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德國小夥卡斯特爾成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一名飛行員。1933年,他被派往中國參與中國航空建設,利用工作之便,他拍攝下了大量珍貴航拍照片。從天空中俯瞰北平,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偉大。巍峨的宮殿,平整的布局,似乎它在設計之初就有人從天空中俯瞰過。一切那麽安詳與莊嚴,像一座立體的文物。這些圖片幾乎是古都原貌最後的留影。
卡斯特爾於1905年出生於柏林,成長於原普魯士尼施禮茨湖畔的一個貴族家庭。他很早就開始對中國的一切滿懷興趣。中學時,他讀過很多有關科考的著作,其中瑞典探險家斯文·赫丁在中國帕米爾高原和西藏高原的探險故事尤其讓他著迷。前往遙遠的東方,成了他從少年期就擁的夢想。
1926年,21歲的卡斯特爾取得了飛行員證書。1930年,他正式成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一名飛行員。1933年,卡斯特爾被派往中國。
在中國,卡斯特爾的任務是參與中國航線的技術開發以及航空交通網的建設,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為那些尚無交通聯係的城市和地區開辟空中交通網絡。他工作的單位名為“歐亞航空郵政公司”,創辦於1930年2月,由漢莎公司和當時的中國交通部合作成立。1931年5月,公司開始運營上海—南京—北平—中國東北地區的郵政業務。
卡斯特爾來到中國時,歐亞公司的第二條遠距離航線已經投入運營。這條航線從上海經南京飛往洛陽,然後途經西安、蘭州、哈密、烏魯木齊,最終抵達位於中俄蒙邊境的塔城。這也是卡斯特爾執行首次飛行任務的航線。當時在中國飛行非常具有挑戰性。除了路途遙遠、飛行時間長以外,飛行員本身對途經地區的地形地貌的了解微乎其微。那些有限的地圖資料隻標注了大山大河的位置,在飛行過程中隻能作為參考。飛行員必須自行判斷飛行路線,並獨自解決所有突發事件。
卡斯特爾手中的相機與駕駛的飛機形成了完美的組合。他用手中的萊卡相機留存了許多獨一無二的珍貴影像。從廣東到內蒙,從摩登都市上海到人跡罕至的高山……這些航拍照片展現了當年中國許多地方的獨特風貌。其中最為壯美的就是他對古都北京的航拍。
北京故宮太和殿,拍攝高度僅50米。
北平頤和園,拍攝高度400米。
天壇圜丘,拍攝高度不足100米。
壯美的北平舊城牆。
卡斯特爾當時使用的是萊卡公司問世不久的萊卡2係列相機,它采用從左向右的卷簾式快門:“因為駕駛員的座位位於機艙左側,我隻能透過左側的窗戶進行拍攝。這剛好使得快門的卷簾方向與被攝物體移動的方向相反。因此盡管飛機低空飛行時速高達200公裏,1/200秒的曝光速度足以滿足拍攝需求。”
紫禁城航拍
天壇航拍
宋子文、汪精衛和班禪喇嘛都曾出現在卡斯特爾的乘客名單上。圖為1934年夏,班禪大師(穿黑色長袍者)從南京飛往北平,圖中還有汪精衛和戴季陶。抵達北平後,卡斯特爾收到了班禪喇嘛的乘機費用——整整一盒子紙鈔。他拒絕了,隻要求大師送他一張簽名的照片。
北平北部的機場。一名僧人正準備乘坐飛機。
圖為卡斯特爾使用過的萊卡2係列相機。
卡斯特爾航拍的照片,有很大一部分是對當時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觀的記錄。這部分圖片大多是在1000米至2500米的高空采用中長焦鏡頭拍攝。中國從南到北的許多城市都被記錄到他的鏡頭中。
廣州珠江上數不清的平底船。部分居民就生活在這上麵。
廣西喀斯特地貌
錢塘江大潮
上海鳥瞰
長江-衡州-濱州公路以及濱州以北的村鎮集市。
流經四川廣元的嘉陵江。
四川廣元
四川南部的山坡被無數的稻田覆蓋,拍攝時所有的稻田都灌滿了水。
昆侖山脈
河南社戲
夏收後的安徽北部某村莊。打穀開始了,排列整齊的石磨在牲口的拉動下將糧食磨成麵粉。
回國後,卡斯特爾將這些照片集結出版,名為《中國飛行》。2008年該書已由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