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歐美,不少“左派”將“平等”大旗高舉於一切道德之上,似乎一切“不平等”都是不道德,越平等,就越道德。他們所謂的“進步”就是向著“絕對平等”邁進。 這些“左派”的“進步”舉措中,有一條就是取消大學按學生成績擇優錄取, 理由是學生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不一樣, 用SAT, ACT這些考試的分數來決定錄取,對生長環境不好的學生不公平。這一條最被在美華人反感。
這“絕對平等”,其實不過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拋棄了的“平均主義”。
這種高喊“絕對平等”的群眾運動,古已有之,於今猶甚。 剛過去不久的有“紅色高棉”,結果是有目共睹。 今天我們來看看另一場歐洲曆史上,較少為人所知的“絕對平等”群眾運動,史稱“明斯特叛亂”(Münster rebellion)。
1534年,在現在的德國所在地,民間出現了一種呼籲“絕對平等”的基督教支派“重浸派”(Anabaptism)。重浸派的信徒們從四麵八方匯集到一個叫明斯特的城市,驅逐了原來的領主明斯特主教瓦爾德克,奪取了政權,成立了獨立的“絕對平等"政府,廢除貨幣,一切財產公有; 所有人民都必須信仰重浸派,交出所有財產。
明斯特的人民享受到了絕對平等,高興了幾天。 但是好景不長。 一是被驅逐的明斯特主教瓦爾德克帶兵回來包圍了明斯特; 二是他們的重浸派首領約翰不久就宣布自己為國王。 這約翰本來就是個好色之徒, 這時則宣布實行一夫多妻,他自己娶了十八個妻子。 要知道,在歐洲,從來都是一夫一妻的,國王、皇帝也不例外(當然,偷情的不算在內)。 這個國王約翰宣布的法律是: 男人可以多妻,女人不得拒絕任何‘求婚’的男人。 同時他還宣布過去的婚姻都無效了。 這樣一來,他和他的追隨者們,多妻自不待言, 未婚的女人他們要娶, 已婚的女人他們也要“娶”: 不肯改信重浸派的男人都被驅逐出城,他們留在城裏的妻子都被迫“改嫁”。 也就是說別人本來的妻,也被這幫人“娶”去了。 真是如奧威爾所言: “所有人都平等,有的人更‘平等’”。 在“絕對平等”的明斯特,很多人平等得隻能打光棍,國王約翰‘更平等’,有十八個妻侍候。 有人站起來造這個國王的反,把他囚禁了。 他的追隨者們把他救了出去,屠殺了造反的人。
至於“公共”財產,自然全由約翰和他的大臣們支配。圍城日久,一般人隻好挨餓,約翰和他的大臣們卻不妨花天酒地。 國王約翰對他的人民的許諾是他們會在天上得到回報。
這個烏托邦堅持了一年多,終於被主教瓦爾德克的軍隊攻下。 戰爭中雙方對敵人都極其殘酷。戰勝的瓦爾德克軍隊屠殺了所有守城的人。 國王約翰也被在加以酷刑後處死。吊死約翰的“站籠”,經過了大約五百年,至今還掛在明斯特市郎博特教堂的高牆上,是個網紅打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