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會被灌輸很多童話般的觀念,成長和變老的過程,就是把這些謊言一點點戳破。
第一,平等和公平。這個世界永遠都會不厭其煩地編造關於平等的謊言,讓小孩相信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去奮鬥和爭取,然後人變得很嚴肅,充滿熱情和動力。但到了一定年紀就知道,世界沒有什麽平等,都是各種權力遊戲,各種資源的操縱,利益的獲取。
即使奮鬥,也不是在一代之內能完成。很多人突然覺得世界不公平,是因為一開始就誤信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奮鬥,然後成功,下一代人又從頭開始,但事實上資源是積累的,除非發生巨大的社會動蕩,否則所有人都是在既有的社會基礎上奮鬥,或者即使不用奮鬥也能坐享其成。
公平嗎?不公平。有辦法嗎?沒有。
國家也一樣。美國人就比中國人聰明?中國人裏聰明的人太多了,美國的傻逼也太多了,但是國家的資源和實力不一樣。一個中國年輕人再聰明,遇到大環境不好,一點用也沒有,美國年輕人再傻逼再爛,人口和資源之間的緊張關係沒有那麽尖銳,隻要經濟比較健康,並不難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這和個體聰明不聰明,沒有半點關係。
藤校的招生也是無解,因為是稀缺資源,和名牌包一樣,但又和隻看錢的名牌包不同,因為它要裝公平。如果都看成績,那就學生結構單一,都是學霸;都看背景,自然全都是富豪,大亨,政客的孩子;要找點窮人來裝點多元化,又難免大家去冒充貧困地區窮學生;不靠分數要靠講心靈雞湯勵誌故事,自然有大把痛徹心扉的故事編出來。
年輕人躺平的一個原因就是看透公平虛假,努力無用,從認知來說,這是一個絕大的進步。
第二,友誼。友誼也是我們從小被灌輸的價值觀。普通小孩之間不必說了,大人物比如馬大胡子和恩大胡子那今天看來怪怪的友誼也被大肆渲染,更不必說中國古代的同性友誼被吹到天上去。但是今天的人們越來越看淡友誼,特別是到了中年之後,多少人還有推心置腹的朋友,有“刎頸之交”?經曆和視角在改變,價值觀在不停調整,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一個人呆著,一個人出去吃飯,一個人應付生活,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你所認為的好朋友也有他的好朋友,你的肺腑之言轉眼就成為他人的飯後談資,你用心維係關係其實是在消耗自己。
我用國內辦的手機天天看算法推薦的微信公號,發現這類話題特別多,壓倒多數的人覺得願意自己一個人呆著,不願和他人有太多糾纏。
第三,努力。要說跟小孩說努力沒有用是不行的,因為我們必須適當維係一種似有似無的希望(看看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但是我們很清楚,努力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一個人的天分占成功的很大部分,一些外在因素占一部分,剛才講到的大環境,乃至背景,運氣(川普家的小拜倫“努力”了多少?),都起到一定作用。
所以,有人問我,從專業角度發現朋友發來的視頻裏朋友孩子的某些技巧有不足,可以提高,要說出來嗎?我說,不要。
努力的意義或許僅僅在於,如果你這麽努力也不過如此,再不努力那還不更慘?但要真相信努力能改變多少,也是太單純。
所以,我覺得國內年輕人低欲望,躺平,其實是看得更透,比我們透。
那些關於公平,友誼和努力的謊言
世事滄桑 (2025-10-14 07:47:10) 評論 (0)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會被灌輸很多童話般的觀念,成長和變老的過程,就是把這些謊言一點點戳破。
第一,平等和公平。這個世界永遠都會不厭其煩地編造關於平等的謊言,讓小孩相信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去奮鬥和爭取,然後人變得很嚴肅,充滿熱情和動力。但到了一定年紀就知道,世界沒有什麽平等,都是各種權力遊戲,各種資源的操縱,利益的獲取。
即使奮鬥,也不是在一代之內能完成。很多人突然覺得世界不公平,是因為一開始就誤信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奮鬥,然後成功,下一代人又從頭開始,但事實上資源是積累的,除非發生巨大的社會動蕩,否則所有人都是在既有的社會基礎上奮鬥,或者即使不用奮鬥也能坐享其成。
公平嗎?不公平。有辦法嗎?沒有。
國家也一樣。美國人就比中國人聰明?中國人裏聰明的人太多了,美國的傻逼也太多了,但是國家的資源和實力不一樣。一個中國年輕人再聰明,遇到大環境不好,一點用也沒有,美國年輕人再傻逼再爛,人口和資源之間的緊張關係沒有那麽尖銳,隻要經濟比較健康,並不難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這和個體聰明不聰明,沒有半點關係。
藤校的招生也是無解,因為是稀缺資源,和名牌包一樣,但又和隻看錢的名牌包不同,因為它要裝公平。如果都看成績,那就學生結構單一,都是學霸;都看背景,自然全都是富豪,大亨,政客的孩子;要找點窮人來裝點多元化,又難免大家去冒充貧困地區窮學生;不靠分數要靠講心靈雞湯勵誌故事,自然有大把痛徹心扉的故事編出來。
年輕人躺平的一個原因就是看透公平虛假,努力無用,從認知來說,這是一個絕大的進步。
第二,友誼。友誼也是我們從小被灌輸的價值觀。普通小孩之間不必說了,大人物比如馬大胡子和恩大胡子那今天看來怪怪的友誼也被大肆渲染,更不必說中國古代的同性友誼被吹到天上去。但是今天的人們越來越看淡友誼,特別是到了中年之後,多少人還有推心置腹的朋友,有“刎頸之交”?經曆和視角在改變,價值觀在不停調整,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一個人呆著,一個人出去吃飯,一個人應付生活,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你所認為的好朋友也有他的好朋友,你的肺腑之言轉眼就成為他人的飯後談資,你用心維係關係其實是在消耗自己。
我用國內辦的手機天天看算法推薦的微信公號,發現這類話題特別多,壓倒多數的人覺得願意自己一個人呆著,不願和他人有太多糾纏。
第三,努力。要說跟小孩說努力沒有用是不行的,因為我們必須適當維係一種似有似無的希望(看看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但是我們很清楚,努力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一個人的天分占成功的很大部分,一些外在因素占一部分,剛才講到的大環境,乃至背景,運氣(川普家的小拜倫“努力”了多少?),都起到一定作用。
所以,有人問我,從專業角度發現朋友發來的視頻裏朋友孩子的某些技巧有不足,可以提高,要說出來嗎?我說,不要。
努力的意義或許僅僅在於,如果你這麽努力也不過如此,再不努力那還不更慘?但要真相信努力能改變多少,也是太單純。
所以,我覺得國內年輕人低欲望,躺平,其實是看得更透,比我們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