MD謀生,感謝同濟使我不需要在美國混個什麽Permanent head damage (PhD)的學位才能在美國發展。但是我決不會出口轉內銷在國內說自己是醫學博士,雖然很多人這樣做。

自己也不會接受國內的教授職位,我本身就是美國一流大學的教授,還要那麽多教授頭銜幹什麽?其實我一直在同濟校友會群體呼籲,校友會理事以上的領導都不應該兼職同濟教授,因為很容易產生利益衝突。

同濟美國牛人的澄清:“其實事情的起因是最近牛人看到英國戈登爵士逝世,想起他與這位諾獎得主的一段交往,回憶之間保持紳士風度的科學辯論,披露牛人甚至於提議他自己出錢安排戈登去中國給他母校師生講學。劉實把這個帖子和一個作家寫的介紹劉實科學發現經曆的文章丟進了一些他還在的不同同濟校友群,包括《大波士頓地區同濟海外校友群》(簡稱“博士屯群“或“波群“),雖然這些帖子在其它群沒引起什麽反響,但在“博士屯群“卻引起軒然大波,在原博主沒有執行踢牛出群的預定任務後,一個叫“李歡成“的成為了群主並將牛人毫不猶豫地踢出了群。但是他這一踢引起了牛粉的憤怒,舉報李歡成的信息立刻飛來。鑒於被舉報的內容還是刊發在校友會的刊物上,劉實首先向校友會董事長向惠雲報告了情況,又按他的指示報告給了理事會主席陸芸,劉實要求校友會調查核實,如果屬實應該撤掉宣傳李歡成的那篇報道,並向校友公布這些情況。然而,校友會沒有采取任何(我可看見的)行動。於此同時,通常先得到牛人信息的某波把不同意牛人質疑的信息發到了《同濟海外校友總會群》(簡稱“官群“),而且在那裏提出牛人應向李歡成道歉。李歡成也表現除對牛人的十分友好和敬佩、還說要為牛人建一個專群學習牛人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劉實才覺得有必要進“管群“。但進去之後並未直接開始打假,直到不打假還不行的時候才開始打假。所以,把牛人說成為打假才進群是不符合事實的。但是,牛人現在要鄭重宣告:為了正義,牛人要開始打假了!而且誰跳出來就打誰的假!”



新博文迅速爬上文學城今日熱點榜首,告慰在天之靈的李文亮:在牢籠之外的自由世界,他仍然被人想起。

美國賓大沃頓家長:“如果能照顧李文亮的遺腹子,真是大善!”;“你的每篇文章我都讀,這一篇我一定要點讚。[ThumbsUp]如果他的兒子能有機會來美國讀書,以他的情況學校或什麽foundation應該會願意提供相應的資助吧。如果仍有經濟上的困難,我們可以發起全美華人的募捐行動,幫助他完成學業。希望吳大教授能促成這件事(不過還要至少十年吧,現在應該隻有五歲),也希望李文亮醫生的太太能讓孩子走出國門求學。到時候我們可以幫忙[Shake]。可以發起募捐活動,找一個非營利組織出頭, 賬目弄清楚。我想李文亮的同學,有在美國的話,應該也會願意出頭的吧”

我的回複:“謝謝鼓勵。我隻是個做谘詢的,會對他孩子的留美提供免費谘詢。自己不懂募捐,那需要專業人士操作[Worship][Worship][Salute]。替他先謝謝,特別是那個遺腹子。[Worship][Worship]”

哈佛家長:“當年一個專業人員群裏,就有幾個大律師願意在美國法律允許的框架下,邀請並資助李醫生的妻兒來美生活。後來大家都知道,李醫生不是造謠者,可是,不知道什麽原因,專業群想轉給李醫生妻兒的善款都轉不過去,其他的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