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北海道扇貝的資料照。(達誌影像/Shutterstock)
北京報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對台言論爭議,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中日因台灣問題爆發激烈爭執,北京已發出日本旅遊警告,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並警告東京,若介入兩岸爭端,將麵臨“毀滅性”的軍事失敗。而北京到底會走到什麽地步?
這場爭議是從11月7日引爆,當天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答詢時說,中方若對台灣發動軍事攻擊,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暗示在“安全保障法製”下,東京可以研議行使集體自衛權。
北京對這言論極為不滿,並提出正式抗議。但《德國之聲》19日指出,真正讓事態升溫的,是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健在網上發文痛批高市早苗的言論,直言“隻能毫不猶豫地斬掉那擅自闖入的肮髒頭顱”。盡管貼文已被刪除,東京隨即稱薛健的言論“極其不當”,甚至有好幾名日本政界人士要求將他驅逐出境。而本周稍早,日本外務省派官員赴中國,似乎設法緩和局勢,但雙方關係仍持續緊繃。
中方本周在黃海舉行為期8天的實彈演習,同時中國海警船持續在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邊爭議水域巡航。此外,中方周三通知日本,將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而中國當局也呼籲公民,不要前往日本旅遊或留學。至於日本政府則提醒在中國的日本國民,要保持警覺。
學者指北京激烈回應 恐在轉移國內經濟趨緩焦點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東北亞資深分析師楊晧????(William Yang)指出,高市早苗“大概也有些意外”,自己在國會的發言竟會引發北京這麽緊密協調的回應。
然而,他說,北京目前采取的手段,例如對日本旅遊業施壓、增加海軍巡航等,多數“都不是新招數”。他並直言,“無論從任何層麵來看,我都不認為,這是反應過度,而更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熟悉舉動。”
另一方麵,微博上充斥支持政府對日采取強硬反製措施的貼文。而專家指出,中國的強烈反應除了對外,也很可能在激發國內愛國情緒,營造全國團結的形象。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泉忠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有助於緩解[中國]因經濟放緩,而在國內累積的一些緊張情緒。”
台灣問題首度站上中日外交前台
雖然對北京來說,台灣一直是最敏感的議題,但林泉忠指出,這是台灣爭議首度“站上中日關係的前台”。不過,林泉忠也基於曆史經驗坦言,中日之間的突發怒火最終都會平息。“北京的目的在於給日本一個教訓,但終究還是會收手,回到對話軌道,”他強調,“它根本不可能永遠不跟鄰國往來。”他並認為,未來中日關係的走向不太可能由美國或其他第三方調停。
另一方麵,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教授福田圓說,中國的主要目標在於遏製高市政府“未來積極介入台灣事務”。而楊晧????則說,短期內日本可能需要采取明顯的降溫動作,因為“北京目前顯然維持著持續升級的姿態”。但他也指出,高市早苗正麵臨兩難:要是太輕易讓步,可能會損及她在國內長期的政治地位。
專家建議台灣別強出頭 和中日外交衝突保持距離
在中日互嗆之際,總統賴清德周一說,中國對日本的“複合式攻擊”,已衝擊印太的和平穩定。他呼籲中國展現大國的風範、回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軌道。但分析家認為,台灣這時最好與這場緊張保持距離。林泉忠直言,對台灣來說,“現在不是介入的適當時機”,而該保持低調,以免火上澆油。
而福田圓也持相同看法,她說,北京最擔心的,就是日本支持“台獨”。她說,北京未來對日台關係很可能變得更敏感。她強調,“要是台灣政府想采取戰略性因應行動,就該在這次中日緊張中靜坐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