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兒子要去上大學了,我跟他一樣有些發怵。我還清楚地記得我的大學:在中學還仿佛遊刃有餘,上了北大物理係,強龍如雲,無論自己怎麽努力,也還是落在別人後麵。兒子此去,他那學校恐怕不會比北大好混,要麵對的挑戰也會很嚴峻的,那種心理落差,是很要點內力才能對付的。我能幫他點什麽呢?
“兒啦,你到了大學,遇到困難時多想想丘吉爾的這句話,” 其實我也不確定丘吉爾是不是真這麽說過,就權當是那麽回事吧, “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時說: ‘大不列顛打贏了這場戰爭,靠的隻是苦撐著拒絕失敗’。 你在大學裏遇到過不去的坎時,不要多想,隻要‘hang on’。”
後來他在大學裏果然有很苦惱的時侯,也不愛跟我說。我半夜打電話找到他,“你就這樣想吧,你爹我當初到美國來,沒錢、沒祿卡、連講英語都費力,還要養活一家三口,也堅持過來了,沒有混得差到哪裏去。你比我聰明得多,上的大學比我的好得多,不存在缺錢的問題,不存在需要祿卡的問題,講英語就更不成問題了,你將來混得再差也沒有可能不如我呀?不要太煩惱了,努力放鬆一點,盡量去做就是了。” 兒子在電話裏嗯了一聲,我知道這話他聽進去了。 兒子討厭說教,但是個愛幽默的人,於是我換了語氣,裝成搞笑的樣子,學著丘吉爾拉長聲調, “…never surrender…”。 兒子笑了起來。
我知道他學得很吃力,但很努力。經常半夜還在圖書館裏。我在電話裏問他, “這又何必?你的寢室裏不也就住你一個人嗎,為什麽這麽晚了要呆在外麵?” 北方的城市,冬天的半夜,外麵會冷倒零下二、三十度的。 他說圖書館的環境能讓人專心。“這麽冷,從圖書館走回寢室,路上也受不了呀?” 他說有校車可以坐。我還擔心在車站等車時也會凍著了。他說有校車的app,能提前知道校車什麽時侯到他那一站; 車快到了他才從圖書館出去。我這才放心一點。
幾年過去了。 有一次臨放假,我去接他回家。他很高興說晚上有個大會,是Phi Beta Kappa的入會典禮, 歡迎家長參加。 我根本不知道這Phi Beta Kappa是怎麽回事。 經他解釋,我才明白了是美國大學的榮譽組織,隻有總成績在學生中排前10%的三、四年級學生才有資格入會。我聽了自然高興:“兒子,你比你老子行啊!” 兒子喜笑顏開。我坐在會場裏,看著學校領導發言,教師代表發言,學生代表發言,也沒聽進去多少,倒是又想起了丘吉爾的話: “大不列顛打贏了這場戰爭,靠的隻是苦撐著拒絕失敗”。
neve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