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中國近代政治領袖中少見的以曆史知識淵博,文才出眾而聞名於世的佼佼
者。並且,因為他獨特的政治觀點和思維方式,往往對曆史和文化研究,有著獨具
特色的結論。人們所熟知的,如對孔夫子的貶斥,對秦始皇的頌揚,對曹操的褒獎
等,都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傳統觀念的。對文學作品,他也經常有不同於常人的認識,
對《紅樓夢》的評論,就是很有特色的一個例子。
毛澤東喜愛讀紅樓,他自己對侄女王海蓉講,他讀了五遍以上。並宣稱在《紅樓夢》
研究評論上,“沒讀過五遍,就沒有發言權”。(走廊的朋友們,你要是沒讀過五遍,
咱和你一起潛水。我猜,走廊大概隻有船兄讀過五遍,要不人家怎敢寫《亂彈》,
而且彈得底氣十足呢。) 而且他又說,《紅樓夢》不能當故事讀,“讀《紅樓夢》
不是讀故事,是讀曆史。這是一部曆史小說”。
就這兩句話,已經把一般的讀者和愛好者劃入“紅盲”隊伍中了。能有時間和精力
讀五遍的人本來就不多,就算是讀了五遍,不能從“政治曆史小說”的角度去理解,
就是讀錯了方向,等於白讀。史迷年輕的時候,看到小道流傳的這段最高指示,下
狠心拚命讀了幾遍紅樓,然後絞盡腦汁從政治曆史小說的角度去理解紅樓,力求有
一個發言權。幾年下來,楞是沒搞明白這“政治曆史小說”是怎麽一回事。隻好躲
到樓外去聽,去學那些不懂政治的老學究們,為誰是脂硯齋而說的車軲轆話了。不
管怎麽說,紅樓研究顛三倒四了這麽多年,還真沒找到偉大領袖紅樓思想的真傳。
胡適和新紅學派把《紅樓夢》歸結為,曹雪芹從自己沒落的貴族家族的曆史中沉澱
出來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樓夢》確實有其特定的政治曆史內涵。但這種
政治曆史內涵,並不是毛澤東說《紅樓夢》是政治曆史小說的原因。從一開始,毛
澤東對胡適和新紅學派的研究方式和得出的結論,就是持批判態度的。1954年由李
希凡、藍翎帶頭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其實質,按毛澤東的說法,就是
“在文學研究領域裏對胡適資產階級唯心論的批判”。
所以,毛澤東對胡適和新紅學派在《紅樓夢》上所作得研究和研究成果是不屑一顧
的。其實不僅是胡適,包括胡適以後的絕大多數紅學家,包括自以為是用馬列主義
武器對俞平伯開展批判的左派青年李希凡、藍翎,甚至包括當時共產黨內的文化宣
傳機構,沒有任何人是符合毛澤東對紅樓研究的觀點和結論的。毛澤東是這樣說的:
“到現在,我們黨還沒有人用馬列主義觀點寫出對《紅樓夢》的評價。”
那麽,什麽是毛澤東認可的“馬列主義觀點寫出對《紅樓夢》的評價”呢? 什麽是
毛澤東多次強調的“政治曆史小說”的真實寓意呢?就四個字,四個貫穿於毛澤東
思想和毛澤東生平的 金光閃閃的大字----階級鬥爭。不管你信不信,偉大領袖攻讀
了五遍以上的《紅樓夢》,得出的結論是,曹雪芹寫的是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時,
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階級鬥爭!
