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青草

慕容青草 名博

從吃魚看中外文化對比

慕容青草 (2025-10-15 03:19:43) 評論 (3)

戴榕菁

1. 背景

本文最初的題目為 “從吃魚看中西方文化對比”,但是當我要深挖背後的原因時才意識到這裏的對比恐怕不止是中西方的對比,而是中國與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對比,所以就將題目改為“從吃魚看中外文化對比”。

文化特色往往會集中反映在生活方式上,而中外在吃魚這件事上的對比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吃帶刺魚的民族。不論魚刺有多小,多硬,多尖,多綿密,中國人都能毫不含糊地煮煮就連刺帶肉放到嘴裏,然後經過口腔內部一陣從容的處理,將刺吐出,將肉咽下。而中國以外的大多數民族(以西方為例)恐怕都需要事先將魚刺處理幹淨了,然後再將無刺的肉拿來烹飪。

或許有人會說今天人們常通過長時間的燉煮或幹脆使用高壓來將魚刺煮爛了再吃,連吐刺都不需要。但那不是中國人對付魚刺的傳統辦法,而其它大多數國家的人也隻有在做罐頭的時候才會偶爾使用這種辦法,因此無法代表中國或任何其它大多數國家的文化特色。

2. 工具的作用

這個世界上之所以隻有中國以及周邊的少數幾個國家的人能夠吃帶刺的魚,很關鍵的一點就是這些國家吃飯所用的工具:筷子。哪怕是中國人恐怕都無法不用筷子來吃帶刺的魚。很難想象人們可以在象西方人那樣用刀叉進食或中東人那樣用手抓飯時吃帶刺的魚,特別是帶有很多又細又硬又尖的刺的魚。我這裏也不鼓勵大家去這麽做,畢竟吃帶刺的魚是一樁具有潛在危險的事情。

3. 文化一般性

中國人吃帶刺魚的本事已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基因反應在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其典型的表現是中國人特有的動態處理事務的能力。幾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論述棋牌元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而棋牌文化的一個特點便是人們需要善於理解領悟既有的規則並在規則範圍內進行極限運作,這一點其實中西方文化是相通的。西方文化,至少是現有的西方文化的一個特點是追求先明確規則的界限然後在該界限範圍內玩極限。而吃帶刺的魚所對應的則是另一種不同的文化氛圍,是一種承受動態發展的規則的文化氛圍,一種可以在鬧市區迅速劃出一小範圍進行施工,然後再動態地進行移動,很快將整個鬧市區變個樣的韌性操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