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解密北京“狀元班”:私下裏別人叫他們“童養媳”

解密北京“狀元班”:私下裏別人叫他們“童養媳”

文章來源: wd6298 於 2009-07-28 01:24:4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北京人大附中超常班的學生們因占有了太多優質資源被人詬病,   其實他們擁有著很多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過人之處——

  “我和很多同學都非常崇拜我們的老師,我也很感謝我的學校給了我這麽寬廣的平台讓我自由發展。”高考結束不久,人大附中超常實驗班的班長趙振宇在談到自己的學校和老師時這樣說。

  很久沒有從學生嘴裏聽到過這樣誠地讚揚學校、讚揚老師的話了。但是,類似的話不僅出自趙振宇一人之口,好幾個同學都表達了相似的感激之情。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學校、老師站到了學生的對立麵:老師、學校聯合起來逼迫學生學習;學生則把學校和老師當成仇恨的對象。一次在采訪中遇到一個“小升初”的孩子,在她壓力最大的時候歇斯底裏地對著媽媽喊:“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上課學的都不考,考的又都不學,我討厭學習、我討厭學校、我討厭這一切!”

  今年高考後我接觸到了北京市人大附中理科超常實驗班的學生,他們的高考成績優異:北京高考理科的狀元、榜眼、探花均出自這個班,班級高考平均分超過660分,全班51人,48個上了清華北大成為名副其實的“狀元班”。接觸一段時間後記者發現,這些被別人稱為“牲口”的孩子似乎並不是隻知道學習,他們轟轟烈烈地搞活動、他們漂漂亮亮地出刊物、他們爭分奪秒地推敲難題、他們對老師的感激發自內心……

  這些孩子太特殊了。

  私下裏別人叫他們“童養媳” 競賽、獲獎是他們生活的重要部分

  “我們底下都叫他們‘童養媳’!”

  提到這個“狀元班”,剛從人大附中文科實驗班畢業的彭韋加快人快語。

  從彭韋加一臉快樂的表情看,“童養媳”這個詞並不是對“狀元班”的貶損,反而還帶著幾分欽佩。

  “童養媳”更多的指的是“狀元班”很多學生的經曆。

  他們中的不少人從小就在數學方麵表現超常,小學三年級時考入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基地——仁華學校,開始進行數學超常訓練,進而進入人大附中的理科超常實驗班。他們中的不少人當了6年甚至9年的數學或物理尖子生,他們的生活就是不停地學習、參加競賽。

  一群熱愛數學、同時擁有數學天賦的孩子從小便被集中在一起,配備一流的老師和教學設備,“他們跟別人不一樣,生來就是為了學習、為了競賽、為了拿獎的。”彭韋加說。

  在剛剛結束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物理競賽上,這個班的林博、管紫軒分別獲得金牌。林博和管紫軒隻是這個班眾多學生中的代表。他們班的“競賽專業戶”還有不少,也都有著令人豔羨的競賽成績。



  僅有天分是不夠的 他們的學習也很苦


  “他們不獲獎誰獲獎?”

  不少人覺得這些孩子學習好能獲獎是必然的,是因為他們聰明,是掐尖兒選來的。

  其實不盡然。

  黎雄風是“競賽專業戶”之一。他也有輝煌的獲獎經曆:第9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全國性大型少年數學競賽活動,以下簡稱華杯賽)銀牌、2008年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2008年國家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

  黎雄風在參加華杯賽的時候才剛上初中,他能取得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是因為他一直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提前學習高年級的課程。比如初中時,他已經開始自學高中的數學。學好了以後,再做初中的習題,感覺居高臨下,解題思路自然開闊,成績也遙遙領先。

  沒有哪個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的孩子是沒吃過苦的!