毛澤東非常重視《紅樓夢》第四回,稱它是紅樓的總綱。原因是那張“護官符”:
“賈不賈,白玉為堂金做馬。東海少個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
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毛澤東認為,這個護官符把“《紅樓夢》四大家族都寫到了”。有了作為統治者的
四大家族,就一定會有被統治的勞苦大眾,就一定會產生壓迫和反壓迫的階級鬥爭。
毛主席說,“《紅樓夢》裏階級鬥爭很激烈,有好幾十條人命。而統治者也不過二、
三十個人,其他都是奴隸”,他又說,“講曆史不拿階級鬥爭觀點就講不清楚。隻
有用階級分析,才能把它分析清楚”。怎樣分析呢?他接著說:
“《紅樓夢》頭五回就有多少條人命,這是階級鬥爭。甄士隱的獨生女兒英蓮被人
騙去,後來賣給了馮淵,薛蟠將馮淵打死,把她霸占為妾,馮淵是“逢冤”嘛!這
那裏是“吊膀子”,是階級鬥爭。----賈赦為了占有石呆子家祖傳的古董扇子,強
迫人家賣給他,石呆子不賣,就把他弄到官府裏迫害他,又是一條人命。王熙鳳的
幾句話,就弄到了三千兩銀子,害了兩條人命。王夫人清查了一次大觀園,就死了
一群人,晴雯就是其中的一個。林黛玉也是一個犧牲者。這是階級鬥爭。----這樣
的書不讓我們後代看看,他怎麽知道什麽叫封建社會。----要讓他們看,問題是讓
他們當階級鬥爭看。”
偉大領袖的《紅樓夢》裏充滿了階級鬥爭的觀點,終於在七十年代的中期,由當時
的宣傳網路,從兩報一刊,到梁效,到各級的學舌機構,強製性地塞給了對紅樓並
不熱情的人們,塞給了革命的後代。一些讀過紅樓的人,尤其是那些自認領會了偉
大領袖思想的人,又從《紅樓夢》中,創造性地發現了更多的階級鬥爭的描述。而
這些描述,連偉大領袖都未曾提及。如被各類文章多次提及的烏進孝的一張上供單,
顯示了統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們剝削的殘酷;而一句“盜賊蜂起”則又說明了被壓
迫階級的反抗鬥爭是何等的激烈。在那個“人鬥人”趨近瘋狂的時代,人們終於稀
裏糊塗地明白了,這個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階級鬥爭,不僅存在在我
們生活的現實裏,也存在於溫柔富貴的大觀園中。而曹雪芹的偉大之處正在於他用
現實主義的寫作精神,在《紅樓夢》這部偉大的“政治曆史小說”中,向人們展現
了殘酷激烈的階級鬥爭!
曆史有時也會開個玩笑。由於毛澤東的喜愛,也是為了讓人民,尤其是年輕人認識
階級鬥爭的曆史,《紅樓夢》成為了當時為數不多的幾本未被禁止的古書。我們這
一代人,當時從紅樓中讀出階級鬥爭的,不知是否真有;但通過研讀《紅樓夢》,
從寶黛身上學到的叛逆,從大觀園的興衰看到封建大家族必將沒落的趨勢,確實促
進了年輕人對革命理念的“異化”,意外地成為了當時政治宣傳的副產品。我記得,
72年以後,不須找任何理由,可以理直氣壯地把紅樓擺在桌麵上讀。而其它古舊書
籍,是沒有這麽好的命運的。但毛澤東讓青年一代“從《紅樓夢》中學習階級鬥爭”
的意願,並沒有真正指引出一條康莊大道。在極左高壓的政治環境中,年輕人顯示
了更強烈的衝破桎梏的渴望和無所作為的消沉。
大概毛澤東本人也認識到了讀紅樓學習階級鬥爭向反麵的轉化。據傳,1975年,在
他的革命生涯行將結束之前,他填寫了一首《訴衷情》的詞,表達了對青年一代的
失望和無奈。詞的最後兩句竟是:自古忠臣出逆子,惟有寶黛入神州。(1) 這與當
初“是讓他們當階級鬥爭看”的希望,是大相庭徑的。
魯迅先生在談到對《紅樓夢》的鑒賞時,曾說過這樣一段名言:“單是命意,就因
作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易》,道學家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排
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我想,魯迅老人家若有幸活到文革,大概會在後麵再
