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星期前從多倫多飛 San Antonio 的途中,因為讀文件讀得無聊,就隨意挑了"Burnt"這部電影來消磨時間。沒想到,這原來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而裏麵男主人公多年前的情人毅然為他付掉所欠毒販的巨額債務這一細節,尤其有意思。到底是什麽原因,使得一個女人為這樣一個吸毒,酗酒,縱欲無度的"惡棍"男人承擔如此沉重而又沒有任何回報的責任?
討論女人的"惡棍"情結,不能不提電影 "Dangerous Liaisons"。不久前在另一網站與人談及這部電影基於其上的十八世紀同名小說原著,一位出身北大的物理高材生朋友一錘定音:"此書非它,實乃永恒不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泡妞寶典"也" (我對原話稍加了一點修飾)。這部電影不難找,所以我們不需要重複大家都知道的情節,隻消借用Madame de Tourvel 與 Vicomte de Valmont (惡棍)之間的糾葛來展開討論。
Madame de Tourvel 自己出身高貴,身世顯赫,雍容華貴之餘更兼出水芙蓉般清純秀美,嫁的夫婿又是儀表堂堂,身居法官高位的大貴族,加之品行高尚,非禮勿視,非禮勿言,實為上流社會貞節賢良婦女的典範之典範(順便說一句,讓 Michelle Pfeiffer 演這個角色真是導演傑作之傑作的點睛之筆,與她同期的好萊塢女星沒有任何人比她更適合這個角色)。麵對這樣的征服對象,作為"惡棍"的 Vicomte de Valmont 深知炫耀財富是無用的,因為她自己的財富已經是常人難以匹敵;他也深知張揚自己的外貌是下下之策,且不說她丈夫才貌過人,身為上流社會眾望所歸的賢淑貴婦,她身邊最不缺的就是血統高貴,堪比"潘安"之美卻又甘心"抬轎子"的貴族帥哥;甚至於昭顯自己的權勢智慧,也不是什麽明智之舉,因為它們沒有可能把自己的追逐與別人區別開來,也因此必然會導致與別人同樣的徒勞結局與失敗下場。
於是,作為惡名纏身而又瀟灑有趣,從而令上流社會恨之難棄,愛之難近的"惡棍",他遵從了不按常規出牌的本能,獨辟奚徑,選擇了以對窮人行善這一違背自己根本利益及原則的行為,來衝破 Madame de Tourvel 的第一道防線。結果是大家都知道的。這種以自傷為代價的騎士行為,非常奏效地敲中了什麽都不缺,卻又善良無比的Madame de Tourvel的軟肋,使他成為可以與她親近的人。也使她願意屈服於男人以自傷這種方式對自己付出的寵愛。Vicomte de Valmont 的另一手,是以自毀般的完全的坦誠來觸動 Madame de Tourvel 的母性。當一個傷痕累累,複雜多變的男人象孩童一樣把自己赤裸裸地展示在你麵前,毫無防範,沒有忌諱,不惜徹底毀掉自己的"高大"形象,甚至因此而毀掉得到追逐對象的一切可能性,女人的本能反應是去把他攬入懷中,以母性的寬容和慈愛,來安撫,慰籍那顆看上去孱弱無比的赤子之心。
於是,我們看到女人之失身於惡棍,隻是形式而已。本質上,則是女人屈服於自己意欲保護弱小的母性之感召,同時享受因自傷的男人以不惜代價的奉獻而催生的成為小女人的純粹女人味。文學作品中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惡棍"們,因為沒有忌諱而不照規矩行事,因為被社會/他人所不齒而堅信自己本身在道德範疇就一無所有,從而也就無所失去(have nothing to lose),反而於無意之中以無心之舉敲開了女人的心扉這扇最難敲開的大門。換句話說,這些"惡棍"因為對征服對象的專注,因為一無所有的輕鬆,於是在不經意中,玩掉了自己感情遊戲始作甬者的遊戲主體的身份,把自己"忘我"地玩了進去,成為自己以主體開始的遊戲中的對象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才把最難玩好的感情遊戲玩到了極致,玩出了不朽。西方文學(包括當代的好萊塢電影)中,這類融赤子與騎士於一身的惡棍形象不算少,如唐璜,如浮士德,等等。中國文學中則多見一半一半的形象,如西門慶與賈寶玉之分裂,即使"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我們也隻是看到"騎士"對女人的"征服",而沒有看到赤子對女人的"坦白"。
兩星期前從多倫多飛 San Antonio 的途中,因為讀文件讀得無聊,就隨意挑了"Burnt"這部電影來消磨時間。沒想到,這原來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而裏麵男主人公多年前的情人毅然為他付掉所欠毒販的巨額債務這一細節,尤其有意思。到底是什麽原因,使得一個女人為這樣一個吸毒,酗酒,縱欲無度的"惡棍"男人承擔如此沉重而又沒有任何回報的責任?
