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禾苗

土豆-禾苗 名博

你想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精英”?——電影《死亡詩社》

土豆-禾苗 (2017-10-22 05:10:52) 評論 (21)

你想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精英”?

——電影《死亡詩社》

在一個全部由男生組成的預科學校,學校的宗旨是傳統和紀律,他們為常春藤輸送了很多優秀的畢業生。新來的文學老師在教授詩歌時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去挖掘自我,發現內心的激情。

在上課的第一天,他就讓學生們撕掉了教科書的引言部分:一位博士關於詩歌的看法。他的這種標新立異,不囿於成規,既在一定程度上給向來循規蹈矩的學生帶來了新奇,又讓他們內心處於不知所措之中。

十七八歲的青少年,每個人內心充滿了幻想,激情和活力。在這所私立學校中,家庭和學校協力去塑造國家或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比如律師、醫生、銀行家等。這些所謂的社會精英將造就並維持一個社會的穩定發展,但在這位文學老師看來:這樣既定的生活和培養目標將泯滅你的個性,你會成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僅此而已;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呢?你要聽從你內心的呼喚,讓那激情來引領你,燃燒你的活力,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留下你獨特的足跡。

老師的觀點深深影響了學生的行為模式,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自己真正的需求。性格內向、原來膽怯的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鼓起了勇氣,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而當學生的自我和家長的期望發生衝突時,一個悲劇就產生了。

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學生不再壓抑自己的個性,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麽樣的生活,他想成為一個演員,他也有成為一個演員的才華;但同時他又無法違背來自家庭的壓力,父母希望他進哈佛,做醫生。最後他選擇了自殺來解脫這個困境。

這是誰的過錯?學校和家庭把這個責任歸到文學老師的身上。作為一個教育者該如何來引導青年學生?文學老師該不該喚醒學生身上本真的詩性?

為人父母者都非常操心自己子女今後的就業、成功、人生規劃等,這一點各族群都不例外。約定俗成的,大家對於“成功”都有比較一致的界定。看看每年出籠的統計數據:什麽職業最有前景,未來十年熱門行業等,大家就一目了然了;至於華爾街,矽穀等也是高收入的代名詞,眾人趨之如鶩。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擠進熱門行業,有朝一日跨進精英階層,最不濟也是中產階級。要是孩子在高中畢業時來告訴你,自己想去唱歌,或對美容化妝、當演員等感興趣,你會怎樣對待?你會用自己的標準來取代他們的願望嗎?

附記:

《死亡詩社》中文學老師的扮演者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於2014年自殺身亡,當時得知這個消息,我很震驚。羅賓是個為人熟知的喜劇演員,但他也患有憂鬱症和失智症。有時一個電影角色對演員本身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聯想到他在這部影片中的表演,我對他這樣選擇自己的最後歸宿似乎也有些釋然。他的另一部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也是我喜歡的,在影片中他扮演一位心理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