加上一句:
“毛澤東看階級鬥爭。”
又記:
這篇短文是兩天前,送兒子去東部後在回程的飛機上寫的。本打算修改後再貼出來。
文中關於船兄的話,是想激他出來。 不想,他搶先發了他的“亂彈”。 我隻好倉
促交稿了。
(1)。 詞的全文:
訴衷情
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
而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盡,鬢已秋,勤軀倦,你我忍將,夙願付東流。
著述紅樓遺千古,映景封建賊五候。自古忠臣出逆子,惟有寶黛入神州。
一直沒被官方證實過。牌律也有出入,請方家指教吧。
車軲轆話話紅樓(27) ----毛澤東與《紅樓夢》
史迷 (2006-09-07 17:54:17) 評論 (0)
毛澤東是中國近代政治領袖中少見的以曆史知識淵博,文才出眾而聞名於世的佼佼
者。並且,因為他獨特的政治觀點和思維方式,往往對曆史和文化研究,有著獨具
特色的結論。人們所熟知的,如對孔夫子的貶斥,對秦始皇的頌揚,對曹操的褒獎
等,都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傳統觀念的。對文學作品,他也經常有不同於常人的認識,
對《紅樓夢》的評論,就是很有特色的一個例子。
毛澤東喜愛讀紅樓,他自己對侄女王海蓉講,他讀了五遍以上。並宣稱在《紅樓夢》
研究評論上,“沒讀過五遍,就沒有發言權”。(走廊的朋友們,你要是沒讀過五遍,
咱和你一起潛水。我猜,走廊大概隻有船兄讀過五遍,要不人家怎敢寫《亂彈》,
而且彈得底氣十足呢。) 而且他又說,《紅樓夢》不能當故事讀,“讀《紅樓夢》
不是讀故事,是讀曆史。這是一部曆史小說”。
就這兩句話,已經把一般的讀者和愛好者劃入“紅盲”隊伍中了。能有時間和精力
讀五遍的人本來就不多,就算是讀了五遍,不能從“政治曆史小說”的角度去理解,
就是讀錯了方向,等於白讀。史迷年輕的時候,看到小道流傳的這段最高指示,下
狠心拚命讀了幾遍紅樓,然後絞盡腦汁從政治曆史小說的角度去理解紅樓,力求有
一個發言權。幾年下來,楞是沒搞明白這“政治曆史小說”是怎麽一回事。隻好躲
到樓外去聽,去學那些不懂政治的老學究們,為誰是脂硯齋而說的車軲轆話了。不
管怎麽說,紅樓研究顛三倒四了這麽多年,還真沒找到偉大領袖紅樓思想的真傳。
胡適和新紅學派把《紅樓夢》歸結為,曹雪芹從自己沒落的貴族家族的曆史中沉澱
出來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樓夢》確實有其特定的政治曆史內涵。但這種
政治曆史內涵,並不是毛澤東說《紅樓夢》是政治曆史小說的原因。從一開始,毛
澤東對胡適和新紅學派的研究方式和得出的結論,就是持批判態度的。1954年由李
希凡、藍翎帶頭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其實質,按毛澤東的說法,就是
“在文學研究領域裏對胡適資產階級唯心論的批判”。
所以,毛澤東對胡適和新紅學派在《紅樓夢》上所作得研究和研究成果是不屑一顧
的。其實不僅是胡適,包括胡適以後的絕大多數紅學家,包括自以為是用馬列主義
武器對俞平伯開展批判的左派青年李希凡、藍翎,甚至包括當時共產黨內的文化宣
傳機構,沒有任何人是符合毛澤東對紅樓研究的觀點和結論的。毛澤東是這樣說的:
“到現在,我們黨還沒有人用馬列主義觀點寫出對《紅樓夢》的評價。”
那麽,什麽是毛澤東認可的“馬列主義觀點寫出對《紅樓夢》的評價”呢? 什麽是
毛澤東多次強調的“政治曆史小說”的真實寓意呢?就四個字,四個貫穿於毛澤東
思想和毛澤東生平的 金光閃閃的大字----階級鬥爭。不管你信不信,偉大領袖攻讀
了五遍以上的《紅樓夢》,得出的結論是,曹雪芹寫的是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時,
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階級鬥爭!
