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村裏現在流行 口 交 文 口 爵 字........

來源: ghost_in_shell 2016-01-27 07:01: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478 bytes)

王冕是誰?“王冕死了父親”為什麽會成為一個語言學難題?

 

王冕是個元朝的大畫家,最擅長畫沒骨梅花。

《儒林外史》一開始講的是王冕的故事,其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上麵介紹王冕的身世時說:“這人姓王名冕,在諸暨縣鄉村裏住,七歲上死了父親。”“王冕死了父親”是這句話的縮略形式。

這句話大家看可能覺得平常,但在語言學家眼裏卻非常詭異。

我們知道,句子有主語,有謂語。謂語是主語的動作。比如說“我燉母雞”,“燉”是“我”的動作;或者我們換一個不及物動詞,“母雞熟了”,“熟”也是“母雞”的動作。這是語法學的一個基本前提,在全世界所有語言中都是天經地義的。

現在,讓我們拿著這條可以算作語言學上常識性的規律來看“王冕死了父親”這句話。主語看起來應該是“王冕”,謂語動詞看起來應該是“死”,那麽“死”就應該是“王冕”發出的動作。但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很輕鬆地理解這句話,明白這句話說的是王冕沒死,他父親死了。這就奇哉怪也。主語明明應該是王冕,死的反而是他父親,這父親死得簡直比竇娥還冤,而普通中國人說這種話時一點都不覺得奇怪,第一次聽到就能聽懂。這背後一定是有什麽原因的。

我知道很多沒有學過語言學的讀者馬上就要用中學學到的那些其實早已過時的所謂語文學知識去彌縫,猜想漢語中“死”有一個“因其死亡而失去”一類的義項。但是這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有,詞的義項隻有接觸過才會記住,而這個義項幾乎零頻,為什麽即使是小孩子也能輕鬆理解這句話呢?我初讀《儒林外史》就很早,當時就和諸位現在看它一樣,完全不覺得這句話有任何奇怪之處。更重要的是這還不是一個個例,有一組這樣的句子。比如說“工廠倒了一堵牆”,這句話根據語言學標準論證一下,“工廠”應該是主語而非狀語,結果工廠沒有倒,隻有那堵牆倒了;再比如“我家來了客人”,我家不能來,是客人來了。然而中國人聽了還是不奇怪。

而且並不是每一個這種“名詞加不及物動詞再加名詞”的句子都是這樣理解的。比如“跑”是個不及物動詞,“我跑了一身汗”這句話,跑的就是我,不是汗。但是每個中國人毫不費力就能把這兩種句式區分開,一聽就明白謂語動詞是說誰的。人們是怎麽分的呢?

語言學界非常希望能解釋這個語法現象,也進行了許多相關的研究,不過迄今尚無定論。介紹那些研究需要解釋非常多的語法概念,既繁瑣,又不能給大家一個確定的答案,這裏就姑不贅述了。對此確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搜索相關論文,靜下心來慢慢研讀。

補充:本文在微博上被推廣後,許多網友憑借中學的所謂語文知識,認為這隻是個倒裝句,沒有什麽討論的價值。對此補充兩點。首先,這句話明顯不是倒裝句。如果是倒裝句,即正確語序為“王冕父親死了”,那麽“王冕”就是定語,“父親”就是主語。然而“父親”並不符合主語的形式標記(漢語中後置主語可以輕讀;需要帶上定語一起後置),“王冕”不符合定語的形式標記(指人名詞做定語一定可以加“的”;所有不能加“的”定語與主語一定關係緊密,需要緊貼被修飾詞;定語在縮句時可以省略)。把這句話看成倒裝,其實是混淆了句法關係和語義關係,試圖以語義關係直接推導句法關係。語義關係不等於句法關係,這是任何初級語法學課程一上來就會特別強調的語法學研究的最基本原則之一。其次,即使是倒裝句,我們也需要知道為什麽要這樣倒裝,這種倒裝的規律是什麽,對外漢語教學和機器語言翻譯時如果幫助學生和機器把握這個句式。不是說我們看見一隻蟲子,知道它叫蟲子就可以了。它是哪個門綱目科屬種的,有什麽形態學、生態學特點,這都是有研究的價值的。這樣的倒裝我們在漢語中從沒見到過,為什麽有話不能好好說,非要倒裝,是為了強調,還是為了什麽;為什麽倒裝以後大家直接就能聽懂;漢語使用者又是如何區分是否在倒裝的,這都是問題。

