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鍋

石庫門 (2010-03-03 10:23:33) 評論 (18)




寫前麵一篇湯婆子時,就想到了另一個舊物 —— 暖鍋。

江浙一帶人家,冬天用暖鍋很普遍。暖鍋是種食器,用來煮湯,它不同於一般的鍋子,它是鍋和爐的合二為一。爐肚子裏裝木炭,燒火;爐圍 —— 鍋子,像撐開的花朵,“花朵”裏裝的盡是好東西:蛋餃,肉圓,鹹肉,黃芽菜,粉絲,雞湯……。木炭燒紅了,頂端的爐口裏時不時地爆出“劈劈啪啪”的火星星。一會兒,鍋子裏的好東西也煮熟了,“咕嘟,咕嘟”的冒著熱氣,似乎在招呼著大家:“快吃,快吃”。

過年的飯桌上,暖鍋是最後上的主菜,圍著熱氣騰騰的暖鍋,年夜飯進入高潮。一家人,伸長了筷子在暖鍋裏麵挑自己愛吃的好東西,心裏那個快樂勁別提了。

暖鍋一般都是紫銅做的,紫銅傳熱快;也有黃銅暖鍋,但比較少。平日裏,暖鍋是不用的,隻有重大的日子才會燒暖鍋。小時候,看到父親爬上凳子,從廚頂上取下用舊報紙包好的暖鍋時,我們就雀躍起來,知道要過年了。年三十晚上,母親在廚房裏忙進忙出時,我們圍著父親,看他燒暖鍋。父親用筷子夾著木炭一塊一塊往爐肚子裏放,放木炭也有技巧,得一塊一塊地架起來,木炭之間留有空隙又互相接觸。裝好木炭後就在鍋裏放好東西,黃芽菜墊底,上麵鋪上一層鹹肉,再鋪一層蛋餃,肉圓,最上麵才是粉絲,最後倒進雞湯,蓋上鍋蓋。這時我們搶著點火,燒木炭。木炭點燃了,燒紅了,隻消一會兒功夫,鍋裏好東西就沸了,這時暖鍋就可以上桌了。

我們也用暖鍋來唰羊肉。效果也很好,除了忙著唰,忙著吃以外,還得注意著爐裏的火況,時不時地加木炭啊,調整木炭位置啊。有時火太旺了,就得用個小碟子盛上水,放在爐頂的“大嘴巴”上,壓壓火,忙是忙嘞,卻也增添了熱鬧和趣味。有一年,堂兄們來我家,十來個人圍著這個小小的暖鍋唰羊肉,一頓晚飯吃了三四個小時,又忙又亂又開心,我們至今都還記得那天的情景。

現在沒有人用暖鍋了,電熱鍋,煤氣爐取而代之了。電熱鍋,煤氣爐很幹淨,也很有效率,但是缺少了那種氣氛和那種溫暖。看到家裏的暖鍋束之高閣,便帶了一個來美國,但是卻找不到木炭,於是又束之高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