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史密斯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美國老頭子。你如果想在互聯網上搜尋點關於他的信息,並不太容易,因為他不是一個名人;而且在美國名叫馬克·史密斯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比這裏要講的這個馬克·史密斯出名得多,所以穀歌給出的“馬克·史密斯”信息,基本都不是關於這裏要講的這個馬克·史密斯。
我近來知道了這世界上有這個馬克·史密斯,是因為聽了一部從免費有聲書網站librivox.org下載的《魯賓孫漂流記》,印像很好。librivox.org是一個全由誌願人員朗讀、錄製的無版權圖書網站,共有近兩萬種有聲書,全部讓人合法下載。librivox的有聲書雖然全免費,總體而言比亞馬遜旗下的商業有聲書出版社audible的有聲書水平要差不少。這很自然:免費的業餘作品自然不能跟收費的專業作品比。《魯賓孫漂流記》是部很有名的書,在librivox有好幾種不同的版本。我略作比較後挑了一種下載,仔細一聽,朗讀水平即使放在audible的出品中也屬上乘。這朗讀者的音質很好,咬字很準確(這對我這外國人很重要,如果讀得含糊,我聽起來就要費力多了),節奏、分寸都掌握得不錯,生動卻不失於過份裝摸做樣。一個好的朗讀者首先要自己理解好原作者的意思,然後通過不同的語調幫助聽書的人理解。這需要好幾種才能,一是對有關書籍的理解(文化修養),二是(跟唱歌一樣)有好的嗓音(聽起來悅耳),三是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嗓音來表達情緒(表演才能)。我喜歡上了這個朗讀者,記下了他的名字馬克·史密斯。
我記下了馬克·史密斯的名字後,又到librivox去查看還有沒有其他也是由他朗讀的書。我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我知道錄製一本有聲書,並不是一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一般人作這種義務工作都是偶一為之。但在librivox一查“馬克·史密斯”,竟然有超過三百部,多是些名著如馬克·吐溫的《哈克貝裏·芬曆險記》、狄更斯的《遠大前程》、簡·奧斯汀的《理智與情感》、傑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等。這老頭子真是愛書啊!
這是個什麽樣的人,會作這樣的事?我對他發生了興趣。從他的有聲書裏我得知他叫馬克·史密斯(Mark F. Smith),住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聽聲音是個老頭子。上網查“馬克·史密斯”,基本隻能查到說他是個librivox.org的誌願人員。我經過一番鍥而不舍才終於查到他的個人博客網站。
我跟據他帖子中散漫的信息,推理出他今年七十多歲,出生於一個美國中產家庭,父親是個工程師,母親是個圖書館管理員。他上過大學,當過兵,當了一輩子化工工程師,五十多歲時提前退休了。他愛好文學,少年時在學校參加過很多戲劇演出(難怪能讀得繪聲繪色),本想提前退休幹點別的事,先是想嚐試當個作家,後來發現朗讀有聲書更能發揮專長,於是當librivox在2006年新創時就開始在那裏作誌願人員,沒幾年就錄製了五、六十部免費有聲書(部份獨立完成,部份與人合作),很受歡迎。他看來對擺弄各種摩登器材很感興趣,這自然也有助於他單幹錄製有聲書。
