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人說:一向含蓄內斂的中國人,默默生育了14億人。
這無非說明,性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對此羞於表露,但身體更加誠實。
如今,這種誠實有了新的出口。
這幾年,電商平台上的情趣用品銷量悄然上升。印象中那些亮著曖昧燈光的粉色小屋也在變臉,換上了明亮的燈光、簡潔的裝修,有的精致得像家精品店。這些門店看似門庭冷落,實則借助自助機和外賣員,把大部分生意搬到了線上。
情趣用品似乎已成了一門好生意。這背後,究竟是荷爾蒙的躁動,還是國人心態的悄然巨變?
01
避孕套賣得少,情趣市場倒很火熱
一個出乎意料的數據趨勢是:情趣用品的銷量走勢與避孕套恰好相反。
2019年到2024年,中國情趣用品市場規模從1188.7億元飆升至1942.1億元,五年增長超六成。但同期,國內避孕套市場從193.1億元縮水至156億元,跌幅比例不小。

避孕套賣不動了?理論上,它價格低廉,屬於生理娛樂的剛需之一。並且,我國人口出生率抬升壓力較大,孩子的出生變少了,避孕套也理應發揮作用。
當然,不可忽視避孕方式的影響。據統計,中國是宮內節育器(上環)使用率最多的國家之一。近些年,短效避孕藥、皮下埋植、結紮等方式,也在分流避孕套的市場份額。
但若避孕技術沒有明顯推陳出新,剩下的原因,更可能是人際互動少了、人們更愛自娛自樂。
情趣用品,因此造就另一番光景。
但長期以來,情趣用品不是一個“見得光”的生意。線下門店總是藏在城市角落,昏暗的燈光、緊閉的門簾,即便隻是路過撞見陌生人,都足以讓人尷尬。
2010年前後,天津等地就出現了把零食飲料自動售貨機改成成人用品售賣的嚐試。2015年前後,24小時成人用品無人自助店在各地像雨後春筍,“3萬起步、全國複製”的口號,試圖用連鎖化的方式把無人情趣小店鋪滿街角。盡管這類自助店自出現便伴隨爭議,不少家長擔憂,即便部分店鋪貼有 “未成年人禁止入內” 標識,也因缺乏專人值守,難以真正阻攔好奇的未成年人。

2016年廣西南寧市的一家自助成人用品店,圖源東方IC
而鼓勵這門生意走上更大舞台的,是快遞與外賣。
根據艾媒谘詢調研,2024年中國情趣用品消費者最看重的因素中,“購買隱私性”以 38.7%的選擇率排名第三,僅次於“材質手感”和“產品功能”。線下門店無人值守,也怕被人撞見,而電商平台恰恰主打這一點,名字隱去、包裹嚴實、快遞放到驛站,哪怕隻是想嚐嚐鮮,也沒什麽尷尬的風險。

數據顯示,2022年線上渠道已占據全球情趣用品市場份額的63.09%。在中國,京東、抖音、美團、餓了麽等平台紛紛入局。美團閃購數據顯示,2024年成人用品90天複購率高達38%,年均下單頻次從2.1次飆到5.3次。某情趣品牌推出的一款小小的跳蛋玩具,在2023年1-11月賣出了2726.6萬元。
在快遞、外賣與無人零售的共同護航下,人們“羞羞”的需求也有了日漸膽大的空間。
02
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小情趣
情趣用品的特征是可以自我愉悅,也可以雙方愉悅,品類也無非分為這兩者。
在這個市場裏,最大的變化是女性開始為自己的愉悅買單。
長期以來,性生活滿意度低是一些中國女性難以啟齒的困擾。一項針對全國1.4萬餘名成年女性的公共衛生調研顯示,近一半中國女性存在性滿意度問題、性欲望問題。

