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找回我們失落的精神命根――重建中華民族天道信仰芻議
作者:劉利華
作者簡介:劉利華,女,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其代表性論文有:必須重新發現的老子,載(加拿大)《文化中國》(中文季刊)2005年第一期)、論建構人類新哲學的視角(載《恒道》第4集,2006年6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殊途同歸――論老子哲學與士林哲學中的信仰維度(載《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章子怡與劉芳菲對公眾道德的試探
玄野
不久前,章子怡因為救災捐款賬目問題搞得灰頭土臉,而劉芳菲因為牽涉王益案件而無法抬頭。昔日風光無限的公眾人物,一朝事發,變得羞於見人,不能不令人感慨。一時間,冷嘲熱諷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歡呼雀躍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更不乏其人。是非曲直,由司法紀檢部門認定,但公道自在人心。作為公眾的一員,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神靈神跡兩隔絕--以基督教的語言問基督徒
玄野
信的本質是什麽?是信神跡還是信神?當代一些華人基督徒認為信神的最關鍵成分就是相信耶穌基督從死裏複活,瑪利亞處女生子。這是最大的錯誤。這些不過是幫助人理解神性為最高意義的階梯而已。對這兩個神跡的承認與否,隻是區分是否相信耶穌是神的化身的兩類人而已。人可以不知道耶穌的存在,但可以知道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1)
胡趙鄧三人合作的時候是中國經濟開始起飛,政治逐漸清明,文化逐漸開放的時代。後來,胡死趙禁,除了聲色犬馬,中國的文化政治哲學宗教都在向地獄發展。民眾及官場道德一落千丈。應某些領導者的意誌,文革被徹底否定,但是中國領導層的正義道德卻沒有徹底恢複,而且改革開放前十年的道德重建過程被野蠻地扼殺,顛倒黑白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文革及諸次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中國的女性蘇格拉底(一)――紀念張誌新就義35周年
○劉利華
公曆4月,春回大地,綠滿枝頭、鮮花競放、生機盎然。中國古人從天人合一,順天承運考慮,即使是皇權專製時代,也還是製定出春夏行賞,秋冬行刑的治政規範,一般對死刑犯都在“秋後問斬”。而中國當代兩位心貌俱美的聖女張誌新(1930-1975年)和林昭(1931-1968年)卻都是在正值春天4月被問斬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中國的女性蘇格拉底(二)――紀念林昭成仁42周年○劉利華在本文第一部分,筆者提出了兩個問題,卻隻是明確地回答了第二問,即張誌新和林昭以及與她們作出同樣選擇的那些中華兒女犧牲的意義何在。而對於第一問,她們以死相祭的是什麽?還並未作相應地解答。這第二問,概括地,都可答之以“把自己的血肉之軀奉獻給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奉獻給她深愛著的這片華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論道德與立場--張自忠張靈甫犧牲啟示錄
玄野
張自忠殉國於抗戰,塑民族忠義之魂。日軍為之傾服,得其遺體後膜拜敬奉。張靈甫殉職於內爭,攜最優裝備竟至途窮彈盡而亡,成軍旅楷模。遺體雖得厚葬,名譽上卻作癡愚戰犯論,殉職處成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以顯示輝煌戰果。同為抗日民族英雄,同為馬革裹屍,身後聲名殊異,發人深省。
憑史撫今,最值得我們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有必要建立一所孔子大學王達三近段時間以來,以《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雜誌為主要平台,中國學界圍繞“國學立戶”問題亦即國學應否列為國家一級學科問題發生了一場空前激烈的交鋒,並分成了讚成派和反對派兩大截然對壘的陣營。中國儒教網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至少有四十餘位知名學者和四所著名大學的校長就此問題發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清明公祭宜提升為國家大典王達三清明公祭中華民族共同祖先,是對於喚起和強化海內外炎黃子孫共同的曆史記憶、文化情感以及民族認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伴隨著民族複興和文化複興的曆史進程,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清明公祭中華民族共同祖先的熱潮。此種現象固然令人欣慰,但也存在若幹不足,需要改進和提升。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麵:一是爭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南平案後的“出爾反爾”
孤心俱樂部
今年的陽春三月,似乎與“燦爛”二字絲毫挨不上邊;一番猛烈的倒春寒後,迎來的是江河之源的西南地區50年-80年不遇的持續幹旱。然而“天災人禍”,23日發生在福建南平市的惡性殺人血案,用延平區實驗小學的小學生9死4傷的慘狀,帶給人們所謂人性的下限。
殺人者曾經是一名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醫生;而本可以為學生們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1]
[42]
[43]
[44]
[4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