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秘魯行(1) ——利馬

九月紅豆 (2025-08-23 19:06:50) 評論 (0)


兒子大學第一個暑假,我們母子決定一起出行,用一段特別的旅程為這個夏天畫上圓滿的句號。目的地——秘魯,一個既神秘又充滿曆史感的國度。六天行程的第一站,是首都利馬。

早晨,在酒店附近換了秘魯貨幣 Sol 之後,我們打車前往利馬老城的曆史中心——聖馬丁廣場(Plaza San Martín)。廣場上矗立著聖馬丁的騎馬雕像,他是南美獨立戰爭的先驅者。白色的殖民風格建築環繞四周,廣場上鴿子成群,悠然飛舞,為這片曆史厚重的地方增添了一絲輕快,期間還有一群人不知在組織什麽活動。

從聖馬丁廣場走向武器廣場(Plaza Mayor de Lima)的路上,我們經過了古老的仁慈聖母聖殿(Iglesia de la Merced)。武器廣場是利馬的心髒,每逢節慶都熱鬧非凡。可這一天,廣場中央不知因何被圍了起來,隻能在外圍遠遠張望。



廣場四周,莊嚴的建築依次圍繞:北麵是宏偉的總統府(Palacio de Gobierno),東側是金碧輝煌的利馬大教堂(Catedral de Lima),南邊是市政廳(Municipalidad de Lima),西側則是大主教宮(Palacio Arzobispal)。我們恰好趕上總統府前的衛兵換崗儀式。隨著軍樂聲,身著禮服的士兵整齊列隊,踏著整齊的步伐經過廣場,儀式感十足,遊客們紛紛舉起相機記錄這一刻。



隨後走進利馬大教堂,厚重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教堂最早由征服者皮薩羅下令修建,曆經地震與修複,依舊保持著濃鬱的西班牙殖民風格。高聳的穹頂、鍍金的祭壇、精美的木雕座椅、牆上的宗教油畫,都在靜謐的光影中顯得莊嚴而神聖。教堂內有幾處入口通向地下墓穴,那裏安葬著多位總主教和曆史人物,甚至還有皮薩羅本人的棺木。昏暗的燈光照在厚重的石牆和古老的墓碑上,幾處還依稀能看到逝者的遺骸與頭骨,那一瞬間仿佛時光倒流,回到了幾百年前的殖民時代。



走出老城,我們前往海邊的Larcomar購物中心。它依懸崖而建,藍色的太平洋就在眼前鋪展開去。微風拂麵,腳下是現代化的商場,遠處是層層湧動的海浪——這種現代與自然的交織,令人心曠神怡。離它不遠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愛情公園(Parque del Amor)。昨天晚上抵達利馬後,我們已經忍不住在海邊先行探路,順著海濱一路走到燈塔,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浪漫氣息。至此,利馬的主要景點基本打卡完成。取回酒店寄存的行李後,我們直奔機場,準備飛往下一站。

關於高原反應,雖然大家都說庫斯科的海拔更高,症狀會明顯,但我在利馬就已有些不適。抵達時,耳痛、眼脹,甚至手有些麻木;即便提前喝了古柯茶、吃了抗高反藥,仍未能完全無感。兒子也說自己感覺困倦異常,在車上幾乎一路睡過去。

對利馬的印象,就像是回到了中國的八九十年代:街道上車輛不分車道,隨意穿梭,憑技高人膽大暢行;當地人淳樸熱情,雖然物質水平沒有美國高,但自足的笑臉洋溢在臉上。氣候比想象中溫和,氣溫大約在14–19℃之間,海風輕輕拂過,既帶著涼意,又透著幾分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