  了解競賽的人都知道,準備競賽和參加競賽是一件強度極大的工作。“集訓隊的訓練是脫離學校正常教學的,不少孩子要從第一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4月都在集訓隊集訓,落下的功課就要在剩下的幾個月裏補上,這樣的壓力和學習強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班主任李秋生介紹。

  黎雄風剛上高三就進了北京集訓隊,整整兩個月集中訓練,全天都在學數學,“看到的是數學題,聽到的是數學題,腦子裏想的也都是數學題。”即使不集訓,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也是用來學習的。

  比黎雄風學得更刻苦的還有很多,因為這個班學生的壓力太大了。

  “那麽多優秀的孩子聚在一起,隻要稍不努力就會被其他同學甩在後麵。”李秋生老師說。

  班長趙振宇介紹,班裏有個同學不屬於絕頂聰明的那種,但是6年來成績卻一直穩定在班上靠前的位置,“他學習非常刻苦”。

  “他們一家製定了一張詳細的上課時間表。”趙振宇說,這名同學的課餘時間幾乎都在不同的地方培訓,為了更好地統籌時間,他們的生活嚴格按計劃,每天哪個時間段學什麽、在哪裏學都寫得很清楚。這位媽媽的工作就是每天開車送兒子去上課。兒子上課媽媽就到附近準備快餐,兒子下了課就回到車裏,吃媽媽準備的 “飯”,再由媽媽把自己拉到下一個上課地點。

  有人說,成功=1%的天賦+99%的努力。從這些孩子的經曆可以看出,天賦在這些孩子的成功中所占的比例絕不僅僅是1%,但是,他們的成績絕不僅僅靠天賦,他們很努力,成功中“努力”的成分遠遠大於天賦。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重新理解這個公式了:成功=1份的天賦+99倍的努力。

  學習不是生活的惟一 他們樂於獨立舉辦大型活動

  學習是這些孩子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但並不是惟一重要的部分。

  趙振宇也屬於“童養媳”,從小學起就上仁華,並以前三名的成績考入了人大附中。但是,學習和競賽並不是趙振宇生活的重心,身為校學生會主席和班長的他還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

  據彭韋加介紹,學校的傳統活動有:學生主持人大賽、學代會、歌舞嘉年華、電影節、聖誕晚會、模擬聯合國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從創意、組織,到最後執行都是由學生會的學生自己負責的。

  作為校學生會主席,趙振宇就是所有這些活動的總負責人。

  “這個工作給了我特別大的空間,也給了我全方位鍛煉的機會。”趙振宇說。

  趙振宇所說的鍛煉從他剛參加學生會主席的競選就開始了。

  在人大附中每年都會舉行學生會主席的競選,參加競選的同學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組織競選大會,同時還要為自己拉票——讓全校的學生熟悉自己、認可自己,並為自己投票。

  競選大會既給競選者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又是一次證明自己的考試。

  趙振宇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別小看這些活動,它們很富有挑戰性。”趙振宇說。很多活動都需要學生會的多個部門合作完成,光是協調各個部門就會有很多工作,更何況有些工作不僅要在校內協調,有時還要協調社會上的一些機構協助完成。

  每次活動之後,他們都會出刊物。“幾十頁全是銅版紙彩色印刷。”曾經在校學生會工作過的彭韋加很自豪。

  刊物的策劃、采訪、寫作、設計、聯係印刷、售賣等所有環節都要由學生完成。趙振宇介紹:“由於我們的印刷量不大,印刷廠不願意接我們的活兒,即使接了也經常拖著。每次我們都要在印刷廠跟他們軟磨硬泡,有時一泡就會泡到半夜。”

  現在,趙振宇已經被清華大學錄取。他十分自信,因為幾年的學生工作讓趙振宇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說服,同時也學會了合作和領導。這些能力足夠支撐他在今後的道路上成長、進步。

  在恰當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超強的判斷力讓他們抓住機會

  他們超常,但他們並不總是超“強”,他們也有困惑和低迷的時候。

  另一名“競賽專業戶”吳嶽被保送到北京大學。2008年全國數學聯賽(省級賽區)中,吳嶽獲得了一等獎。但是,高一時他曾經非常困惑,“我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可是怎麽成績總是沒有多少提高?”吳嶽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都產生了懷疑,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就在這個時候,吳嶽找到班主任老師,與老師一起進行細致的分析,找到了自己問題的症結。

  一個人能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這個人一定會成功。而這種找到恰當時間的能力是需要判斷力的。這些孩子恰好在判斷力上也有著超常的表現。

