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文心

語言、文化、思想、藝術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戲談什麽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2025-02-22 21:19:53) 下一個


什麽是這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呢?當今之世,最好的東西,最讓人不顧一切去追求的東西不就是工作嗎?英語叫job,日語叫しごと。
 
此話怎麽講?你看,一個人生下來,沒幾天就開始學認字寫字,好進學堂。他或她的爹媽就要砸鍋賣鐵買學區房,好讓他或她上最有希望的幼兒園、小學。然後呢,他或她就忙著進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有的還要上研究生,讀什麽碩士、博士,這麽十幾、二十年的努力,為什麽呢,為了得到一個工作。
 
有人會反駁說:上學是為了學習知識,不是為了工作。學習知識?沒有的事。前幾年,我兒子上了大學,學費、生活費一年大約要六、七萬美元。我想那學校的學生們,大多或從父母那裏拿了巨資,或自己借了巨債,才換得那樣的大好學習機會,總該會拚命學習吧? 但聽我兒子說,學生們幾乎都不學習,差不多都從一進校門開始,就在忙著找工作 - 找暑期的臨時工。高年級學生傳授給低年級學生的秘訣就是把找暑期的臨時工當成上學的頭等大事。第一年的暑期有了工作經曆,寫在resume上,就有了點資本找第二年的暑期工作…這樣到進了畢業班時,就有資本找正式的工作了。不然的話,第一年的暑期沒有工作,第二年的暑期就不好找了…畢業時就找不到工作了。於是學生們都忙著找工作,根本就沒心思從教授們那裏學什麽知識、得什麽教誨。花了巨款進學校,隻要領一張文憑,好去找工作。
 
跟工作有關係的知識,多少還有幾個人勉強學學;跟工作沒關係的知識,更是沒人學了。美國有一類大學,叫liberal colleges,所教授的知識,總稱liberal arts,也就是文學啦、哲學啦、曆史啦之類,現在是越來越沒人去念了。為什麽呢,念了之後找不到工作。這liberal arts中的“liberal”,意思是自由,“liberal arts”的意思就是“讓人得到自由的藝術”,意思是這些東西能幫助人獲得“精神自由”,但是,沒有工作,自由又有什麽用呢?所以,這類學校越來越招不到學生了。
 
生命誠可貴,
自由價更高。
若為工作故,
兩者皆可拋。
 
總之,這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工作,它遠比生命、自由、愛情、精神、理智、知識都重要得多。君不見,社會上如果失業(俗稱丟工作)的人多了,總統的寶座就會坐不穩。但沒聽說過如果社會上喪命的、坐牢的、失戀的、庸俗的、發瘋的、無知人的多了,總統的寶座會有什麽不穩。
 
為什麽情況會是這樣呢?因為一個人的價值就在他的工作。所以現在的中國人名片上都印一大堆董事長、總經理、教授、博導、院士,好像鈔票上要明確印出一百圓、五百圓,免得讓人不清楚他倒底是什麽價值。
 
顯然,他的工作管的人越多,也就是說他越能決定別人是有工作或沒工作,他的價值就越大。皇帝那工作管的人最多,所以別人一到了他麵前就趕緊跪下了。
 
我這輩子很不幸,沒做過那種管人的工作,不能讓別人得到工作。但有一次,有人誤會了,也讓我品味到做個有價值的人的美好滋味。那是我的一位鄰居。本來已經與我作過十來年鄰居了,並沒有對我有什麽興趣。但有一天,突然對我親切起來,會送了一盤點心到我家來,“自己烤的,您嚐嚐看?”;還請我一家上他家去吃飯。我吃著別人送來的點心,吃著別人家餐桌上的佳肴,聽著友情的話語,實在很受用。原來他那時想進我那時工作的那家公司,我就幫他把resume交給我公司裏的高管們了。後來沒有結果。後來他在別處有了滿意的工作。一切也都恢複原樣了。不再有點心,也不再被請去做客。我能說什麽呢?總不能希望別人總是糊塗,總誤以為我是個有價值的人。
 
在一個公司裏工作久了,就會逢上有人高就他處,辭職走了。這時眾人就要集體宴請送別,表達依依不舍之情。但有時也會有人被裁員了,這時眾人就都佯裝不聞,待他(她)悄然離去。真正的區別是,高就他處的人也許是你將來找工作時一座潛在的橋;而被裁員的人,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也就不成其為“潛在的橋”。何況,被裁員,真是件晦氣的事,讓人本能地不想沾上。這到不是迷信。被裁員,也許正是被上司所厭。若去對他(她)表達“依依不舍”,萬一被上司知道了,目為他(她)的朋友,下次裁員可能就輪上自己了,那可是滅頂之災。
 
你能說當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最讓人不顧一切去追求的東西不是工作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關鍵是以利祿為目的的工作和創造文明進步價值的工作不重合,特別是在公共服務這一類。所以公正特別重要。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讀到您的大作,印象深刻,謝謝您的分享。在AI越來越逼近人類生存空間的時刻,您提出的這個問題已經是很多人思考的問題了。對擁有生產資料或大量金錢的人來說,工作是作為一個碳基生命的樂趣和意義,比如巴菲特,他完全可以不工作,但他仍然在工作。作為我們人類絕大多數手裏沒有任何生產資料的人來說,工作的意義更為重大,因為碳基生命太脆弱,需要食物房屋清潔水和各種資源才能生存,而這一切都需要工作來供給,就這麽簡單。所有其他的高尚人類情感,都必須基於這個碳基生命仍然有生命才能談及。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哥德爾和愛因斯坦是好友。從愛因斯坦,到楊振寧、李政道,到丁肇中,到朱棣文,到文小剛、張首晟,其實是一代不如一代。

