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俺不搞高深的專業術語,隻從通俗易懂的出發點。
大家其實基本上也都公認了,軟車(吸能車) 碰撞時頂多在LOCAL時還湊合,而且還得是在速度不高的情況下。那種情況一般是:車吸能,變形,報廢了,但是人沒有受什麽傷或是隻受了點輕傷。這個時候開硬車的感覺好像吃點虧,一般都要受點輕傷。
但這其實隻是表象,假象。隻是車在低速碰撞中的一個表象。當車在高速公路上碰撞,或是在LOCAL高速對撞了,吃虧更大的,明顯是軟車一方。
不因為別的,就因為軟車吸了能,形變更大。可不要小看這個形變。人在駕駛室裏麵,能有多大空間?車體稍微變變形,人就stuck在車裏了,不等別人搶救就出不來(希望這個時候車不要起火) ;車體再稍微變變形,人就被擠壓了,可能呼吸都有困難了;車體又稍微變變形,可能,SORRY,人就已經被擠成肉餅了。
畢竟,人體是多脆弱啊,怎麽能跟那些鐵疙瘩鋁疙瘩塑料疙瘩比。
而反過來看硬車裏的情況呢,首先,車體沒怎麽變形,所以人在內部的空間沒有問題,不存在任何被過度擠壓的顧慮。其次,因為車體變形不大,所以吸能不多,過多的動能就繼續傳遞,傳到了車的內部,但這個時候,車內部的充氣氣囊和安全帶就開始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能夠抵消絕大部分從車殼穿來的動能。人一般也隻是受點輕傷到中傷,但是沒有生命危險。這些傷是來自於氣囊安全帶沒有抵消的剩下那最後一小部分碰撞能量。
所以最後在高速狀態下的軟車硬車碰撞,結果差別就是,軟車裏麵的空間全部變形,人被擠死,當場喪命;硬車裏麵的氣囊全部彈出,人的關節、脊椎、等多處受傷,但是性命無礙。
所以知道了吧,當車在低速碰撞時,一般都沒有生命危險,所以我們沒有興趣討論。要討論的就是有生命危險的高速碰撞,而在這種高速碰撞的情況下,軟車硬車,孰優孰劣,一目了然。就是綜上所述。
最後的終極結論是,想要保命:
1、如果買老車(沒有安全氣囊的,甚至沒有肩帶隻有腰帶的車) ,最好買軟一點、吸能的車。因為這個時候碰撞主要靠車體來吸能了。
2、如果買21世紀的新車,則買硬一點的車(鋼材或金屬材料用的比較多的車) 。車體來保護內部空間使人免遭擠壓,氣囊安全帶用來吸能。
冷眼旁觀了一會關於硬車軟車的爭論,俺來說段公道話吧
所有跟帖:
•
driver side安全氣囊好像90年代初就立法要有了吧
-大魚2010-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09:47:18
•
所以買90年代初以後的車,買硬車更保命
-S.A.L.-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09:52:53
•
還是去讀讀FMVSS 208法規再來發表看法吧
-bbbbtttt-
♂
(48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09:52:33
•
這種狡辯有意義嘛?大家不是在討論軟硬相撞嘛?
-S.A.L.-
♂
(4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09:54:41
•
那麽我問你,生產中型轎車的,應該做硬車還是軟車?
-bbbbtttt-
♂
(584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0:10:20
•
頂一下這個
-woth-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0:23:37
•
也頂一下這個,比較專業的說 -woth- ♀
-S.A.L.-
♂
(267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1:11:23
•
所以,轎車生產廠不可能設計車頭也硬的車,因為要保證自己車相撞的安全
-bbbbtttt-
♂
(34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3:36:29
•
是啊,要都做個1米厚的bumper,軟硬是沒啥太大區別了。但是就車體本身而言
-jzxisme-
♂
(286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6:36:47
•
回複:是啊,要都做個1米厚的bumper,軟硬是沒啥太大區別了。但是就車體本身而言
-bbbbtttt-
♂
(99 bytes)
()
04/07/2010 postreply
05:25:18
•
這不是我的觀點嗎,咋沒引參考文獻,嘿嘿。
-Patio-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09:53:59
•
SORRY, 真的漏過老兄的大作了,嘿嘿。不行標題加個ZT吧
-S.A.L.-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09:55:44
•
哈哈,我的意思是咱倆想到一塊去了。
-Patio-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0:00:46
•
握手 :)
-S.A.L.-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1:11:50
•
買有大梁的車比較保險。
-追風大老虎-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1:11:18
•
this is why truck and tureSUV are always the relatively safest
-S.A.L.-
♂
(36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1:13:11
•
翻車也死人地,死得更多
-用戶名被占用了-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1:18:18
•
relatively safest,meaning when only consider collision situation
-S.A.L.-
♂
(74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2:22:56
•
到底誰好硬車軟車?