大約十五、六年前,有人,包括他,覺得看到了一個商機。簡單說就是智能手機的普及會讓“聽書”逐漸取代“讀書”,但不幸絕大部分書都是“無聲”的,因為當時有聲書出版社的商業模式是每本有聲書都由一個團隊來製作,有導演,有編審,有音樂、美工,當然也有“演員”(朗讀者),還有擺弄器材的技術人員,花費龐大,隻能精挑可能有很大市場的極少幾本書。這些人想:時代變了,聲像器材日漸普及,兼據朗讀和器材技能的人完全可以獨立在家錄製有聲書,製作費用大大降低。於是他們想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有聲書出版社不再預付書籍出版社版權費,也不再雇傭“演員”(朗讀者),而是由朗讀者自製有聲書,由有聲書出版社審核把關;然後,每賣出一本,三家分別提成。
好幾家這樣新成立的有聲書出版社看上了馬克·史密斯。他相當激動,跟那些出版社簽了合同,準備來個人生第二春,大幹一場。但四、五年下來,由那些有聲書出版社為他出版的四、五十部有聲書,隻賣出五千來份,賺的幾個小錢微不足道。隻好放棄了靠錄有聲書開啟第二職業賺點錢的打算,還繼續在librivox錄免費有聲書,隻是勁頭沒有前幾年那麽大了。到現在為止,獨立製作的免費有聲書約八十多部,加上與別人合作的,共有三百多部。
現在audible卻把他在librivox上的幾十部免費有聲書包裝了一下出售(一般每部約二十美元),因為librivox上的書是沒有版權的,audible賣了他的書,一分錢都不會付給他,他一方麵覺得得到了承認很高興,另一方麵覺得audible對他的勞動分文不付真是不仁,但也隻能搖搖頭罷了。
他並沒有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名利於我如浮雲”的人。他很關心他在librivox上免費有聲書的下載記錄,當下載總計達一百萬和一千萬時,他都很高興,各寫了一篇短文記載。現在下載總計己經超過三千萬了。他也自己承認曾經在穀歌上搜索,想看看他這個馬克·史密斯在互聯網上有沒有點名氣,結果發現除了說他是個librivox誌願者外,沒有別的記錄。互聯網唯一有關他個人的信息記錄,就隻是他自己的博客網站(這個網站,我費了很多力才查到),該網站的訪客也極少。“斯人長寂寞”。
馬克·史密斯是一個極其能堅持的人,他的父親60歲時死於心梗,他中年也開始發胖,於是他堅持每周一天不吃任何東西,堅持了八年多;他退休後立誌每周讀一本書,從他的博客看,他堅持了至少9年,從2008到2017年間他閱讀過大約四百五十本書,他都記下了書名;當然,還有這十幾年間他為librivox錄製了大量免費有聲書,外加作為“第二職業”為幾家商業出版社錄製了四、五十部收費有聲書。他最近的一部獨立製作的免費有聲書是麥迪遜和漢密爾頓等人的《聯邦黨人文集》。他為自己的健康驕傲,說是老兵節那天拿出年輕時的軍服,還勉強可以穿上;六十幾歲時還能在兩分鍾內作俯臥撐六十下;六十幾歲時有天在家門口被鄰居的孩子不小心倒車(汽車!)撞個大跟鬥在地上(好像)翻滾了三圈,爬起來還繼續散步幾公裏沒事。
馬克·史密斯興趣廣泛,除了讀書,還熱衷於設計遊戲、研究軍事曆史,也曾對攝影、照片處理、計算機畫圖感興趣。他是個基督徒,熱衷於教會的唱詩和化裝活動(好像沒有熱衷於給人傳教、拉人讀經)。從照片上看,他有一個溫馨的家庭,有一個比他年輕得多的妻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一隻黑白相間的貓。他的兒女上大學期間可能按父母的建議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偶爾貼點近況讓父母了解,於是我得知他女兒比兒子大三歲,本科上了賴斯大學學工,畢業後上了佐治亞理工學院讀化工博士;兒子本科上佐治亞理工學院,也讀化工。他的貓從小開始在他家生活了十五年,老了,不行了,生各種疾病,遭受通苦。他寫了一篇文章記這寵物貓最後的日子,情真意切,又毫無嬌柔造作。他說他們全家(包括貓)每年新年都照一張全家福,但最後離新年還差幾天貓不行了,所以他們全家提前幾天和那貓一起照了最後的全家福。在那篇文章中他貼了那張全家福和另一張可能是最早的有那隻貓的全家福。對比可以明顯看出孩子們從小孩子長成了大人,大人變成了老人。
這也是一種普通美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