有網友猜測這是縮略語。與倒裝說類似,首先縮略語的判別標準本來就不是你能不能靠腦補補出來一句符合你熟悉的語法規則的話,特別是在從沒有中國人按照你腦補出來的那句話說過的情況下;其次即使是縮略語,我們也要知道縮略規則是什麽,為什麽要縮略,什麽情況下可以怎樣進行縮略等等問題。語言學很大,不是隨便聽說一兩個筐就能整個裝進去的。

還有網友猜這是使動用法的。天啊,您真的知道如果按使動講的話這句話啥意思嗎?來,喂,110嗎?

有網友解釋說,漢語沒有語法。其實你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沒有語法的語言是不可能學習、理解的。漢語存在語法學上的未解之謎不能推導出漢語沒有語法;漢語最博大精深;漢語最難學;中國文化偉大或糟糕。各種自然語言都存在一些語法學上的未解之謎,這是正常的。如果有朝一日所有這些疑難都解決了,該語言的語法學學科也就終結了。

還有網友把問題歸咎於現代漢語的。呃,《儒林外史》是清朝的書……

更多基於中學所謂語文學知識的,缺乏語言學常識的猜想,不一一回複了……其實,語言學是一門科學。“王冕死了父親”這句話,全中國的頂級語言學家們討論了幾十年,引入了幾大學派的若幹複雜概念,到現在都沒解釋清楚,學者們還在不斷地發論文去討論它。如果有若幹位沒有上過一節語法學的課程,沒有讀過一篇語法學的論文,沒有讀過一章普通語言學的圖書的網友都能一眼看穿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張嘴就能把它解釋個一清二楚,是不是漢語語法學界也太慘了些呢?

有部分網友高喊著要尊重語言事實,喊不能把西方語法硬套在漢語身上。可是這裏講的是語言學家尚不能很好地解釋漢語的某個現象,您在哪裏看到語言學界不尊重漢語的語言事實了?又在哪裏看到語言學家在生搬硬套西方理論了?還是說就連主謂賓這種起碼的類型學工具,能解釋99.9%以上的漢語句式的語法學工具,都算西方理論,中國人不能用了?本文難道不是明擺著在講漢語語言學家們希望基於漢語的語言事實,探索漢語語法規則嗎?如果單純基於語言類型學的既有結論,那語言學界直接像你們中學時學的那樣宣布這是病句不就完了嗎?真搞不明白這麽多位轉發者一路搖旗呐喊,在嚷嚷什麽

所有跟帖: 

暈,這裏“死”是“失去”的意思,語法就對了。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7:09:47

公然咯吱苗弟癢癢肉,嬸可忍叔不可忍。。拉出去。。。 -拓跋絲瓜- 給 拓跋絲瓜 發送悄悄話 拓跋絲瓜 的博客首頁 (32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7:10:19

tjjtds? -才迷- 給 才迷 發送悄悄話 才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8:52:33

木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個,不好意思,我大概能回答。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129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7:40:48

“王冕死了父親”中國人的理解是說王冕發生了什麽事,不是王冕父親發生了什麽事。從意義上說王冕應該是主語吧?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7:49:19

要出去,等一下回來討論。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7:53:52

從意義上來說即使是,從語法上來說不該是。頂多也就是倒裝,應該是“關於王冕,其父親死了”。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0:34:04

“故宮來了很多遊客”,表麵上也是故宮是主語,但是語法上明顯不是。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0:36:10