-有一個問題請教1-
♂
(544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1:36:12
•
說了半天還是坦克安全
-gasbag-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2:06:56
•
這和正麵撞不同,車頂太軟了.
-fixanycars-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2:47:09
•
車頂太軟了,吸能太好,可人死了.
-fixanycars-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3:03:52
•
這麽漏洞百出的文章也能置頂?純粹誤導啊
-pichimoka-
♂
(269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6:14:09
•
就算是吸能派也不用這麽急嘛。LZ又沒有說什麽軟車的車體就是塑料造的
-jzxisme-
♂
(406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6:26:10
•
你怎麽知道車用了多少鋼材?,
-pichimoka-
♂
(353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6:47:51
•
不要混淆概念,車重curb weight跟鋼板厚度是一回事嗎?
-jzxisme-
♂
(816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05:31
•
死鴨子嘴硬的家夥
-pichimoka-
♂
(42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24:02
•
自己打自己嘴巴嗎?佳美不是裏麵最輕的?
-jzxisme-
♂
(547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38:01
•
好吧,我不得不承認,你的眼神很好,camry 確實是最輕的
-pichimoka-
♂
(371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51:23
•
哈哈哈,俺要去一趟把費店。辯論就是辯論,俺不應該搞人身功績。
-jzxisme-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8:04:20
•
中國的情況我沒辦法知道,因為中國政府不公布數據
-pichimoka-
♂
(388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6:38:40
•
想知道為什麽嗎?
-jzxisme-
♂
(525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6:46:14
•
難道沒有父母帶小孩的開歐洲車?美國車?
-pichimoka-
♂
(283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6:56:09
•
照片(if they are real), is the first-hand evidence
-jzxisme-
♂
(248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09:02
•
death rate and ihhs report man-made?
-pichimoka-
♂
(84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26:49
•
順便問一句(也算潑一下冷水,降降溫):ihhs 和 NHTSA 撞擊測試報告
-jzxisme-
♂
(111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24:11
•
LZ在分析車撞車,簡單問你,有沒有車撞車的測試?
-jzxisme-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29:35
•
如果兩輛車質量相等,你可以看成撞牆
-pichimoka-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32:13
•
問題是,牆不能吸能,無法等同
-jzxisme-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42:41
•
所以,你要撞能吸能的軟車,算你運氣好
-pichimoka-
♂
(38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53:12
•
大約35-40 mph 撞牆
-pichimoka-
♂
(103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30:07
•
35-40 mph 撞一個速度為0的固定物,好像不是高速車禍的情況吧
-jzxisme-
♂
(32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40:22
•
Even with 30 mph, most of the cars failed already...
-11940-
♂
(174 bytes)
()
04/08/2010 postreply
12:40:55
•
軟車,硬車在現在討論毫無意義
-pichimoka-
♂
(251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09:59
•
更正一點,別買3萬以下的compact car,
-pichimoka-
♂
(38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35:50
•
別丟人現眼了, 去看看權威部門是如何解釋的吧.
-leonlz99-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37:23
•
跟錯了.應該是接主貼的.不好意思.
-leonlz99-
♂
(0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7:38:31
•
建議閣下的性格放開一些,包容一點,不要這麽陰陽怪氣的。真的。
-S.A.L.-
♂
(1207 bytes)
()
04/06/2010 postreply
19:59:30
•
不要瞎說了。我撞過6輛車。 沒有什麽車沒有crashing zone的。
-scim-
♂
(36 bytes)
()
04/07/2010 postreply
13:22:47
•
回複:不要瞎說了。我撞過6輛車。 沒有什麽車沒有crashing zone的。
-Ilovescrewdriver-
♂
(14 bytes)
()
04/07/2010 postreply
20:08:50
•
無知無畏啊.
-leonlz99-
♂
(0 bytes)
()
04/08/2010 postreply
19:08:33
•
回複:無知無畏啊.
-Ilovescrewdriver-
♂
(22 bytes)
()
04/08/2010 postreply
21:05:26
•
回複:冷眼旁觀了一會關於硬車軟車的爭論,俺來說段公道話吧
-US_CAR.-
♂
(63 bytes)
()
04/09/2010 postreply
12:52:15
•
我隻開硬車,讓別人吸能吧!
-100khz-
♂
(74 bytes)
()
04/09/2010 postreply
19: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