毛澤東非常重視《紅樓夢》第四回,稱它是紅樓的總綱。原因是那張“護官符”:
“賈不賈,白玉為堂金做馬。東海少個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
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毛澤東認為,這個護官符把“《紅樓夢》四大家族都寫到了”。有了作為統治者的
四大家族,就一定會有被統治的勞苦大眾,就一定會產生壓迫和反壓迫的階級鬥爭。
毛主席說,“《紅樓夢》裏階級鬥爭很激烈,有好幾十條人命。而統治者也不過二、
三十個人,其他都是奴隸”,他又說,“講曆史不拿階級鬥爭觀點就講不清楚。隻
有用階級分析,才能把它分析清楚”。怎樣分析呢?他接著說:
“《紅樓夢》頭五回就有多少條人命,這是階級鬥爭。甄士隱的獨生女兒英蓮被人
騙去,後來賣給了馮淵,薛蟠將馮淵打死,把她霸占為妾,馮淵是“逢冤”嘛!這
那裏是“吊膀子”,是階級鬥爭。----賈赦為了占有石呆子家祖傳的古董扇子,強
迫人家賣給他,石呆子不賣,就把他弄到官府裏迫害他,又是一條人命。王熙鳳的
幾句話,就弄到了三千兩銀子,害了兩條人命。王夫人清查了一次大觀園,就死了
一群人,晴雯就是其中的一個。林黛玉也是一個犧牲者。這是階級鬥爭。----這樣
的書不讓我們後代看看,他怎麽知道什麽叫封建社會。----要讓他們看,問題是讓
他們當階級鬥爭看。”
偉大領袖的《紅樓夢》裏充滿了階級鬥爭的觀點,終於在七十年代的中期,由當時
的宣傳網路,從兩報一刊,到梁效,到各級的學舌機構,強製性地塞給了對紅樓並
不熱情的人們,塞給了革命的後代。一些讀過紅樓的人,尤其是那些自認領會了偉
大領袖思想的人,又從《紅樓夢》中,創造性地發現了更多的階級鬥爭的描述。而
這些描述,連偉大領袖都未曾提及。如被各類文章多次提及的烏進孝的一張上供單,
顯示了統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們剝削的殘酷;而一句“盜賊蜂起”則又說明了被壓
迫階級的反抗鬥爭是何等的激烈。在那個“人鬥人”趨近瘋狂的時代,人們終於稀
裏糊塗地明白了,這個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階級鬥爭,不僅存在在我
們生活的現實裏,也存在於溫柔富貴的大觀園中。而曹雪芹的偉大之處正在於他用
現實主義的寫作精神,在《紅樓夢》這部偉大的“政治曆史小說”中,向人們展現
了殘酷激烈的階級鬥爭!
曆史有時也會開個玩笑。由於毛澤東的喜愛,也是為了讓人民,尤其是年輕人認識
階級鬥爭的曆史,《紅樓夢》成為了當時為數不多的幾本未被禁止的古書。我們這
一代人,當時從紅樓中讀出階級鬥爭的,不知是否真有;但通過研讀《紅樓夢》,
從寶黛身上學到的叛逆,從大觀園的興衰看到封建大家族必將沒落的趨勢,確實促
進了年輕人對革命理念的“異化”,意外地成為了當時政治宣傳的副產品。我記得,
72年以後,不須找任何理由,可以理直氣壯地把紅樓擺在桌麵上讀。而其它古舊書
籍,是沒有這麽好的命運的。但毛澤東讓青年一代“從《紅樓夢》中學習階級鬥爭”
的意願,並沒有真正指引出一條康莊大道。在極左高壓的政治環境中,年輕人顯示
了更強烈的衝破桎梏的渴望和無所作為的消沉。
大概毛澤東本人也認識到了讀紅樓學習階級鬥爭向反麵的轉化。據傳,1975年,在
他的革命生涯行將結束之前,他填寫了一首《訴衷情》的詞,表達了對青年一代的
失望和無奈。詞的最後兩句竟是:自古忠臣出逆子,惟有寶黛入神州。(1) 這與當
初“是讓他們當階級鬥爭看”的希望,是大相庭徑的。
魯迅先生在談到對《紅樓夢》的鑒賞時,曾說過這樣一段名言:“單是命意,就因
作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易》,道學家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排
