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增速第一國家,或許還是越南。
越南近期公布經濟數據,2025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大幅增長8.23%。越南總理範明政在國會上表示:“2025年的GDP增長率將達到8%。”
製造業的強勁表現是越南此次經濟快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越南政府還計劃,明年GDP增速要衝上10%。
此前,美國政府宣布,美國已經和越南就關稅問題簽署了框架性協議。按照協議,美國對越南商品實施平均約20%的進口關稅,但部分產品可獲豁免。
與此同時,昔日GDP增速在亞洲領跑的印度,卻受困於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
就在10月份,印度貿易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416.8億美元。一方麵是因為當月印度黃金進口激增,另一方麵則是在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影響下,印度商品出口在10月份下降了11.8%,至343.8億美元。
自今年8月美國對印度商品征收50%高額關稅以來,兩國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並且還沒有達成協議。
印度儲備銀行(印度央行)預計,2025至2026財年的經濟增長率為6.8%,而印度財政部的預測為6.3%至6.8%。
至少目前看來,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有益於越南,卻苦了印度。
越南:製造業與出口強勁
今年以來,越南的經濟增速格外亮眼。
分季度來看,越南經濟增長呈現逐步上升的態勢——第一季度增長7.05%,第二季度增長8.19%;第三季度更是達到8.23%,創三年來最快增速。
在所有產業中,製造業為越南經濟帶來的貢獻尤為突出。
越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越南製造業產出同比增長9.92%。

越南製造
製造業的良好增勢,帶動了越南出口的增長。
2025年前9個月,越南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6806.6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出口接近3490億美元,增長16%,進口增長18.8%,貿易順差達到168.2億美元。特別是9月份,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額同比大幅增長38.5%,達到137億美元。
當然,越南方麵承認,這一波出口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企業搶在美國關稅政策落地前加緊生產和銷售。
今年7月,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將越南輸美商品的基準關稅從46%大幅降至20%。這一稅率低於印度等競爭對手,立即刺激了越南出口的快速增長。
越南國家統計局負責人也表示,不少企業在美國關稅最後期限前加緊生產,推動了製造業活動持續增長。
受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刺激,這種“搶出口”效應為越南經濟提供了短期的強勁動力。但越南經濟依然麵臨著不小的壓力與挑戰。
“經濟增長率積極,反映出越南超出預期的出口韌性,工業產出同樣超出了預期。但我們仍需密切關注建築業和服務業,與今年第二季度相比,這些行業的增長有所放緩。”
胡誌明市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範武昇龍表示。

越南工廠
範明政也坦言,越南的發展仍嚴重依賴廉價勞動力和資源,而非科學、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他表示,越南計劃明年啟動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南北高速鐵路建設,並推出衛星互聯網服務。這些舉措旨在推動越南的經濟轉型升級,減少對傳統增長模式的依賴。
印度:被關稅整慘了
越南在美國的關稅政策下實現快速增長,但印度就沒那麽幸運了。
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也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場。在2024年,兩國雙邊貿易總額約為1290億美元,其中,印度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457億美元。
但在美國政府宣布對印度征收高達50%的關稅以後,這種貿易情況發生了改變。
7月,美國政府宣布對從印度進口的商品征收25%的關稅,8月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口俄羅斯石油”為由,對印度輸美產品征收額外的25%關稅。兩個關稅疊加在一起,稅率高達50%。
這一波關稅組合下來,印度損失慘重,對美出口連續第二個月大幅下滑。在9月份同比下降了12%之後,10月份,印度對美國的商品出口同比下降8.6%,至63億美元。印度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則下降了54%,從4月份的31.7億美元降至10月份的14.5億美元。

印度總理莫迪和美國總統特朗普
對美貿易下滑,導致印度10月份整體出口同比萎縮11.8%,至343.8億美元。
由於黃金價格飆升至曆史新高,適逢印度宗教慶典排燈節,金銀需求在此期間上升,10月印度黃金進口額同比激增近200%,達147億美元,導致印度進口總額飆升至創紀錄的760.6億美元。
出口萎縮、進口大增,印度在10月份的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的416.8億美元,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測的300億美元逆差。
印度政府估計,受高關稅影響的對美出口商品,價值高達482億美元。按照此前的數據推算,工程機械和電子產品等印度關鍵出口領域在這一波關稅衝擊中“受傷最深”。
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也使得印度的製造業與越南、孟加拉國等競爭對手相比,處於劣勢。
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表示,特朗普政府對印度商品征收50%的高額關稅,嚴重打擊印度的製造業雄心,並減緩其經濟增長。
印度前貿易官員阿賈伊·斯裏瓦斯塔瓦還指出,這一“戰略性衝擊”或導致印度主要出口地區出現大規模失業,降低該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度。
麵對關稅衝擊,印度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莫迪政府宣布,將為出口商提供價值超50億美元的紓困措施,包括無抵押貸款及其他相關項目。不僅如此,印度還在努力促進對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尤其是紡織品、食品加工品、皮革製品和海產品等方麵。
莫迪本人也多次在公開講話中表示,將捍衛本國利益,加快調整商品和服務稅,以提振經濟信心,更好應對關稅衝擊。
同時,印度也開始對美“妥協”。
11月17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部長普裏宣布,印度國有石油公司與美國簽署了史上首個采購協議,擬從美國每年進口約220萬噸液化石油氣,協議有效期至2026年。普裏表示,這是印度市場首個美國液化石油氣結構化采購合同,采購量約占印度年進口量的10%。
此舉被認為是為兩國的貿易談判鋪平道路。
印度商務部一位高級官員表示,雙方即將達成協議。特朗普也在近期表示,他將在“某個時候”降低對印度的關稅。
除了能源,雙方在美國產品進入印度農產品和乳製品市場等問題上仍存在明顯分歧。
但不管印美兩國近期是否會達成貿易協議,印度全年的經濟增速下滑,已成定局。
據新華社報道,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谘詢公司表示,美國對印度實施的關稅措施將導致印度今年和明年經濟增速分別下滑0.8個百分點。
9月,亞洲開發銀行也表示,美國對印度征收高額關稅,使得印度經濟下滑尤為明顯,目前已將印度的2026年GDP增速預期下調為6.5%,比7月時下調0.2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