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Girl1

BeijingGirl1 名博

追劇到底在追什麽

BeijingGirl1 (2025-08-24 08:02:46) 評論 (20)
對於很多人,追劇跟玩電腦遊戲上癮一樣,是一種及時的快感。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些理想沒能實現;許多壓力又無法改變,有的便轉向虛擬世界尋求滿足和成就感。 心理學的研究顯示, 成癮高發期一般是在一個人壓力最大、挫敗感最強的時候。 沮喪的狀態下,人們容易遊戲成癮、煙酒成癮、追劇成癮。

追劇的上癮,因為追的不是劇,而是現實中虛幻的滿足。這點和煙酒打遊戲一樣。 生活中不如意壓力大時,追劇是一種沉浸式體驗,可以帶來情緒補償。 劇情中的人物、愛情、友情、家庭、奮鬥經曆,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追現代劇感受戀愛甜蜜,追職場劇代入奮鬥和成長,追諜戰劇感受英雄情懷。現實裏沒有的,劇裏給你。

追劇也是一種社交話題,可以跟朋友同事網友交流。 人類天性喜歡故事。劇情的懸念、反轉、伏筆能強烈勾起興趣。 每一集的“未完待續”激發多巴胺,像獎勵機製一樣讓人上癮。 看偶像劇,想象愛情的甜蜜;看職場劇,幻想事業成功的樣子;看家庭劇,尋找認同或解決矛盾的方式。

我是個很少看劇的人。 沒時間。 現在寫博用去了不少業餘時間,還有社交、園藝和家庭生活。 好在自從寫博我發揚光大了一個看劇的方法, 就是一心二用甚至多用。 比如我做家務或者寫博,甚至做工作用的PPP時候,就開著電視機,有時聽音樂, 有時就看劇。

《玫瑰的故事》就是這樣看的。 《繁花》也是這樣看的。 都是跳著看+快進,一般看第一、二集,然後就跳到10、20、30、結尾。《繁花》看了第1、2集, 然後跳到第7集就 game over。 看不進去就沒往下看了, 連想知道大致劇情的意願都沒有。

我很少看中國的現代劇。 千篇一律淨瞎編, 不是煽情就是亂虐。 家庭劇就出軌,戀愛劇就劈腿,女人喊叫男人慫,要不就是黑社會。 不過前一陣子《我是刑警》看了。那裏麵都是真故事改編的。 喜歡這類男人戲,爽劇!

諜戰劇,是從《黎明之前》開始看的,覺得很不錯,後來又看了《潛伏》。 其他就沒看過了。 因為問過看劇較多的人說這就是頂峰了。《潛伏》中女人戲生活情節較多。 我更喜歡《黎明之前》,更男人,情節也更精彩。 

看中國曆史劇相對較多。 後宮劇不看,基本看男人戲,一般比較爽。 我從高中就理科班了,沒係統學過曆史。上大學時有一次和我媽媽聊天,秦始皇前的七國和後漢的三國時間線搞混, 把她樂壞了。 這些年為了解一些曆史,看了三國和大秦係列,宋、明、清的一些曆史劇。 看曆史劇,我對疑問的地方都去查看史料。 感謝網絡及應用的普及。

唐朝的《貞觀之治》。 再之前《楚漢傳奇》《漢武大帝》;大秦係列的四部劇不久前終於看完 -- 《大秦帝國之裂變》、《之縱橫》、《之崛起》,最後的《大秦賦》男主和第一部“裂變”的男主都頂不上勁。 但是“縱橫”裏的富大龍和“崛起”中的張博很棒很男人。 戰神韓信、霍光、霍去病、白起都在這些劇中令人印象深刻。





大秦係列電視劇講述了兩千七百年前,華夏民族進入了凡有血氣、皆有勝心的大爭之世,謙謙上古貴族君子風的春秋時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屍橫遍野的戰國時代隆重登場。 時為西北邊陲蕞爾小國的秦飽受六國欺負撻伐,幾近滅國。

秦獻公身死戰場,臨危受命的秦孝公,發誓變法。 之後曆經秦惠文王的縱橫捭闔,一代強秦在昭襄王嬴時期終於崛起, 最後統一了六國。 追劇是我娛樂中的學習過程。 好劇可以看兩遍、三遍。 把一心二用忽略的情節補上。 至少現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在頭腦裏更加清晰了。 大秦崛起遵循著和現在世界“文明”相似的路線:變法自強;外交謀略;戰神出現,國富民強,打! 

追劇無疑是上癮的。 有人可以一部接一部地追, 一年看40-50部劇。 八小時的全職工作, 一年也就2080小時。 一般公司一年有十天左右的國家假期, 需要上班的時間是2000小時。 一部電視劇40集左右, 一年追劇用掉一個全職工作的時間。 對於缺時間的人如我,是沒有這種“奢侈”的, 隻能羨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