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不來

老上不來 名博

我為何沒有張教授的那種感受?

老上不來 (2025-08-27 07:29:00) 評論 (3)

我為何沒有張教授的那種感受?

最近網上有南華早報報導數學家張益唐教授辭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係教職,舉家歸國加盟廣州中山大學,定居粵港澳大灣區。並且張教授在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說,回國了感覺很奇妙,自己好像又活了一圈,又活過來了似的。相仿,我最近也有一趟去中國的旅行,可是感覺卻不全然如張教授這般美好。

因為有一些事情要辦,不得已安排了8月初這趟12天的中國之行。之所以說 “不得已” 之行是因為我以經好多年沒有在三伏天去中國旅行了。

記得幾十年前在上海讀大學時,那時上海的夏天早晚還是挺舒適的,三伏天的黃浦江邊晚上也會有徐徐的涼風吹來。既便是在一天中最熱的下午,一般也在32,3度上下,超過35攝氏度的極端高溫天氣每年最多也就一星期到最多10天就會過去。過了白露節氣夏天就基本算過了。那時候大多數家庭都沒有空調。幾個城市如重慶南京杭州被稱為 “火爐”,除此之外其它地方夏天的日子並不太難熬。人手一扇就度夏天了。

如今,火爐已經漫延至大半個中國而且之前的火爐更加熱了。整個華北華東華南,每年自七月起至九月底近百天時間,除了台風光顧的幾天之外,每天都是35度以上的悶熱天氣,早晚也在30度上下好不了多少。這種天氣室外幾乎沒法呆,站著不動都是揮汗如雨。所以,除非有重要事情,我一般避免十月份之前去中國旅行。



8月15日下午回美國走出機場時的感受

除了氣候之外,還有蚊子。那種細小的黑色斑蚊,無處不在。不知不覺被叮咬,留下一個大包奇癢無比。二十幾層的高樓也不能幸免。此次去中國12天,兩天國際旅行,兩天國內旅行3天辦事,其餘5天時間基本是窩在家中吹空調。門窗緊閉,放進個把蚊子就不得安寧了。

朋友在杭州西湖不遠處有個別墅,園子有小橋流水亭台。苦於中看不中用,因為那是蚊子的天下,五分鍾都呆不住。

好在當下吃東西是非常便宜,點外賣半個小時就會送到。得益於發達的網上購物,不用出門在家就能享用。





美國的這種感覺在中國找不到

隨著微信和支付寶等網上支付手段的日益成熟,加上電動車的普及,中國無疑已經成為世界上網上購物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中國國內的實體零售店也因此灰飛煙滅不複存在。一般商品的銷售模式由傳統的 “工廠 - 批發商 - 零售商” 變為 “工廠 - 電商平台(傭金)”,基本沒有了中間商存在的空間。由於傳統市場模式中,批發商要有30% 的毛利才能生存零售商則需在此基礎上再翻倍加價,現在這部分都被去除消費者得以以便宜的價格購得商品,同時也砸了不少從事批發業務和零售的業者的生計。公司商店都開不下去,電商平台的社會效益基本是負麵的。

作為消費者,我的感覺是買到稱心的商品比較難了。首先,網購就是跟據網上的虛擬圖片購物。雖說有規定了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機製,但是退貨難免會耽擱上幾天時間退貨方還得支付退貨的運費。所以不像在實體店當場看貨(包括材料做工試穿等等)付款,網上購物基本上是在開盲盒。有可能買到既便宜又不錯的貨,也可能收到的東西與你的期待相差甚遠。設想一下,在實體店買件稱心的衣服,看了材料和做工價格均滿意之後還要去試衣間試穿幾次才能決定是否購買。如今在科技發達的電商平台之下卻變成了開盲盒。如何才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確實是個新問題。

幾十年來養成了每天遊泳的習慣,一天不動會渾身難受。在中國也是如此。趁早上天還不太熱就去附近的遊泳館去遊泳。美國的泳池不大,但通常很少人。很多時候是我一個人占了整個泳池。既使是難得碰到那天人超多,兩三個人同遊一條泳道的情況已屬非常極限。如果還有人來的話,會自覺在岸上等一下或者幹脆放棄改天再來。但是在中國的泳池人數無上限,十幾二十個人在同一條泳道是家常便飯。更要命的是大家都互不相讓,橫衝直撞拚著命前撲後蹬。仿佛撲到或者蹬到別人一腿就是賺到了一般,所以泳池內吵架甚至動手的事時有發生。

翻牆上網更難了。前兩年還用得好好的VPN 如今不好用了,技術又發展了分分鍾會遭遇阻擊。特別是在大城市。要獲取國際政經資訊目前隻能通過國際運營商提供的有限的免費手機數據流量,簡單瀏覽一下。或者使用中國以外運營商的eSIM上網。

基本上,中國社會對於有錢有才或者有權階層會比較友好。張教授以古希之年葉落歸根也屬明智之舉,祝福張教授在中國生活工作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