這些難以啟齒的困擾,過去隻能忍著,但如今情趣產品提供了簡單、省事的平替方案。
據電商平台調研,80%的年輕女性會嚐試情趣產品來改善體驗,78%願意探索新的姿勢,69%會買潤滑劑。相比之下,真正去谘詢醫生的隻有7%。畢竟,暫時的性不滿意不一定是病,也很難快速解決問題,還得麵對尷尬的問診。
除了女性的變化,追求“小情趣”的群體也比我們想象的廣泛。
根據京東發布的報告,從16歲到55歲,各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小偏好。二十出頭的女生可能會買避孕套、震動棒和跳蛋;奔三的職場女性購物車裏多了潤滑液;到了中年,仿真器具也納入選項;更年期之後,潤滑液的需求顯得旺盛。男性也是如此,年輕時買飛機杯,中年後精力迅速“枯萎”,開始關注壯陽類產品。

你看,性,是件挺公平的事。
花樣繁多的產品裏,情趣內衣的爆發,特別值得一說。
若幹年前,情趣內衣還隻是藏在犄角旮旯裏的小眾商品。如今,它已經躋身情趣用品四大核心品類,與各類器具平起平坐。餓了麽的數據顯示,2022年到2024年的情人節期間,情趣睡衣品類銷量飆升85%,連褲襪絲襪也漲了47%。
這背後,女性“悅他”,也有“悅己”考慮。
一些女性買情趣內衣,不一定是為了討好誰,單純想讓自己漂亮,就像買一支昂貴但為自己塗的口紅。即時零售平台“Hi了麽”上線後,女用器具、情趣內衣被放在分類首頁,視覺設計也明顯偏向女性審美,這種“先照顧她的感受”的陳列邏輯,本身就是一種信號。
全球市場也在瘋長。2024年,全球女士情趣內衣市場規模約219億美元,預計2029年能漲到280億美元。而你很難想象,在江蘇的一個小縣城裏,灌雲縣,生產了全國高達六到七成的情趣內衣,出口訂單占比超過八成。
人們製造情趣、享受情趣。而在拚多多這樣的平價電商中,也可以看見情趣產品在城鄉田野裏的普及。

03
正視情趣,也是正視自我需求
人們觀念在變,話也開始敢說了。
社交媒體平台,年輕人討論情趣用品不再遮遮掩掩。有人直言不諱:“情趣用品比起伴侶更有性價比。”聽起來冷酷,但也夠真實——不用討好誰,不用遷就誰,用完收起來,省心。
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性即是生理需求,更重要是愛的表達方式,沒有溫度的用品怎能代替呢?”言下之意是這種愉悅沒有可持續性。

但支持者是多數。這些討論背後,可以窺見一代人性觀念的升級。單身的人不必為生理需求感到羞恥,已婚的人也可以探索新的可能。
幾年前,買情趣用品還是件讓人臉紅的事。大學畢業生會因為下單一個“私人玩具”感到羞恥,隻能慶幸“快遞是秘密發貨”。而今天,越來越多人嚐試著把它當成正常消費,就像買護膚品、買零食一樣自然。2019年成立的某情趣品牌,2023年把線下首店開進了深圳寶安區壹方城購物中心——這是國內首家真正意義上進駐大型購物中心的情趣用品門店,位置在扶梯口的黃金鋪位,像一家生活方式集合店。
更何況,情趣用品不隻是娛樂,它還有實實在在的健康意義。
一項針對北美女性震動玩具使用體驗的公共衛生研究顯示,使用震動玩具三個月後,性功能總分從19.5提升到23.0。具體來說,性欲、性喚起、性高潮、滿意度都有明顯改善。性高潮評分從3.8漲到4.5,滿意度從3.0升至3.8。

坦誠地使用,不要有內心負擔,這樣的使用也有心理收益。這份研究還顯示,定期使用震動玩具後,試驗人群的抑鬱率也從31.5%降到了16.5%。這不是什麽神奇療法,隻是讓身體回到了本該有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性健康”的定義本就如此,強調“獲得愉悅且安全的性體驗”。
在更開放的市場與觀念交織之下,情趣產業如今的繁榮,其實是在提醒我們:正視自己的性需求,是保持體麵與尊重自我的方式。
社會學家李銀河說:“成年人有處置自己身體的權利”,而性權利的邊界無非是自願、私密、成年人。在合法、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人有權也應當正視自己的需求。
它們是複雜、高壓的成年世界裏,難得的一顆糖,也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的一份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