現在的學者對邏輯主義、直覺主義、形式主義三大數學學派的本質區別和缺陷缺乏理解,也無法修正。更不知道用邏輯研究邏輯、用測量研究測量會造成比哥德爾語句更重要、更廣適的問題。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ottGu' 的評論 : 我覺得Gu兄想的東西很多,但似乎對當代西方思想界比較隔膜。我認為還是要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才能看得更清楚。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ottGu' 的評論 : 不是發文很快,是去年貼文的網站關閉了,這幾天開始“搬家”,把積年的舊帖搬來。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邏輯體係有缺陷。馬爾薩斯模型及其改進型和認為人口控製類似火箭控製都是數學和控製理論的嚴重錯誤;計算機遠不能模擬鼠腦和貓腦,達不到鼠和貓的智力。所以智力科學、生命科學、物理科學需要不同參照係,需要研究超越不同參照係的新的科學邏輯。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博主文思敏捷,發文很快。難得有機會跟各位輕鬆聊聊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ottGu' 的評論 : 現在中國很知道學科學了。中國高中的科學教育超過美國的。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VGT777' 的評論 : 那些都不由自己。自己能做的隻是把自己能有的一生過好就是了。此外,本文的意思不在討論什麽是這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所以叫“戲談”。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乾隆靠祖業深厚吃老本,接任的嘉慶就缺錢了,而道光隻能受氣、過苦日子。所以康熙學歐幾裏得的《幾何原理》、清朝早期知道伽利略彈道、卻不學科學,是不夠的。需要追隨希帕索斯、伽利略質疑、糾正錯誤,探索新科學。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ottGu' 的評論 : 受教了。以後多去了解。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很多人這樣說。不過本文的意思不在討論什麽是這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所以叫“戲談”。
VGT777 回複 悄悄話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壓根沒到這個世界來過。
第二好的東西,是像乾隆那樣的十全老人,度過一生。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晏殊的詞、蔡京的字、趙佶的畫都很有人情味,他們都充滿希望。希帕索斯和伽利略不合群。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希望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iling-LA美國' 的評論 : 唉,hualing, 隻能說您太懶惰。從前沒有AI, 個人能受到的教育很受限製,會把這篇短文讀成“說千道萬結語講工作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雖然令人遺憾,但也還可以理解。現在有了AI, 我們都有大好機會來提高自己。可您即使在我那樣提醒下,也還是懶得動個小手指去問一下。好吧,我替您去問了ChatGPT. 下麵是問答。

問: 請給我解釋上麵這篇短文在說什麽?

ChatGPT 答:

這篇短文用諷刺幽默的筆調指出,在當今社會中,人們把“工作”看作是最重要、最值得追求的東西,甚至超過了生命、自由、愛情和知識等傳統價值。

主要內容概述
工作至上的社會觀念
作者一開始就提出“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工作”,指出現代人無論在生活還是教育中,都把工作看作終極目標。孩子從出生開始,父母花巨資為了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能找到一個好工作。

教育的功利化
文章諷刺地描述了當下的學校教育:學生們入學後主要忙於找暑期工、積累工作經驗,而不是認真學習知識。學費昂貴的大學反而變成了一個“找工作的工廠”,學生們的目標隻是為了畢業後能順利就業,而不是追求學術或精神上的成長。

知識與就業的脫節
作者指出,哪怕是涉及人文、曆史等“liberal arts”的知識,也越來越少人願意學習,因為這些知識無法直接帶來工作機會。現代社會中,求職壓力使得“有用”的知識(即能為就業加分的技能)比那些追求精神自由的知識更受青睞。

人的價值被工作決定
文章進一步諷刺了當今社會對個人價值的衡量:人們在名片上炫耀各種頭銜,仿佛工作和職位能夠完全定義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能否“給別人提供工作”,成了衡量其社會地位和價值的重要標準,甚至連領導人的權力也與這個標準掛鉤。

人際關係中的功利性
作者用自己和鄰居之間的小故事,說明了在這種功利化的氛圍中,人們的交往和友誼往往都圍繞著能否為自己帶來職業上的幫助展開。隻有當別人能為你提供工作機會時,才會受到特別的關注和“友好”對待;而一旦對方失業或處境不佳,大家就刻意保持距離。

總結
短文通過誇張和諷刺的語言,揭示了當代社會中對工作的盲目追求和功利化傾向: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人際交往,都在以就業為中心,其他諸如知識、精神自由甚至生命本身都顯得黯然失色。作者借此反思並批評了這種隻以“工作”為評判一切標準的現象,揭露出社會現實中的荒誕和不合理。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你說千道萬結語講工作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 很偏頗,不想反駁你,世界上有多少比工作更重要的東西,AI 也會告訴你的。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iling-LA美國' 的評論 : 謝謝閱讀。Huiling, 您讀這篇短文的感受是這個作者在說“不工作了就沒人生價值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您複製這篇短文,去問某個AI,比如說ChatGPT,問問它這個作者在說些什麽。請相信我的話,AI這個難得的老師能讓您學到很多您過去沒得機會得到的東西,讓您的人生更加"金光燦爛"。祝好!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不認可工作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這種觀點,工作賺錢隻是為了早日財富自由,工作是為了能安身立命並不是人生的全部意義!若按作者說法,那退休者不工作了就沒人生價值了?其實退休了不用工作能夠隨心所欲過日子,才是一輩子中最金光燦爛的人生階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