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沒織過毛衣了。
夏天的時候,兒子忽然提出要求,媽,我想要件媽媽親手織的毛衣。
我心想,咦,怎麽忽然提這樣的要求?
女兒上大學那年,我給女兒連著織了幾件毛衣,當時連帶著給兒子也織了一件。那時他試穿了一下,雖然挺合身的,但他還是把那毛衣收進他自己衣櫃裏,從沒有穿出去過。後來我們搬家的時候,我把他不穿的那件手織毛衣也捐出去了。
也許他忽然覺得他老媽的關愛可貴起來了?又或者這一年受了新女朋友的影響,對毛衣忽然有興趣了?
我沒問他什麽緣故,隻是答應他等入秋以後給他織件羊絨衫。
他認真要看毛線的顏色,我把以前買好的深粽色的羊毛線圖片發給他,他說這顏色還可以。
立秋以後,我開始構思毛衣的式樣與針織花樣,大致確定以後,我和他討論並且敲定了設計。之後我覺得該把羊絨線換成晴綸線。他這孩子選衣服雖挑剔,穿衣服可粗曠了。他喜歡運動,平時衣服走哪脫哪,都是往地下一扔,衣服和書包丟地上一兩小時不管。洗衣服他也不講究,完全隻會依賴洗衣機和烘幹。如果給他織全毛毛衣,一次清洗就可能將毛衣縮水報廢了。
於是我又和兒子商量,毛線換成了經久耐磨不易起球的嬰兒線,他自己選了淡藍顏色。
進入十月以後,我開始著手兒子的毛衣。先把他的尺寸畫出圖樣,然後織樣片來計算針數。
等針數確定以後,我開始由上往下織毛衣的小V領。這V領他是同意的,但特別交代要小V領,所以無論從設計還是他的要求而言,織好一個剛剛能套進他頭去的小V領就成了織好這件毛衣的關鍵。
開始我用了比織腰身小一號的織針織衣領,小V領織出來大小合適,緊致漂亮,可當我從肩膀處往下,邊織邊挑接領子後發現, 大一號針在領子挑接處針腳顯得不夠平整。於是我又全部拆掉,重新用大一號的織針減少針數去織出同樣大小的領子。之後又重新計算挑針數,織出大小合適且領口連接處不用熨燙也自然平整的毛衣的前片來。
也許由於幾年沒動手織毛衣的緣故,我的估算和想象力似乎都退步了。但想到如今兒子穿衣原本就講究的挑剔,又加上了另一個人的眼力勁會疊加在這件衣服上,我不得不對整件毛衣的視覺中心,那個小V領反複計算和返工,直到織出讓我覺得各處都完美的領型來。
我想,我也隻有在如今這樣無它事煩擾的環境下才可以如此精工細做地織毛衣了。
因為織毛衣,每天讀藥書的時間減少了,而這樣又引起我對保養自己視力的聯想。
如果人老之後,視力與聽力退化可以選擇的話,我選擇先保全視力。這樣一想之後,我決定以後“讀”小說該盡量使用“聽”的方式。為了能多聽,我也想盡量避免用耳機的機會。為了保障聽與腦力的溝通能力,我也會有意放鬆些對視覺與腦關聯的刺激。這麽些年環境的自然影響,一般人都養成了過於依賴視覺的習慣,因此人的視覺與腦的聯係能力,一般來說都是超過聽力的太多了。
我本身是個天生以視覺為記憶依據的人,這幾年視力下降得快,才提醒我去注意,以後無論知覺還是記憶方麵,都需要增加通過聽覺去構建知覺和空間想象的能力。
扯遠了,回到織毛衣話題上。我也意識到,邊織毛衣邊聽書是種不錯的搭配。
為了兩不誤,我會把聽書的速度降低,比如說減到原速的百分之七十五,這樣閱讀就更象是欣賞朗誦了。閱讀者的重音、停頓、氣息和尾音因減速都變得明朗了,這樣也給我的腦子更寬鬆的理解時間。如此聽書真就變成了我欣賞與理解都享受得到的活動了。這樣一來,盤著腿坐在沙發上,均勻呼吸,慢慢織毛衣,邊聽邊織兩不誤,也成為了我這陣子的養生方法了。
織毛衣季節到了
貓冬兒 (2025-10-14 07:37:04) 評論 (2)好多年沒織過毛衣了。
夏天的時候,兒子忽然提出要求,媽,我想要件媽媽親手織的毛衣。
我心想,咦,怎麽忽然提這樣的要求?
