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11月27日 - 孫中山倫敦蒙難

西j街少爺 (2007-11-26 20:09:10) 評論 (0)


1896年11月27日 - 孫中山倫敦蒙難



1895年,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後,先出走日本,後輾轉美國,再於1896年下半年到了倫敦。孫中山本有意在倫敦逗留一段時間,所以在抵達的第二天就租了房子。之後他每天都去探望在香港讀書時的老師康德黎。可是,幾天後,孫中山卻突然在倫敦街頭失蹤了!

原來,早在孫中山踏足英國的一刻起,大清國已派了一位私家偵探貼身跟蹤他的一舉一動,並即時匯報大使館”。有趣的是,該偵探時常在星期天早上失去跟蹤目標,並在記錄上寫著“倫敦大霧,目標不見蹤影。1896年10月11日,孫中山當街被使館人員“一左一右強行夾入使館”。

被囚禁期間,孫中山曾數度傳書出來,而幫他送信的是在清使館工作的一個英國仆人。一開始,孫中山請求他幫忙,仆人死活不答應,於是孫中山悄悄遞給他20英鎊,見錢眼開的仆人這才馬上把孫的親筆信秘密送到康德黎家。在信中,孫中山直言:被拐在大清國的大使館中,大清國想把他偷運回國,清算他在廣州起義的“叛逆之罪”。

得知傳信成功後,孫中山很興奮,他對該英國仆人許諾“你再替我送信,我出去後給你二千英鎊!”,於是,仆人又陸續給孫中山送了幾封寫給康德黎的秘箋……

康德黎收信後為營救孫中山,奔走於倫敦各有關部門。一時間倫敦報界對孫中山蒙難事件的報道充斥著觸目驚心的標題:“綁架”、“身陷倫敦”、“中國公使綁架事件”、“清使的非常行動”等。在媒體的炒作下,孫中山成了一宗“轟動國際的綁架案的主角”。 十二天後,1896年10月23日,孫中山終於由英國政府介入得到釋放。

孫中山先生倫敦蒙難時,清廷駐英使館留下了一批絕密的檔案。它們是:《龔星使計擒孫文複總署總辦公函》、《鄧翻譯與孫文問答》、《龔星憲計擒粵犯孫文複行釋放緣由》。這三個反動文件是深入了解、研究這問題的重要第一手材料。清廷使館設置圈套的具體細節以及從囚禁到釋放中山先生的全部經過,文件中均有極詳細的記載,這份珍貴史料,當時其他史乘似均失載,隻有《隨軺筆記》卷二《記事》中,收錄了三個文件的全文。

現在看來,清廷使館設置誘捕孫中山先生的陷阱,直接原因,與一個孫中山熟人名叫鄧廷鏗(即“鄧翻譯”)的有關。他既是策劃者,又是執行者。

就是這個鄧廷鏗,在辛亥革命成功、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以後,他居然特地趕到南京去求見中山先生,侍從人員中,當然有了解鄧廷鏗是何許人的,現在,他自投羅網,便有人主張,即使不治以應得之罪,也該給他吃點苦頭。中山先生知道後,立即加以阻止,並教育有關人員說:事情已經過去,不必追究。他來的目的,無非想謀一官半職,我們不予理睬便足夠,千萬不要傷害他。為了保證鄧廷鏗的安全,中山先生特地指派一副官送他出臨時總統府。這事雖小,卻充分說明了孫中山先生待人的寬厚和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