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茶匙是哪一把?”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ic5j8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仔細看看,還差0.1毫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1z2214m.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這個肉有沒有熟呀?”
天平,計時器,溫度表,量杯,量勺... ... 大家覺得這些都是實驗器材嗎?哈哈,其實不然,它們可都是烹飪器材。美國人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有這樣一大堆精確的測量工具,不然做飯時美國人可就要心裏發慌,不知道怎麽下手了。
美國人做飯最常用的是量勺。一般是4到5個從小到大的勺子串在一個圓環上,每個小勺分別為1/4茶匙,1/2茶匙,1茶匙,1/2湯匙,1湯匙。任何一個菜譜上,每個菜的每個材料需要多少,都用幾茶匙幾湯匙詳細標注。咱們中國的食譜上也寫了材料需要多少,但常常用“酌量”“適量”帶過,即使詳細寫了幾勺,可是我們都是隨便看看,按自己的口味估摸著下料。但是美國人可是十分認真,一絲不苟的用小勺子按量添加。你看,要是需要1/2茶匙,用1茶匙的那個小勺子舀滿一半不就好了嗎?可是美國人非得專門製造一個1/2茶匙出來,以保精確。有一次我照食譜在做飯,正要加1湯匙糖進去,美國朋友大叫一聲“等一下!”原來我雖然是舀了一勺,但是糖冒尖了,實際上就比1湯匙多了一點點。汗。朋友非得認真的把糖弄平,說“這樣才是一勺。”連煮意大利麵的時候,不同的意大利麵盒子上都標注好用多少水。美國人都仔細閱讀說明以後,用量杯來乘水加進鍋裏。還要把量杯舉得跟眼睛水平,以免視覺誤差。在美國,總有人問我煮中國米飯多少米加多少水。我按媽媽教我的,把手按在米上,水剛剛沒過手背就可以了。但是美國朋友不幹,非要我說一杯米加幾杯水,要寫下來,以後數著刻度舀米加水。
廚房裏另一個重要器具就是定時器。我們煮麵,就看著開了水要溢出來了就可以關火,湯圓浮起來就可以撈。他們可不行。食譜上,食品包裝上都清清楚楚的寫著幾分幾秒。調好定時器,到時候定時器狂響,美國人收到指示去關火。難怪微波爐上都有設時間的按鈕,這是他們發明的東西嘛。
可總有些食物不好準確的計算所需烹飪時間吧。比如烤肉,即使是相同的重量的肉,總有厚薄嫩老的區別。那怎麽辦呢?愛好食烤肉的美國人又研製了測內溫的溫度計。這種溫度計有一根長長的鋼針,可以直接插到肉的內部,鋼針的一頭連著一個指針溫度計表盤,顯示食物內部的溫度。雞肉烤熟的溫度是華氏165度,牛肉喜歡吃生一點的到華氏125度,喜歡熟透的到160度。最近我還看到廣告,有一種烤肉溫度計帶有無線裝置,溫度計插在肉上,警報器揣在烤肉人的兜裏。烤肉的人把肉放在烤架上以後可以到處溜達,食物內部到達一定溫度,無線裝置就會遙控通知主人,“肉熟了,快來吃吧。”
咱們中國人在烹飪上,看的是成色,憑的是感覺;而美國人本著科學的鑽研精神,都把烹飪量化了,樂此不疲的在廚房裏搞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