討論女人的"惡棍"情結,不能不提電影 "Dangerous Liaisons"。不久前在另一網站與人談及這部電影基於其上的十八世紀同名小說原著,一位出身北大的物理高材生朋友一錘定音:"此書非它,實乃永恒不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泡妞寶典"也" (我對原話稍加了一點修飾)。這部電影不難找,所以我們不需要重複大家都知道的情節,隻消借用Madame de Tourvel 與 Vicomte de Valmont (惡棍)之間的糾葛來展開討論。
Madame de Tourvel 自己出身高貴,身世顯赫,雍容華貴之餘更兼出水芙蓉般清純秀美,嫁的夫婿又是儀表堂堂,身居法官高位的大貴族,加之品行高尚,非禮勿視,非禮勿言,實為上流社會貞節賢良婦女的典範之典範(順便說一句,讓 Michelle Pfeiffer 演這個角色真是導演傑作之傑作的點睛之筆,與她同期的好萊塢女星沒有任何人比她更適合這個角色)。麵對這樣的征服對象,作為"惡棍"的 Vicomte de Valmont 深知炫耀財富是無用的,因為她自己的財富已經是常人難以匹敵;他也深知張揚自己的外貌是下下之策,且不說她丈夫才貌過人,身為上流社會眾望所歸的賢淑貴婦,她身邊最不缺的就是血統高貴,堪比"潘安"之美卻又甘心"抬轎子"的貴族帥哥;甚至於昭顯自己的權勢智慧,也不是什麽明智之舉,因為它們沒有可能把自己的追逐與別人區別開來,也因此必然會導致與別人同樣的徒勞結局與失敗下場。
於是,作為惡名纏身而又瀟灑有趣,從而令上流社會恨之難棄,愛之難近的"惡棍",他遵從了不按常規出牌的本能,獨辟奚徑,選擇了以對窮人行善這一違背自己根本利益及原則的行為,來衝破 Madame de Tourvel 的第一道防線。結果是大家都知道的。這種以自傷為代價的騎士行為,非常奏效地敲中了什麽都不缺,卻又善良無比的Madame de Tourvel的軟肋,使他成為可以與她親近的人。也使她願意屈服於男人以自傷這種方式對自己付出的寵愛。Vicomte de Valmont 的另一手,是以自毀般的完全的坦誠來觸動 Madame de Tourvel 的母性。當一個傷痕累累,複雜多變的男人象孩童一樣把自己赤裸裸地展示在你麵前,毫無防範,沒有忌諱,不惜徹底毀掉自己的"高大"形象,甚至因此而毀掉得到追逐對象的一切可能性,女人的本能反應是去把他攬入懷中,以母性的寬容和慈愛,來安撫,慰籍那顆看上去孱弱無比的赤子之心。
於是,我們看到女人之失身於惡棍,隻是形式而已。本質上,則是女人屈服於自己意欲保護弱小的母性之感召,同時享受因自傷的男人以不惜代價的奉獻而催生的成為小女人的純粹女人味。文學作品中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惡棍"們,因為沒有忌諱而不照規矩行事,因為被社會/他人所不齒而堅信自己本身在道德範疇就一無所有,從而也就無所失去(have nothing to lose),反而於無意之中以無心之舉敲開了女人的心扉這扇最難敲開的大門。換句話說,這些"惡棍"因為對征服對象的專注,因為一無所有的輕鬆,於是在不經意中,玩掉了自己感情遊戲始作甬者的遊戲主體的身份,把自己"忘我"地玩了進去,成為自己以主體開始的遊戲中的對象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才把最難玩好的感情遊戲玩到了極致,玩出了不朽。西方文學(包括當代的好萊塢電影)中,這類融赤子與騎士於一身的惡棍形象不算少,如唐璜,如浮士德,等等。中國文學中則多見一半一半的形象,如西門慶與賈寶玉之分裂,即使"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我們也隻是看到"騎士"對女人的"征服",而沒有看到赤子對女人的"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