女兒上大學那年,我給女兒連著織了幾件毛衣,當時連帶著給兒子也織了一件。那時他試穿了一下,雖然挺合身的,但他還是把那毛衣收進他自己衣櫃裏,從沒有穿出去過。後來我們搬家的時候,我把他不穿的那件手織毛衣也捐出去了。
也許他忽然覺得他老媽的關愛可貴起來了?又或者這一年受了新女朋友的影響,對毛衣忽然有興趣了?
我沒問他什麽緣故,隻是答應他等入秋以後給他織件羊絨衫。
他認真要看毛線的顏色,我把以前買好的深粽色的羊毛線圖片發給他,他說這顏色還可以。
立秋以後,我開始構思毛衣的式樣與針織花樣,大致確定以後,我和他討論並且敲定了設計。之後我覺得該把羊絨線換成晴綸線。他這孩子選衣服雖挑剔,穿衣服可粗曠了。他喜歡運動,平時衣服走哪脫哪,都是往地下一扔,衣服和書包丟地上一兩小時不管。洗衣服他也不講究,完全隻會依賴洗衣機和烘幹。如果給他織全毛毛衣,一次清洗就可能將毛衣縮水報廢了。
於是我又和兒子商量,毛線換成了經久耐磨不易起球的嬰兒線,他自己選了淡藍顏色。
進入十月以後,我開始著手兒子的毛衣。先把他的尺寸畫出圖樣,然後織樣片來計算針數。
等針數確定以後,我開始由上往下織毛衣的小V領。這V領他是同意的,但特別交代要小V領,所以無論從設計還是他的要求而言,織好一個剛剛能套進他頭去的小V領就成了織好這件毛衣的關鍵。
開始我用了比織腰身小一號的織針織衣領,小V領織出來大小合適,緊致漂亮,可當我從肩膀處往下,邊織邊挑接領子後發現, 大一號針在領子挑接處針腳顯得不夠平整。於是我又全部拆掉,重新用大一號的織針減少針數去織出同樣大小的領子。之後又重新計算挑針數,織出大小合適且領口連接處不用熨燙也自然平整的毛衣的前片來。
也許由於幾年沒動手織毛衣的緣故,我的估算和想象力似乎都退步了。但想到如今兒子穿衣原本就講究的挑剔,又加上了另一個人的眼力勁會疊加在這件衣服上,我不得不對整件毛衣的視覺中心,那個小V領反複計算和返工,直到織出讓我覺得各處都完美的領型來。
我想,我也隻有在如今這樣無它事煩擾的環境下才可以如此精工細做地織毛衣了。
因為織毛衣,每天讀藥書的時間減少了,而這樣又引起我對保養自己視力的聯想。
如果人老之後,視力與聽力退化可以選擇的話,我選擇先保全視力。這樣一想之後,我決定以後“讀”小說該盡量使用“聽”的方式。為了能多聽,我也想盡量避免用耳機的機會。為了保障聽與腦力的溝通能力,我也會有意放鬆些對視覺與腦關聯的刺激。這麽些年環境的自然影響,一般人都養成了過於依賴視覺的習慣,因此人的視覺與腦的聯係能力,一般來說都是超過聽力的太多了。
我本身是個天生以視覺為記憶依據的人,這幾年視力下降得快,才提醒我去注意,以後無論知覺還是記憶方麵,都需要增加通過聽覺去構建知覺和空間想象的能力。
扯遠了,回到織毛衣話題上。我也意識到,邊織毛衣邊聽書是種不錯的搭配。
為了兩不誤,我會把聽書的速度降低,比如說減到原速的百分之七十五,這樣閱讀就更象是欣賞朗誦了。閱讀者的重音、停頓、氣息和尾音因減速都變得明朗了,這樣也給我的腦子更寬鬆的理解時間。如此聽書真就變成了我欣賞與理解都享受得到的活動了。這樣一來,盤著腿坐在沙發上,均勻呼吸,慢慢織毛衣,邊聽邊織兩不誤,也成為了我這陣子的養生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