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我想,魯迅老人家若有幸活到文革,大概會在後麵再
加上一句:
“毛澤東看階級鬥爭。”
又記:
這篇短文是兩天前,送兒子去東部後在回程的飛機上寫的。本打算修改後再貼出來。
文中關於船兄的話,是想激他出來。 不想,他搶先發了他的“亂彈”。 我隻好倉
促交稿了。
(1)。 詞的全文:
訴衷情
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
而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盡,鬢已秋,勤軀倦,你我忍將,夙願付東流。
著述紅樓遺千古,映景封建賊五候。自古忠臣出逆子,惟有寶黛入神州。
一直沒被官方證實過。牌律也有出入,請方家指教吧。
者。並且,因為他獨特的政治觀點和思維方式,往往對曆史和文化研究,有著獨具
特色的結論。人們所熟知的,如對孔夫子的貶斥,對秦始皇的頌揚,對曹操的褒獎
等,都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傳統觀念的。對文學作品,他也經常有不同於常人的認識,
對《紅樓夢》的評論,就是很有特色的一個例子。
毛澤東喜愛讀紅樓,他自己對侄女王海蓉講,他讀了五遍以上。並宣稱在《紅樓夢》
研究評論上,“沒讀過五遍,就沒有發言權”。(走廊的朋友們,你要是沒讀過五遍,
咱和你一起潛水。我猜,走廊大概隻有船兄讀過五遍,要不人家怎敢寫《亂彈》,
而且彈得底氣十足呢。) 而且他又說,《紅樓夢》不能當故事讀,“讀《紅樓夢》
不是讀故事,是讀曆史。這是一部曆史小說”。
就這兩句話,已經把一般的讀者和愛好者劃入“紅盲”隊伍中了。能有時間和精力
讀五遍的人本來就不多,就算是讀了五遍,不能從“政治曆史小說”的角度去理解,
就是讀錯了方向,等於白讀。史迷年輕的時候,看到小道流傳的這段最高指示,下
狠心拚命讀了幾遍紅樓,然後絞盡腦汁從政治曆史小說的角度去理解紅樓,力求有
一個發言權。幾年下來,楞是沒搞明白這“政治曆史小說”是怎麽一回事。隻好躲
到樓外去聽,去學那些不懂政治的老學究們,為誰是脂硯齋而說的車軲轆話了。不
管怎麽說,紅樓研究顛三倒四了這麽多年,還真沒找到偉大領袖紅樓思想的真傳。
胡適和新紅學派把《紅樓夢》歸結為,曹雪芹從自己沒落的貴族家族的曆史中沉澱
出來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樓夢》確實有其特定的政治曆史內涵。但這種
政治曆史內涵,並不是毛澤東說《紅樓夢》是政治曆史小說的原因。從一開始,毛
澤東對胡適和新紅學派的研究方式和得出的結論,就是持批判態度的。1954年由李
希凡、藍翎帶頭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其實質,按毛澤東的說法,就是
“在文學研究領域裏對胡適資產階級唯心論的批判”。
所以,毛澤東對胡適和新紅學派在《紅樓夢》上所作得研究和研究成果是不屑一顧
的。其實不僅是胡適,包括胡適以後的絕大多數紅學家,包括自以為是用馬列主義
武器對俞平伯開展批判的左派青年李希凡、藍翎,甚至包括當時共產黨內的文化宣
傳機構,沒有任何人是符合毛澤東對紅樓研究的觀點和結論的。毛澤東是這樣說的:
“到現在,我們黨還沒有人用馬列主義觀點寫出對《紅樓夢》的評價。”
那麽,什麽是毛澤東認可的“馬列主義觀點寫出對《紅樓夢》的評價”呢? 什麽是
毛澤東多次強調的“政治曆史小說”的真實寓意呢?就四個字,四個貫穿於毛澤東
思想和毛澤東生平的 金光閃閃的大字----階級鬥爭。不管你信不信,偉大領袖攻讀
了五遍以上的《紅樓夢》,得出的結論是,曹雪芹寫的是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時,
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階級鬥爭!
