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承宗和他的鋼琴
7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恐怕沒有多少知道殷承宗是誰。他是中國第一代鋼琴大師,1941年出生於廈門鼓浪嶼。12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8歲榮獲維也納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鋼琴比賽第一名。文革開始後,把鋼琴抬到天安門廣場,為工農兵演出,群眾點什麽歌他就彈什麽。後來把京劇《紅燈記》改編成鋼琴伴奏,並創作了《黃河》協奏曲,得到江青和四人幫的肯定,一時名揚四海,家喻戶曉。因與四人幫走得太近,文革結束後受到四年的政治審查。1983年他決定移民美國,1993年以後常回國演出。
殷承宗抬到天安門的鋼琴一定不是什麽好琴。他後來演奏《黃河》的琴是一架斯坦威(Steinway)。斯坦威被譽為鋼琴之王,受到世界鋼琴大師們的青睞。殷承宗的這架斯坦威是從哪兒來的呢?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50年代一位俄國鋼琴家來華演出,中國特地從德國進口了一架,以後為殷承宗所用;一種說法是根據鳳凰衛視的采訪,江青曾特地為殷承宗從國外訂購了一架名牌鋼琴,沒說是不是斯坦威。第三種說法是有一對海歸夫婦50年代從美國回國,帶回國一架斯坦威,文革期間被殷承宗“拿去”用了。
這對夫婦是宋麗川和程美德,宋麗川是英國伯明翰大學電機係畢業的,1949年在紐約聯合國工作。妻子程美德是茱莉亞德音樂學院畢業的,買了一架斯坦威。1957年回國時將鋼琴帶回國。宋麗川被分配到北航,程美德被分配到音樂學院。他們有3個孩子,都是在美國出生的,程美德因患肝炎文革後不久就去世了,宋麗川90年代回到美國跟孩子們住,不久也去世了…
說走題了,要是對老海歸有興趣,可以看我的博文《老海歸 小故事》。言歸正傳,殷承宗念念不忘那架讓他成名的斯坦威,以後回國把那架鋼琴買下來了,留在國內演出用。到底是哪架呢?是俄國鋼琴家用過的那架呢,還是江青給他買的那架呢,還是老海歸的那架呢?還是根本就隻有一架?至少老海歸曾告訴別人,台上那架鋼琴是他家的。
路人2017 發表評論於
殷承宗出國可惜他才華了
lilywanda 發表評論於
那段東方紅挺好的!
華府采菊人 發表評論於
其實殷那時也是“人在江湖”啊
三木匠 發表評論於
憤怒出詩人。。。朗朗沒有“憤怒”,喜歡用不相關的“表演”嘩眾取寵,沒意思!
linmiu 發表評論於
黃河最後加的那段東方紅,據說是江青建議的,畫蛇添足嘛,郎朗演奏時竟然還保留著。
Rosaline 發表評論於
殷承宗也是鋼琴伴奏“紅燈記”的鋼琴家?
加成 發表評論於
殷承宗與他夫人現居紐約曼哈頓的上西城。
橫塘雨眠 發表評論於
怎麽能說是殷承宗創作“黃河”協奏曲?明明是把冼星海原創的黃河大合唱改編了,而且編者也不止是他一人。
WriteItOut 發表評論於
回複“我胖我的”:有強烈的同感。隻有殷承宗的演繹是最氣勢磅礴的。
Soltek 發表評論於
還記得小時候在電視上看他演奏《黃河》獨奏,整個舞台就看他一個人折騰,當時覺得挺沒勁的。
我胖我的 發表評論於
不談政治背景、意識形態,殷承宗演奏的《黃河》氣質高潔、樸素真誠。在拍攝成標配的那個版本裏,觀眾可以驚詫演奏員和指揮的穿著,但是音樂一出來,那種深情,就是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超越種族、超越年齡、超越政治。相比之下,朗朗的演奏裏就缺少這個。《黃河》說到底是樸素的,是要求演奏員從心裏有的東西,不是靠表演就行的。
mikeOZ 發表評論於
文革時上海淮國舊裏的各式鋼琴一排排堆放著 3,50元就可以買一台 斯坦威 伯恩斯坦 開始誰會去買呢?
見《 繁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