  進入高三之後,不少任課老師找到了班主任李秋生,他們擔心趙振宇。

  確實,為了學生會的工作,趙振宇投入了太多時間和精力。他有時做點兒作業,有時不做作業,有時甚至不聽課,學習成績一路下滑。

  高三模擬考試趙振宇的成績隻有500多分。這在理科超常實驗班裏就算非常差的了。

  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一年學生會主席,名次就得掉100。”趙振宇當了兩年主席,“我的名次當時掉到了年級300名左右。”趙振宇說。

  起初,趙振宇並不太在意,因為他在多年的學生幹部經曆中發現,自己在組織、領導等方麵是有才華的。他希望今後自己能在這方麵有更好的發展,所以,跟學習成績比他更看重自己的工作業績。

  變化發生在班主任李秋生找趙振宇談話之後。

  “那天我正在打橋牌,李老師來了。”趙振宇說,“我還跟他調侃,‘我這可是正規訓練,不是隨便玩的’!”除了學生會主席的工作外,趙振宇還是校橋牌隊的隊員。

  趙振宇知道李老師一向對自己有信心,當所有老師都認為自己考清華、北大肯定沒戲的時候,隻有李老師說:“他有這個實力。隻要他努力一定能行。”

  那次趙振宇第一回聽到李老師嚴肅地批評自己的學習。

  李老師的話一下子觸動了趙振宇。他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到了人生的關鍵時期,隻有走好這一步才能走好下一步。

  趙振宇開始發奮了。他上課開始認真聽講,作業也認真完成。每天下午,從放學到晚上9點半都在學校裏上自習、補課。“我很幸運,隻要我提出補課請求,任課老師都能為我擠出時間。”趙振宇說。

  把所有的力氣都用在學習上以後,趙振宇的成績飛速提高。

  這次高考他的成績超過650分,順利被自己的第一誌願錄取,比之前提高了130多分。

  教育要保底但不能封頂

  有人說,這些孩子太特殊了,他們的成長無法複製,而且他們無非是占據了很多人沒法擁有的優質教育資源,才取得了現在的成績。從這一點上說,對其他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那麽,我國現在基礎教育的問題症結究竟在哪裏?

  人大附中的名師王金戰在他的書中形象地描述了當前的中學教育:“我們中學教育有點像什麽呢?就像我抓了一把跳蚤,放到一個玻璃杯裏麵,然後那些跳蚤就跳個不停,跳得高的就跳出來了。我怕它們跳出來,就在上邊蓋著一個玻璃板,然後那些跳蚤繼續跳,跳得高的跳蚤,忽然發現就算跳高了,還是會撞到玻璃板摔下來,於是就不跳高了。過一會兒你把那個玻璃板再撤了,你會發現每一個跳蚤都在裏邊跳,但是它們跳得都一般高,沒有一個跳出來的。”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發展,因此,真正的教育公平應該是讓每個人都能接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均衡發展應該是給“跳蚤”們提供一個足夠結實和有一定高度的“杯底”,讓“跳蚤”們在這個平台上起飛。

  很多人問黎雄風參加競賽苦不苦,黎雄風回答:“確實很累,但是每天都跟自己喜歡的數學在一起,每次征服一道難題都能體會到巨大的喜悅,我真的感到了數學的美,這種感覺隻能意會,隻有真正付出了這些努力之後才能體會到。”

