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基本上每個城市都建有學校,很多大城市都有著名的大學,因此大學的名字也都是和城市名字連在一起如“柏林大學”、“埃森大學”、“科隆大學”等等,可是我念的這個大學用的是整個工業區域的名字“魯爾(Ruhr)"而這個詞在德語裏還有 “安靜”的意思。我學習所在的學院相對很獨立,我們學習采用的評分製度和證書頒發都和學校整個體係不同。因此當時可以認為是魯爾大學波鴻什麽什麽研究院。雖然後來院裏盡量和真個學校保持一致,不降低畢業標準,但是大學的名字還是這樣。
當初德國的教育部開始考慮引進美國的教學放案,全國隻有幾所大學嚐試開設英語教學的課程,很大原因為了多招收外國學生。部分學校是和美國聯合授課,或者是美國在那裏設置的課程,但是招收的是各個國家的學生。我所在的這所學校的英語授課課程用的都是德國的教員,而且他們同時在南非開設課程。也有請南非的教員過來授課。但是整個課程的設計卻也結合了美國的授課方式,雖然課程設置是碩士,可是說實話我們這些學生什麽專業的都有,而且學英語語言專業的也不少,可想而知授課的內容不會很深。國外的課程看中的不是深度而是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學習很多各個學科的基本理論後感覺好像讀的還是語言本科。德國教師的英語很有德語特色句子冗長而工整,在那裏聽了很久的德國式英語慢慢的人也像機器一樣,倒是聽中文更舒服了。不過他們還是認為我的英語不好而且是不能給我學位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為留學後可能會失業找個借口而已。現在看來全國海外留學生的就業情況就知道當初德國人早把中國看透了。
www.blog.sina.com.cn/global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