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後,意猶未盡,梵高藝術創作生涯的井噴時期是在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勒,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兩年。於是我們在行程上加上了阿爾勒,這就是自由行的優點,可以隨時根據心情和體力調整景點。
梵高35歲那年對巴黎繁雜的都市生活產生了厭乏情緒,他渴望鄉村的寧靜和陽光。為此他經過一天一夜的火車到達了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勒;這裏的麥田,星空,葡萄樹,陽光和色彩,使得他找到了創作靈感。梵高在這裏熱情滿溢地勤奮工作,他畫茂盛的果林和收割麥子的農工,也去到海邊畫海上的船隻,畫風變得鬆弛而更有表現力。他的創作進入了高潮期,他越來越自信且畫風獨特,不再追隨著巴黎印象派的腳步,而是采用了自己的方法---色彩單純明亮、筆觸流暢且自然,最終形成了“梵高風格”,這個古老的小鎮也因梵高而出名。
我們起個大早,從法國南部的尼斯出發,搭乘早上六點的火車,七點左右就到了阿爾勒。剛下車就有一種莫名的小激動,因為這裏是“梵高的阿爾勒“。 那是一個周日的清晨,小鎮似乎還沒睡醒,幾乎所有的房子和街道石頭製成,古樸而紮實;街道很窄,無法通汽車,但幹幹淨淨,整整齊齊。走出車站不到十分鍾,迎麵就是一座古羅馬時期建造的圓形鬥獸場,這是阿爾勒最顯眼的地標,建造於公元一世紀末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是法國曆史最悠久和規模最大的競技場之一。鬥獸場的雙層拱廊擁有幾十道拱門,保存得非常完好;至今仍在使用,經常會舉行鬥牛比賽和演唱會。
既然是“梵高的阿爾勒”,那當然要以梵高的足跡為主。好在前一晚已經做足功課,我要“打卡”的就是四個景點:首先是羅納河,整座阿爾勒城都建造在河畔。梵高經常在這裏散步和寫生,並在這裏創作了《羅納河上的星空》:他以螺旋式的造型排列來表達畫麵主題,用看似不假思索的塗畫式筆觸與華麗張揚的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讓畫麵裏的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如火光燃燒一般閃耀;畫麵似乎被水麵和地平麵分隔為上下兩個部分,河流拉長了天空中星月的倒影,顯示出了一種流動的美感。此畫的原作被收藏在巴黎的奧賽美術館,以後一定要去現場觀賞。
第二站是小鎮中心的梵高咖啡館,我們沿著狹窄的石板街就抵達此處。 為了向梵高的致敬,當然也是為了招攬遊客,咖啡館的外牆被漆成了黃色,在清晨的陽光裏格外顯眼。時間還早,咖啡館還沒有開門,隻適合拍照打卡。梵高在這裏創作的《夜間咖啡館》如今被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收藏,我有幸親眼觀賞過這幅原作。
第三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房子”,當年是一家旅館,它的外壁塗成了黃色,故被梵高稱為"黃房子"。 梵高在此租了四間房間,打算把這裏打造成“畫家之家”,這是梵高人生最快樂的一段時間。 梵高在此創作了著名的《黃房子》,此畫的原作被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我曾在畫作前拍照留念,這張畫比梵高的其他作品要大得多。
為了等待畫家高更來同住,梵高在短短的一周內就畫了四幅《向日葵》,用來裝點自己的黃房子。這些是梵高的巔峰之作,明黃色的向日葵如此的明媚、熱情、充滿生命力,被認為是植物界的《蒙娜麗莎》。高更到來後對梵高的《向日葵》也大加讚賞,為此還為梵高畫了一張像,畫像中梵高正在畫《向日葵》。
兩人當時都未成名,在短短的九周時間裏,他們共同飲酒、交談、爭論、休憩還有作畫,兩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藝術家展現出了強烈而驚人的創造力。但不幸的是二位偉大的畫家無法成為兩位普通的室友,梵高十分景仰高更,希望高更能平等地看待他;但高更生性自大,不大將梵高放在眼裏。二人因而多次吵架,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導致梵高一怒之下割掉了自己的左耳,高更見狀馬上逃離了阿爾勒。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阿爾勒遭遇盟軍轟炸,黃房子被炸成廢墟,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棟底層是商鋪、樓上是住宅的普通房子,我們隻能“神遊”一番了。
我的最後一站就是當地的精神病院。 由於精神出了問題,梵高被送到這裏治療。梵高當時經常在黃房子和精神病院之間散步,治療身體和精神上的創傷。如今這裏成了一個文化中心,沿著拱廊排開的禮品商店、多媒體中心、圖書館和小賣部等。然而花園還是保留了梵高畫中的形象,院子裏開滿了紫色鳶尾花、黃色報春花、紅色罌粟花、粉色夾竹桃。。。。。 不幸的是1890年7月27日傍晚,37歲的梵高手槍自殺,留下的遺言為“痛苦永存”。
小鎮不大,一個多小時就走完了“梵高之路”。時間還早,小鎮的人們似乎還沒有醒來,我慢慢走到了鎮中心的小廣場。像歐洲的不少小鎮一樣,廣場的中間是一座紀念碑,紀念這裏的名人, 旁邊是一座羅馬風的小教堂。 我在下麵照片中的那個椅子上靜靜地坐了十來分鍾。
此時我想到了梵高,當年的他一定經常到這個小教堂做禮拜和祈禱。 梵高恐怕是人類中最孤獨的靈魂之一,當我看到他的自畫像,那種遊離於塵世之外、以冷峻的眼光打量世界的姿態,不能不使我的內心震顫。梵高對生活絕不屈服,他的孤獨不是寂寞和空虛,而是一種充溢著宗教情緒的狀態。在阿爾勒旅居的十五個月中,這個不被世人理解的畫家創作了200多張作品,成為他一生中的高光時刻。法國的印象派大師畢沙羅曾這樣評價梵高:“這個人將來要麽發瘋,要麽超過我們所有人,而他這兩點都占了,對此我沒有預見到。”
注:部分照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