  黎雄風用力跳了,他發現了更美的風景。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還在上升,一周暴發955起,重症可致死
強奸大嫂出獄後刺死見義勇為者,他潛逃近20年被抓
父母報學習班之後,年輕人開始紮堆幫父母“存款搬家”
112.5萬元撿漏上海一套房?中介:普通人別碰!
中國人變了?避孕套賣不動,情趣用品卻賣爆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駐日使館重申聯合國敵國條款:有權對日動武
“如此不懂禮貌的外交官員,可知中國的水準”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禮,折射出美國兩黨爭鬥加劇
馬斯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消滅貧困,讓每個人富有
德媒批美俄“28點和平計劃”:讓人想起慕尼黑協定
川普再“失言”:稱民主黨議員“叛亂” 並要“絞死”他們
何同學:「拒給網約車司機好評」讓公司虧了兩百萬
正眼看你一眼我就輸了——大清的“怒視外交”
紐約皇後區最暴力少年幫派被端 將街區變致命遊樂場
再次跑贏印度!亞洲GDP增速第一的國家還是它
美駐華領館嚴查父母移民:入籍子女要自曝“偷渡史”
割土求和——這是美國方案還是俄羅斯方案?
湖南省舉行紀念胡耀邦同誌誕辰110周年座談會
切尼國葬現場 拜登布什同席 川普未被邀 奧巴馬克林頓…
哈佛前校長找“淫魔”問招 婚內狂追中共高官女:我完蛋了
兒子和女兒被丈夫劉傑毒殺背後:以“愛”為名的毒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解密北京“狀元班”:私下裏別人叫他們“童養媳”

wd6298 2009-07-28 01:24:41

 北京人大附中超常班的學生們因占有了太多優質資源被人詬病,   其實他們擁有著很多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過人之處——

  “我和很多同學都非常崇拜我們的老師,我也很感謝我的學校給了我這麽寬廣的平台讓我自由發展。”高考結束不久,人大附中超常實驗班的班長趙振宇在談到自己的學校和老師時這樣說。

  很久沒有從學生嘴裏聽到過這樣誠地讚揚學校、讚揚老師的話了。但是,類似的話不僅出自趙振宇一人之口,好幾個同學都表達了相似的感激之情。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學校、老師站到了學生的對立麵:老師、學校聯合起來逼迫學生學習;學生則把學校和老師當成仇恨的對象。一次在采訪中遇到一個“小升初”的孩子,在她壓力最大的時候歇斯底裏地對著媽媽喊:“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上課學的都不考,考的又都不學,我討厭學習、我討厭學校、我討厭這一切!”

  今年高考後我接觸到了北京市人大附中理科超常實驗班的學生,他們的高考成績優異:北京高考理科的狀元、榜眼、探花均出自這個班,班級高考平均分超過660分,全班51人,48個上了清華北大成為名副其實的“狀元班”。接觸一段時間後記者發現,這些被別人稱為“牲口”的孩子似乎並不是隻知道學習,他們轟轟烈烈地搞活動、他們漂漂亮亮地出刊物、他們爭分奪秒地推敲難題、他們對老師的感激發自內心……

  這些孩子太特殊了。

  私下裏別人叫他們“童養媳” 競賽、獲獎是他們生活的重要部分

  “我們底下都叫他們‘童養媳’!”

  提到這個“狀元班”,剛從人大附中文科實驗班畢業的彭韋加快人快語。

  從彭韋加一臉快樂的表情看,“童養媳”這個詞並不是對“狀元班”的貶損,反而還帶著幾分欽佩。

  “童養媳”更多的指的是“狀元班”很多學生的經曆。

  他們中的不少人從小就在數學方麵表現超常,小學三年級時考入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基地——仁華學校,開始進行數學超常訓練,進而進入人大附中的理科超常實驗班。他們中的不少人當了6年甚至9年的數學或物理尖子生,他們的生活就是不停地學習、參加競賽。

  一群熱愛數學、同時擁有數學天賦的孩子從小便被集中在一起,配備一流的老師和教學設備,“他們跟別人不一樣,生來就是為了學習、為了競賽、為了拿獎的。”彭韋加說。

  在剛剛結束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物理競賽上,這個班的林博、管紫軒分別獲得金牌。林博和管紫軒隻是這個班眾多學生中的代表。他們班的“競賽專業戶”還有不少,也都有著令人豔羨的競賽成績。



  僅有天分是不夠的 他們的學習也很苦


  “他們不獲獎誰獲獎?”

  不少人覺得這些孩子學習好能獲獎是必然的,是因為他們聰明,是掐尖兒選來的。

  其實不盡然。

  黎雄風是“競賽專業戶”之一。他也有輝煌的獲獎經曆:第9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全國性大型少年數學競賽活動,以下簡稱華杯賽)銀牌、2008年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2008年國家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

  黎雄風在參加華杯賽的時候才剛上初中,他能取得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是因為他一直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提前學習高年級的課程。比如初中時,他已經開始自學高中的數學。學好了以後,再做初中的習題,感覺居高臨下,解題思路自然開闊,成績也遙遙領先。

  沒有哪個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的孩子是沒吃過苦的!

