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有必要建立一所孔子大學(轉貼)

(2010-04-05 07:02:51) 下一個

中國有必要建立一所孔子大學

王達三

 

近段時間以來,以《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雜誌為主要平台,中國學界圍繞國學立戶問題亦即國學應否列為國家一級學科問題發生了一場空前激烈的交鋒,並分成了讚成派和反對派兩大截然對壘的陣營。中國儒教網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至少有四十餘位知名學者和四所著名大學的校長就此問題發表了看法。

就筆者意見而言,國學列為一級學科實屬必要。一方麵,目前有不少大學開設了國學課程,甚至創辦了國學院,但培養的國學專業的學生卻是黑戶口,要到文史哲等學科拿學位,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另一方麵,國學包羅萬象,含經史子集、三教九流甚至天文曆法、金石考古等諸多傳統文化領域,遠非文史哲等學科等所能涵蓋。特別是,國學的一大特點就是文史哲不分家。比如,作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融文史哲甚至是神學渾然為一體的。目前,《史記》大多納入史學學科,故很難通體把握其內容和精神。

問題在於,國學立戶之爭隻是一個幌子,其實質是對國學價值和功用的判定問題,因為還有不少學者以之為封建落後思想,因此不宜列為一級學科。就筆者意見而言,國學既是中國固有之學問,也是中國國魂之學問,關乎國人的理想信仰、價值觀念、道德倫理、風俗習慣,是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千百年來,國學維係著中國曆史和中華民族的連續性,確保了中華文明在絕大部分時間裏一枝獨秀、一脈相承,正如錢穆先生所言:譬之長跑,中國文化是一個人的全程跑,西方文化則是幾個人的接力跑——文化雖傳了下來,但民族已經換了幾茬。僅就此而言,怎麽強調國學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有種觀點認為,國學帶有很大的封閉性和保守性,不利於吸收外來文化和建設現代文化——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哪個國家強調自己的國學呢?事實上,吸收外來文化是有前提的,即必須具備自我觀之為我所用的消化和吸收的能力。肚中空空如也,對於外來文化隻能是照單全收或者全盤西化。陳寅恪先生之所以提出中國學術要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告誡,正為此故。

再者,建設現代文化絕不意味著擯棄傳統文化。事實上,瞬時蓬興、名目繁多的文化,與其說是一種現代文化建設,毋寧說是一種時尚潮流。隻有那些經過曆史考驗與積澱、世代傳承與踐行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才是現代文化建設的源頭活水。近代以來,由於中國的知識分子們陷入了傳統/現代的非此即彼的思維誤區,所以才在文化建設上出現了打倒孔家店不讀中國書拚命往西走的激進態勢。

此外,任何一個國家,尤其是大國或曆史久遠的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學,隻看其有無國學的概念是很膚淺的。比如,美國的國學是盎格魯-薩克遜白人新教文化日本的國學是“神道教文化”,印度的國學是印度教文化,等等。事實上,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其他大國或曆史久遠的國家,都對自己的國學愛護有加、傳承不輟。我們大可不必為傳承和弘揚自己的國學而感到難堪。相反,我們丟棄它,才是個難堪的事情。

總之,國學的價值與功用是毋庸置疑的。筆者屬於堅定的國學立戶派。非但如此,筆者還認為,僅國學立戶還遠遠不夠,還必須重建傳統的國學教育體係。

首先,國學內容過於龐雜,將之分為經史子集四目,是古人的一大創舉。據此,作為一級學科的國學,下麵尚需分設經史子集四個二級學科,其中尤宜以經學和史學為主,以便恢複中國的經史傳統

 其次,大學將國學教育視為一種專業教育來培養國學人才,無疑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恐怕在於將國學教育視為通識教育,亦即將之列為全體大學生的必修課、考試課,借以在大學生中普及國學知識、提升人文素質。特別是,不僅需要把國學視為一種知識,更需要把國學視為一種價值來源。否則,國魂之學何從談起?

再次,國學教育既是一種終身教育,也是一種階梯教育。一個孩子,如果不在中小學時期讀點經典、打點基礎,到了大學再學國學,多半會將文言文和繁體字視為天書,即使勉強學點,也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取得學位,很難深入進來和持續下去。因此,在中小學中開設國學課程,讓孩子們學習甚至是記誦些諸如四書之類書籍的內容,應是國學教育的基礎和重點之所在。

複次,在古代,國學的傳承一則靠國民教育體係,如鄉學、縣學、省學以及太學等官辦學校,二則靠私塾、義塾、精舍、書院等民間或社會辦學力量。目前,中國的私塾、書院、國學班等民間國學教育活動蔚然成風,反映了人們對國學的熱切渴望。對於這些活動,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不能動輒予以取締或者掣肘。事實上,隨著國學的複興,中國需要也必將會出現一些終身隻學國學而不接受其他學科教育的人。

最後,中國已經在海外創辦5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在國內成立一所以孔子命名的大學已經變得十分迫切。在古代,太學是中國最高的國學教育機構,國子監則是全國最高的教育監管機構。新成立的孔子大學,應該肩負起最高國學教育機構和國學教育督導機構的雙重職責。特別是,孔子大學不僅應以學習和研究、弘揚和傳承國學為己任,同時還應是一道德權威機構和社會清議機構,對道德失範現象和社會醜惡現象提出批評,為社會樹立道德和文化的標杆。

近代以來,西方社會發展迅猛,但文化傳統和道德標準終始如一,不曾有大的動蕩和變異,究其原因,端在於其有不受經濟、政治等因素影響的宗教以及神學院作為文化傳承的基礎和道德權威的來源。中國缺少西方宗教模式的宗教傳統,但卻有以學校為道德權威機構和社會清議機構的傳統。孔子大學的設立及其職能,即是對這個優良傳統的恢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