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了一會關於硬車軟車的爭論,俺來說段公道話吧
而且俺不搞高深的專業術語,隻從通俗易懂的出發點。
大家其實基本上也都公認了,軟車(吸能車) 碰撞時頂多在LOCAL時還湊合,而且還得是在速度不高的情況下。那種情況一般是:車吸能,變形,報廢了,但是人沒有受什麽傷或是隻受了點輕傷。這個時候開硬車的感覺好像吃點虧,一般都要受點輕傷。
但這其實隻是表象,假象。隻是車在低速碰撞中的一個表象。當車在高速公路上碰撞,或是在LOCAL高速對撞了,吃虧更大的,明顯是軟車一方。
不因為別的,就因為軟車吸了能,形變更大。可不要小看這個形變。人在駕駛室裏麵,能有多大空間?車體稍微變變形,人就stuck在車裏了,不等別人搶救就出不來(希望這個時候車不要起火) ;車體再稍微變變形,人就被擠壓了,可能呼吸都有困難了;車體又稍微變變形,可能,SORRY,人就已經被擠成肉餅了。
畢竟,人體是多脆弱啊,怎麽能跟那些鐵疙瘩鋁疙瘩塑料疙瘩比。
而反過來看硬車裏的情況呢,首先,車體沒怎麽變形,所以人在內部的空間沒有問題,不存在任何被過度擠壓的顧慮。其次,因為車體變形不大,所以吸能不多,過多的動能就繼續傳遞,傳到了車的內部,但這個時候,車內部的充氣氣囊和安全帶就開始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能夠抵消絕大部分從車殼穿來的動能。人一般也隻是受點輕傷到中傷,但是沒有生命危險。這些傷是來自於氣囊安全帶沒有抵消的剩下那最後一小部分碰撞能量。
所以最後在高速狀態下的軟車硬車碰撞,結果差別就是,軟車裏麵的空間全部變形,人被擠死,當場喪命;硬車裏麵的氣囊全部彈出,人的關節、脊椎、等多處受傷,但是性命無礙。
所以知道了吧,當車在低速碰撞時,一般都沒有生命危險,所以我們沒有興趣討論。要討論的就是有生命危險的高速碰撞,而在這種高速碰撞的情況下,軟車硬車,孰優孰劣,一目了然。就是綜上所述。
最後的終極結論是,想要保命:
1、如果買老車(沒有安全氣囊的,甚至沒有肩帶隻有腰帶的車) ,最好買軟一點、吸能的車。因為這個時候碰撞主要靠車體來吸能了。
2、如果買21世紀的新車,則買硬一點的車(鋼材或金屬材料用的比較多的車) 。車體來保護內部空間使人免遭擠壓,氣囊安全帶用來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