  了解競賽的人都知道,準備競賽和參加競賽是一件強度極大的工作。“集訓隊的訓練是脫離學校正常教學的,不少孩子要從第一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4月都在集訓隊集訓,落下的功課就要在剩下的幾個月裏補上,這樣的壓力和學習強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班主任李秋生介紹。

  黎雄風剛上高三就進了北京集訓隊,整整兩個月集中訓練,全天都在學數學,“看到的是數學題,聽到的是數學題,腦子裏想的也都是數學題。”即使不集訓,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也是用來學習的。

  比黎雄風學得更刻苦的還有很多,因為這個班學生的壓力太大了。

  “那麽多優秀的孩子聚在一起,隻要稍不努力就會被其他同學甩在後麵。”李秋生老師說。

  班長趙振宇介紹,班裏有個同學不屬於絕頂聰明的那種,但是6年來成績卻一直穩定在班上靠前的位置,“他學習非常刻苦”。

  “他們一家製定了一張詳細的上課時間表。”趙振宇說,這名同學的課餘時間幾乎都在不同的地方培訓,為了更好地統籌時間,他們的生活嚴格按計劃,每天哪個時間段學什麽、在哪裏學都寫得很清楚。這位媽媽的工作就是每天開車送兒子去上課。兒子上課媽媽就到附近準備快餐,兒子下了課就回到車裏,吃媽媽準備的 “飯”,再由媽媽把自己拉到下一個上課地點。

  有人說,成功=1%的天賦+99%的努力。從這些孩子的經曆可以看出,天賦在這些孩子的成功中所占的比例絕不僅僅是1%,但是,他們的成績絕不僅僅靠天賦,他們很努力,成功中“努力”的成分遠遠大於天賦。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重新理解這個公式了:成功=1份的天賦+99倍的努力。

  學習不是生活的惟一 他們樂於獨立舉辦大型活動

  學習是這些孩子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但並不是惟一重要的部分。

  趙振宇也屬於“童養媳”,從小學起就上仁華,並以前三名的成績考入了人大附中。但是,學習和競賽並不是趙振宇生活的重心,身為校學生會主席和班長的他還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

  據彭韋加介紹,學校的傳統活動有:學生主持人大賽、學代會、歌舞嘉年華、電影節、聖誕晚會、模擬聯合國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從創意、組織,到最後執行都是由學生會的學生自己負責的。

  作為校學生會主席,趙振宇就是所有這些活動的總負責人。

  “這個工作給了我特別大的空間,也給了我全方位鍛煉的機會。”趙振宇說。

  趙振宇所說的鍛煉從他剛參加學生會主席的競選就開始了。

  在人大附中每年都會舉行學生會主席的競選,參加競選的同學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組織競選大會,同時還要為自己拉票——讓全校的學生熟悉自己、認可自己,並為自己投票。

  競選大會既給競選者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又是一次證明自己的考試。

  趙振宇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別小看這些活動,它們很富有挑戰性。”趙振宇說。很多活動都需要學生會的多個部門合作完成,光是協調各個部門就會有很多工作,更何況有些工作不僅要在校內協調,有時還要協調社會上的一些機構協助完成。

  每次活動之後,他們都會出刊物。“幾十頁全是銅版紙彩色印刷。”曾經在校學生會工作過的彭韋加很自豪。

  刊物的策劃、采訪、寫作、設計、聯係印刷、售賣等所有環節都要由學生完成。趙振宇介紹:“由於我們的印刷量不大,印刷廠不願意接我們的活兒,即使接了也經常拖著。每次我們都要在印刷廠跟他們軟磨硬泡,有時一泡就會泡到半夜。”

  現在,趙振宇已經被清華大學錄取。他十分自信,因為幾年的學生工作讓趙振宇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說服,同時也學會了合作和領導。這些能力足夠支撐他在今後的道路上成長、進步。