口語不規範,省掉了“裏”,“故宮裏來了很多遊客”,故宮不是主語。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0:43:34

那為什麽不直接說很多遊客來了故宮?這個倒裝有什麽意義?不就跟下麵的王冕一樣嗎?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0:50:29

中文習慣是要強調的東西放前麵?這裏強調故事發生地點是故宮不是人物,遊客是去的是故宮,不是頤和園。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0:56:11

所以嘛。最多就是強調而已!王冕那句也一樣,強調是王冕而不是別人的父親。但王冕並不因此就成為主語了。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98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02:29

好吧。我還是覺得王冕那句是詞匯的問題,不是語法問題:)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11:18

乾隆來了江南vs江南來了乾隆? 倒裝了估計命不保。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02:20

分析語法不應該從句子的故事著手嗎?如果是倒裝句,主角是父親,故事變了。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0:41:14

“他七歲上,他父親死了”。故事是一樣的。如果說有區別,隻不過是這種形式更加簡略。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614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00:31

可以加“了”啊,“失去了父親”。不同的句子中”死了“也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吧,後兩句從意義上理解是倒裝句。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07:45

我的意思是,為什麽不能不加“了”?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242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14:47

如果僅僅是詞匯轉義,那麽把"了”字去掉應該也成立。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472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20:38

“死了”是現代口語,詞組才有完整的意義,拆開後可能變義。單字是你說的“喪”。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21:21

中文單字匯太少,又不造新字,現代精確的概念很多要用詞組才能表達。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25:46

“喪”字有“失去”的意思,是字典裏收入的,例子眾多。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214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52:16

嗯,口語“死了”的書麵話是“喪失”這個詞組吧,“失去”不精確。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2:01:39

即使是口語,“張來福喪失勇氣”不能說成“張來福死了勇氣”吧。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2:03:06

死了朋友和喪失朋友同意吧?喪失就不需要倒裝來說通了。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2:07:13

那為什麽喪失可以用抽象物作賓語,而死了不行?“喪失鬥誌”為什麽不能說“死了鬥誌”?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162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2:10:58

所以才有兩個詞啊,有交集而已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2:13:44

既然“喪失”可以用於所有情況,何必硬要搞出個新詞“死了”來,違反語言學的經濟原則嘛。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2:35:36

這句話為什麽不說王莽父親死了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8:33:29

你厲害啊 -ghost_in_shell- 給 ghost_in_shell 發送悄悄話 ghost_in_shell 的博客首頁 (28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0:26:54

艾麻。。。我真的太厲害了。。。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8/2016 postreply 06:42:54

因為王莽父親沒死……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0:41:27

汗一個。。。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8/2016 postreply 06:43:18

王冕 ... ..., whose father died, when he was 7. -kingfish2010- 給 kingfish2010 發送悄悄話 kingfish201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1:26:55

這是少數動詞的特殊用法,後麵不帶賓語時是主語的謂語,後麵帶賓語時則成為賓語的謂語。“嫁”也屬於這類特殊動詞,比如,桂花嫁了女兒, -才迷- 給 才迷 發送悄悄話 才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8:49:59

但這句的意思不是桂花的女兒出嫁了,而是桂花把女兒嫁了,嫁的動作是桂花做的。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8:59:47

也不同於桂花的女兒被嫁了。因為原句故事中強調的主角是桂花,不是女兒。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9:22:22

王冕死了父親這句話的意思也不是王冕的父親死了,而是王冕沒了父親。 -才迷- 給 才迷 發送悄悄話 才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9:23:17

同意。主語還是王冕,隻是“死了”這個詞義在這裏變了,但還是主謂賓 -沙丁- 給 沙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09:29:16

不對。“嫁”應該本來就可以做及物動詞的。鍾馗嫁妹,就是主謂賓。 -苗盼盼- 給 苗盼盼 發送悄悄話 苗盼盼 的博客首頁 (190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0:31: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