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內的足跡
說老實話,對於梵蒂岡,沒有做過任何功課。隻知道該看得一定要看,看什麽,有什麽,一概不知,就連他的建築物我也沒有留意過,還是在上次倫敦閑逛的時候進入聖保羅大教堂,並為它的富麗堂皇所折服,回家一個穀歌,才知道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才是第一位的。不知道也好,沒有期待沒有見解,隻能接受真正見麵時的衝擊。
隨著人流,經過安檢,存包(不讓背雙肩包那樣的大包),寶貴的時間就這樣從容地失去。不知不覺地就進入了博物館。和倫敦巴黎的博物館一樣,裏邊是一層又一層,一樓又一樓,外邊看不出大,裏邊無限大。我們隻是隨著人流和心情,抱著看不到的一點也不遺憾的想法,在裏邊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瑰寶。也沒有注意讓不讓拍照,反正有人照我也跟著照,多半是拍不好的,但總得有點什麽不一樣的吧,回到家裏整理照片的時候還真發現了幾張有意思的東西。
這隻生動的腳,不知道是哪一位先人的,擺在這裏,可見它的價值。
讓我興奮的是,某人從他的角度拍出了千年之前的這雙涼鞋,比我拍得更生動,這涼鞋怎麽看都和我們現在的幾乎一樣。或者說,意大利人隻要看看古人的東西,就可以有好多參考的款式推出,這不就是推陳出新麽。
浮雕這個詞,是小時候學習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文中學到的詞,我還清楚的記著頭一次看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時的情景。在這裏,我看到了正宗的浮雕。
房龍寫的聖經故事我是看過的,希臘神話故事我也買來看過。但是看這些東西的時候什麽也想不起來,我想不光是因為年代太久那些故事又從我的腦子裏回到了書中,也許還需要很多很多豐富的知識,才能理解這些雕塑的內容,不在西方接受基礎教育,實在是理解困難。
所有這些,都讓我想起敦煌石窟和麥積山石窟裏的一些石刻,東西方的人們都用同樣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文化內容,隻有石頭才能讓這些表達更長久地保留。麥積山石窟裏有幾塊釋迦穆尼的故事石碑雕刻,和這裏的東西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很多溫馨的雕刻
也有猙獰的麵目和殘忍的片刻
這塊雕刻,我並沒有記住它,看照片的時候,讓我想起了網友博客裏貼過的巴黎那個著名雕塑博物館裏的親吻雕塑。
你是哪方神仙?總是在不同的地方看見你,等我回家一定好好查查。
博物館裏有賣有關的畫冊和說明,還有很多種語言,但是,我們這種旅行者不會想到購買。
我們看了有名油畫,古老的雕塑和精美掛毯,我還上了一趟廁所,就出了博物館。這裏不得不提一句,倫敦巴黎和羅馬,在外邊上廁所都非常困難,但是,一旦進入了掏錢的場所,廁所還屬於比較衛生整潔的,雖然比不上日本。
我們隻想看看教堂裏邊就好,沒想到進入了上教堂頂端的隊列,坐了電梯以為就到了,沒想到才是爬樓梯的開始,這個一頓爬啊,其實就是看不到前方退不到後方的盤旋不歸路,最後發現,等到樓梯窄的隻有一人寬的時候,就是快到了。那天很熱,我們一個個又都是大汗淋漓,最後走到教堂的頂端,雖然很開闊,但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讓人滯留的願望。和蘇黎世一樣,不爬到頂端,是看不到這個城的全貌,也拍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張照片,雖然大家拍得都一樣。從低下仰視的巨大雕塑,這個時候我們卻可以看到他們的背影,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看到沒,那些巨雕,他們都是有名有姓的曆史人物或宗教人物吧,好好研究一下,肯定能夠搞明白。東方人的寺廟裏不也經常有八大金剛,五百羅漢麽。
下來的路就快多了,不一會兒,就兩腳輕快地到達了地麵。
這次走到梵蒂岡國的正麵,看到廣場,也看到了教堂的正麵。走進教堂,依然是震撼。頂部的巨大宗教油畫,四周又有無數巨大的人物雕塑,那個大呀,驚得我們說不出話來。有關拉菲爾,有關米開朗基羅,有關羅馬的故事就讓我省略去吧,以後,一定好好補課,一定。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個羅馬教皇的祭壇。那個色調,那個陣勢,立刻讓我聯想起天壇祈年殿裏的情景。引用網上百科裏的一句話就是教堂內部裝飾華麗,華麗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這樣的氣氛很難讓人再舉起照相機隨意拍照。所以,這裏,隻有親自涉足,身臨其境才可以感受到宗教的至高和威嚴。還有,教堂地麵彩色的大理石,走在上麵的感覺真是難忘。
衛兵們的服裝是米來朗基羅設計的,幾百年過去了,如今看了還是新穎時尚,我的兒子如是說。
正如百科介紹上所說,如果不事先把握好教堂的幾個特點,進入教堂會感覺無從看起。我們就是這類的典型。匆匆進去,匆匆看過,然後匆匆離去。歐洲教堂裏的宗教故事總是和廝殺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也是我無法久呆的原因。
走出教堂,外邊的天空顯得格外亮堂,走在廣場上一看,這不是很像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建築麽,雖然我們成長在一個閉塞的時代,我們的前輩們依然在新中國新時代,用另一種方式給我們展示了西方文化,或者說,兩種文化的本質本來就很接近?也許可以說人的本質的確是很近吧。
不管怎麽說,我們走出廣場,不得不趕緊幹奔向下一個目的地,佛洛倫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