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8日消息,據美國《探索》雜誌報道,在性選擇作用的影響下,動物王國一些雄性成員經過長時間進化已經掌握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求愛策略,在完成交配大計過程中的表現絕對令我們人類望而卻步。為了完成繁育後代這項使命,它們甚至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圓蛛和螳螂。以下是動物十大求愛戰術:
1.跳蛛:沒有紫外線就沒有性
跳蛛:沒有紫外線就沒有性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首次證實一些動物能夠探測到波長較短的紫外B。當暴露在紫外線下時,雄性跳珠的鱗片呈現出白色和綠色,雌蛛的觸須(前附肢)則呈綠色。在中波紫外線“缺席”情況下,跳蛛對性愛失去興趣。也就是說,當異性暴露在沒有中波紫外線情況下,豔麗的鱗片或者觸須變得不明顯,致使另一方難於產生交配的興趣。圖片展示的是正常光線下一隻雌蛛的觸須。
2.山魈:“臉色”其實很重要
正如我們在圖片中看到的,阿爾法雄性體色鮮豔,它們是群體中唯一有資格繁殖後代的幸運兒。原因在於:與顏色暗淡的其它雄性相比,它們能夠分泌出水平更高的睾丸激素。阿爾法雄性臉上和生殖器上的紅色象征著它們在群體的統治地位。當逐漸走向性成熟時,雄山魈的色彩變得更為明顯。相比之下,雌性的顏色則主要為土褐色或者橄欖色。
3. 變色龍:為性愛“變色”
皮膚內的色素胞允許變色龍將身體顏色改變成粉紅色、紅色、橙色、綠色、黑色以及其它顏色。整個變色過程隻需短短千分之幾秒。雄性變色龍利用精心製作的視覺秀,向異性炫耀它們的優良基因。顏色種類越多並且越明顯,就越能對潛在配偶產生更大吸引力,同時也暗示它們的身體更為健壯。當求愛遭到拒絕或者在搏鬥中敗下陣來,它們會利用灰色和褐色表示自己“認輸”。雌性變色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吸引異性注意,另一個則是告訴同類“我懷孕了”。
4.屎殼郎:角越大機會越大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T/2009/0728/200972811104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屎殼郎:角越大機會越大
在圖片中,位於左上的是大角阿爾法,位於左下的是貝塔,位於右下的則是無角伽馬,與位於右上的雌性類似。更大的角意味著更大的交配機會,也就是說,無角伽馬必須采取秘密行動,利用溫順的外表避免與同類發生爭鬥,進而順利擠進等待雌性“招贅”的隊伍。
5.孔雀:以美取勝
孔雀:以美取勝
開屏時,羽毛形成的直徑超過整個身長的60%。相比之下,雌孔雀的外表則顯得暗淡無光,主要呈褐色,隻有脖子上點綴著少許綠色。雄孔雀在雌孔雀麵前開屏展示美麗的羽毛,顯然是為了吸引異性注意。此外,它們也會不時晃動羽毛,產生獨特的沙沙聲。在求愛過程中,羽毛和抖動時產生的聲音扮演了重要角色。
6.白蝴蝶:用信息素“獨霸”雌性身體
甲基水楊酸也被稱之為冬綠油,用於製造李施德林嗽口水、口香糖等日用消費品。這種信息素所發出的氣味較為強烈,能夠幫助它們挫敗其它競爭對手,確保隻有自己的精子才能讓雌性的卵子受精。
由於磁性綠紋白蝴蝶擁有不止一次交配機會,雄性的體型也是決定它們能否順利繁殖後代的重要因素。個頭大意味著分泌更多精子,進而提高受精幾率。科學家同樣發現,雄性射精越多,雌性在與下一個求愛者交配前等待的時候就越長。
7.圓蛛:為交配不惜犧牲生命
圓蛛:為交配不惜犧牲生命
交配過程中,雄蛛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它們或者按照設定的程序走向死亡,或者允許被對方吃掉,充當雌性的盤中餐。在用觸須(用於進食和交配的附肢)將精液注入雌性體內之後,雄蛛會立即死亡。在注入精液的同時,它們的心跳幾乎立即停止。
這種甘願犧牲自我的策略能夠提高雄蛛繁育後代的幾率。雄蛛屍體的觸須會保持膨脹狀態,很難從雌性體內拔出,成為競爭對手與這個雌性交配的一道屏障。在其它一些類型的節肢動物中,例如最為著名的螳螂,雌性也會在“做愛現場”吃掉它們的性夥伴。
8.虹鱂:要性還是生命 這是個問題
虹鱂:要性還是生命 這是個問題
進化生物學家認為,雌虹鱂能夠被雄性明亮的顏色所吸引,原因在於:絢麗的外表意味著它們擁有優良基因並且身體較為健康。在擁有亮麗外表的同時,雄性也需要麵對持續存在的被獵殺威脅。值得一提的是,明亮的顏色可能表明它們擁有令同類羨慕的其它特征,例如躲避其它魚類獵殺的能力。
9.綠咬鵑:羽毛是求愛殺手鐧
綠咬鵑:羽毛是求愛殺手鐧
與其它鳥類一樣,雌性綠咬鵑的顏色雖與雄性類似,但美麗指數顯然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除了在吸引異性注意時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亮麗的羽毛也同樣擔負起偽裝重任。綠色羽毛幾乎不摻雜任何雜質,允許它們與潮濕植被融為一體,進而躲避捕食者。
10.招潮蟹:上下舞動大鼇
在遇到潛在性伴侶時,雄蟹會上下舞動大鼇。能夠把大鼇抬得越高,就越能吸引異性注意,進而完成交配大計。原因在於:舉起大鼇可是一件體力活,所舉高度與雄蟹的體能成正比。如果因受傷或者戰鬥失去大鼇,小鼇會逐漸長大並最終取代大鼇位置。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小鼇則會在失去的大鼇所在位置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