毛澤東非常重視《紅樓夢》第四回,稱它是紅樓的總綱。原因是那張“護官符”:
“賈不賈,白玉為堂金做馬。東海少個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
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毛澤東認為,這個護官符把“《紅樓夢》四大家族都寫到了”。有了作為統治者的
四大家族,就一定會有被統治的勞苦大眾,就一定會產生壓迫和反壓迫的階級鬥爭。
毛主席說,“《紅樓夢》裏階級鬥爭很激烈,有好幾十條人命。而統治者也不過二、
三十個人,其他都是奴隸”,他又說,“講曆史不拿階級鬥爭觀點就講不清楚。隻
有用階級分析,才能把它分析清楚”。怎樣分析呢?他接著說:
“《紅樓夢》頭五回就有多少條人命,這是階級鬥爭。甄士隱的獨生女兒英蓮被人
騙去,後來賣給了馮淵,薛蟠將馮淵打死,把她霸占為妾,馮淵是“逢冤”嘛!這
那裏是“吊膀子”,是階級鬥爭。----賈赦為了占有石呆子家祖傳的古董扇子,強
迫人家賣給他,石呆子不賣,就把他弄到官府裏迫害他,又是一條人命。王熙鳳的
幾句話,就弄到了三千兩銀子,害了兩條人命。王夫人清查了一次大觀園,就死了
一群人,晴雯就是其中的一個。林黛玉也是一個犧牲者。這是階級鬥爭。----這樣
的書不讓我們後代看看,他怎麽知道什麽叫封建社會。----要讓他們看,問題是讓
他們當階級鬥爭看。”
偉大領袖的《紅樓夢》裏充滿了階級鬥爭的觀點,終於在七十年代的中期,由當時
的宣傳網路,從兩報一刊,到梁效,到各級的學舌機構,強製性地塞給了對紅樓並
不熱情的人們,塞給了革命的後代。一些讀過紅樓的人,尤其是那些自認領會了偉
大領袖思想的人,又從《紅樓夢》中,創造性地發現了更多的階級鬥爭的描述。而
這些描述,連偉大領袖都未曾提及。如被各類文章多次提及的烏進孝的一張上供單,
顯示了統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們剝削的殘酷;而一句“盜賊蜂起”則又說明了被壓
迫階級的反抗鬥爭是何等的激烈。在那個“人鬥人”趨近瘋狂的時代,人們終於稀
裏糊塗地明白了,這個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階級鬥爭,不僅存在在我
們生活的現實裏,也存在於溫柔富貴的大觀園中。而曹雪芹的偉大之處正在於他用
現實主義的寫作精神,在《紅樓夢》這部偉大的“政治曆史小說”中,向人們展現
了殘酷激烈的階級鬥爭!
曆史有時也會開個玩笑。由於毛澤東的喜愛,也是為了讓人民,尤其是年輕人認識
階級鬥爭的曆史,《紅樓夢》成為了當時為數不多的幾本未被禁止的古書。我們這
一代人,當時從紅樓中讀出階級鬥爭的,不知是否真有;但通過研讀《紅樓夢》,
從寶黛身上學到的叛逆,從大觀園的興衰看到封建大家族必將沒落的趨勢,確實促
進了年輕人對革命理念的“異化”,意外地成為了當時政治宣傳的副產品。我記得,
72年以後,不須找任何理由,可以理直氣壯地把紅樓擺在桌麵上讀。而其它古舊書
籍,是沒有這麽好的命運的。但毛澤東讓青年一代“從《紅樓夢》中學習階級鬥爭”
的意願,並沒有真正指引出一條康莊大道。在極左高壓的政治環境中,年輕人顯示
了更強烈的衝破桎梏的渴望和無所作為的消沉。
大概毛澤東本人也認識到了讀紅樓學習階級鬥爭向反麵的轉化。據傳,1975年,在
他的革命生涯行將結束之前,他填寫了一首《訴衷情》的詞,表達了對青年一代的
失望和無奈。詞的最後兩句竟是:自古忠臣出逆子,惟有寶黛入神州。(1) 這與當
初“是讓他們當階級鬥爭看”的希望,是大相庭徑的。
魯迅先生在談到對《紅樓夢》的鑒賞時,曾說過這樣一段名言:“單是命意,就因
作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易》,道學家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排
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我想,魯迅老人家若有幸活到文革,大概會在後麵再
加上一句:
“毛澤東看階級鬥爭。”
又記:
這篇短文是兩天前,送兒子去東部後在回程的飛機上寫的。本打算修改後再貼出來。
文中關於船兄的話,是想激他出來。 不想,他搶先發了他的“亂彈”。 我隻好倉
促交稿了。
(1)。 詞的全文:
訴衷情
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
而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盡,鬢已秋,勤軀倦,你我忍將,夙願付東流。
著述紅樓遺千古,映景封建賊五候。自古忠臣出逆子,惟有寶黛入神州。
一直沒被官方證實過。牌律也有出入,請方家指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