  在恰當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超強的判斷力讓他們抓住機會

  他們超常,但他們並不總是超“強”,他們也有困惑和低迷的時候。

  另一名“競賽專業戶”吳嶽被保送到北京大學。2008年全國數學聯賽(省級賽區)中,吳嶽獲得了一等獎。但是,高一時他曾經非常困惑,“我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可是怎麽成績總是沒有多少提高?”吳嶽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都產生了懷疑,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就在這個時候,吳嶽找到班主任老師,與老師一起進行細致的分析,找到了自己問題的症結。

  一個人能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這個人一定會成功。而這種找到恰當時間的能力是需要判斷力的。這些孩子恰好在判斷力上也有著超常的表現。

  進入高三之後,不少任課老師找到了班主任李秋生,他們擔心趙振宇。

  確實,為了學生會的工作,趙振宇投入了太多時間和精力。他有時做點兒作業,有時不做作業,有時甚至不聽課,學習成績一路下滑。

  高三模擬考試趙振宇的成績隻有500多分。這在理科超常實驗班裏就算非常差的了。

  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一年學生會主席,名次就得掉100。”趙振宇當了兩年主席,“我的名次當時掉到了年級300名左右。”趙振宇說。

  起初,趙振宇並不太在意,因為他在多年的學生幹部經曆中發現,自己在組織、領導等方麵是有才華的。他希望今後自己能在這方麵有更好的發展,所以,跟學習成績比他更看重自己的工作業績。

  變化發生在班主任李秋生找趙振宇談話之後。

  “那天我正在打橋牌,李老師來了。”趙振宇說,“我還跟他調侃,‘我這可是正規訓練,不是隨便玩的’!”除了學生會主席的工作外,趙振宇還是校橋牌隊的隊員。

  趙振宇知道李老師一向對自己有信心,當所有老師都認為自己考清華、北大肯定沒戲的時候,隻有李老師說:“他有這個實力。隻要他努力一定能行。”

  那次趙振宇第一回聽到李老師嚴肅地批評自己的學習。

  李老師的話一下子觸動了趙振宇。他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到了人生的關鍵時期,隻有走好這一步才能走好下一步。

  趙振宇開始發奮了。他上課開始認真聽講,作業也認真完成。每天下午,從放學到晚上9點半都在學校裏上自習、補課。“我很幸運,隻要我提出補課請求,任課老師都能為我擠出時間。”趙振宇說。

  把所有的力氣都用在學習上以後,趙振宇的成績飛速提高。

  這次高考他的成績超過650分,順利被自己的第一誌願錄取,比之前提高了130多分。

  教育要保底但不能封頂

  有人說,這些孩子太特殊了,他們的成長無法複製,而且他們無非是占據了很多人沒法擁有的優質教育資源,才取得了現在的成績。從這一點上說,對其他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那麽,我國現在基礎教育的問題症結究竟在哪裏?

  人大附中的名師王金戰在他的書中形象地描述了當前的中學教育:“我們中學教育有點像什麽呢?就像我抓了一把跳蚤,放到一個玻璃杯裏麵,然後那些跳蚤就跳個不停,跳得高的就跳出來了。我怕它們跳出來,就在上邊蓋著一個玻璃板,然後那些跳蚤繼續跳,跳得高的跳蚤,忽然發現就算跳高了,還是會撞到玻璃板摔下來,於是就不跳高了。過一會兒你把那個玻璃板再撤了,你會發現每一個跳蚤都在裏邊跳,但是它們跳得都一般高,沒有一個跳出來的。”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發展,因此,真正的教育公平應該是讓每個人都能接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均衡發展應該是給“跳蚤”們提供一個足夠結實和有一定高度的“杯底”,讓“跳蚤”們在這個平台上起飛。

  很多人問黎雄風參加競賽苦不苦,黎雄風回答:“確實很累,但是每天都跟自己喜歡的數學在一起,每次征服一道難題都能體會到巨大的喜悅,我真的感到了數學的美,這種感覺隻能意會,隻有真正付出了這些努力之後才能體會到。”

  黎雄風用力跳了,他發現了更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