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書第9章19--33節 神是窯匠

(2025-09-19 09:25:59) 下一個

19 這樣,你必對我說:“他為什麽還指責人呢?有誰抗拒他的旨意呢?” 

既然神有主權,想憐憫誰就憐憫誰,想讓誰剛硬誰就剛硬。那麽神還為什麽指責人呢?又有誰抗拒祂的旨意呢?既然一切都出自神的主權,法老的剛硬也出自神的旨意,那麽為什麽法老還要受到懲罰呢?這公平嗎? 同時,法老又如何能抗拒神的旨意呢?既然神讓他剛硬,他就無可抗拒,必然剛硬下去,這樣他就不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啊?

20 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麽這樣造我呢?” 21 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裏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

保羅還是沒有直接回答19節的問題,而仍然從神的主權入手,指出對神有這樣的質疑本身就是毫無道理的,是錯誤的、荒謬的。之後,保羅用兩個例子,來說明這樣的質疑是如何的荒謬。一是受造物對創造主,問你為什麽這樣造我呢?何等的荒唐!而是泥土對窯匠發問,你為什麽造我是貴重的,造他是卑賤的呢?也同樣的荒唐可笑。以賽亞書29:16、耶利米書18:6和以賽亞書45:9也都有類似的描述。造物主如何對待受造物、窯匠如何對待泥土,都是造物主和窯匠的自由和主權,受造物和泥土如何有權利和資格,向神和窯匠強嘴(抗辯的意思)呢?

 22 倘若神要顯明他的憤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 23 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 24 這器皿就是我們被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這有什麽不可呢? 

22-23節句子的結構較為複雜,需要分解之後,才會便於理解。首先,有兩種器皿,一個是可怒、預備造毀滅的器皿,可能指21節卑賤的器皿,具體指的可能是法老和如今不信的以色列人(保羅已經將舊約的例子應用到了當代的環境當中);而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可能指的就是21節那貴重的器皿,具體指的則是當年的以色列人以及如今的信徒。

其次,神對兩種器皿有不同的目的,對於法老或不信的以色列人,神要顯明祂的憤怒,要彰顯祂的權能,並且因此而多多忍耐,並沒有速速的毀滅他們!這是神的憐憫、神的主權的表現。而對於信徒,神要將祂豐盛的榮耀彰顯在他們身上,這些人不單是從猶太人中,也有從外邦人中,被神選召出來。

而以上這兩種對待,也是神的至高主權,所以保羅說,這有什麽不可呢?

至於,卑賤的器皿,會不會在神的忍耐中,認罪悔改,變成貴重的器皿,當然有可能,在神的計劃中,一些卑賤的器皿,可能也是神選召出來的,隻不過,他們需要時間被神改變成貴重的器皿。不過,這個問題,顯然也不是保羅要討論的問題。

25 就像神在何西阿書上說:“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 26 從前在什麽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裏稱他們為‘永生神的兒子’。” 

接下來論述的就是外邦人也可被神選召成為貴重的器皿,讓神的榮耀得以彰顯。保羅引用了何西阿書2:25和1:10的經文,來宣告本來不是神的子民的外邦人,神也會稱他們為祂的兒子,而這也是全然出於神的主權和旨意,就像當年神揀選以色列人成為祂的兒子一樣,神的信實從起初到如今,都不會變,直到永遠!

27 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 28 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叫他的話都成全,速速地完結。” 29 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

外邦人得到了神的憐憫,但很多以色列人卻拒絕耶穌的福音,因此,保羅引用以賽亞書10:22-23,宣告以色列人雖人數眾多,得救的卻是剩下的餘數,餘數和眾多,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也符合當今以色列人中信耶穌的比例很少的現實狀況。

為什麽神揀選的得救的以色列人隻是餘數呢?28節給出了原因,原來神是要迅速的成就祂的話。神的話指的是什麽話?是前麵提過的“讓外邦人也成為神的兒子嗎”? 這樣,餘數就是一個警告,以色列人隻有餘數才可以成為神揀選的貴重的器皿,而其他的以色列人則被神稱為卑賤的器皿,要得到毀滅的結局。

29節引用以賽亞書1:9,來支持27、28節的論述,如果不是神的憐憫,給以色列人留有餘種,以色列人早已經盡數滅亡了,就像所多瑪一樣。這裏餘數和餘種是同義詞,意思沒有太大的差別。也正因著這餘數,從而證明神的話和應許,並沒有落空!阿門!

雖然保羅並沒有直接回答14節、19節這兩個問題,神既然是按祂的旨意選召貴重的器皿?那是不是不公平呢?神既然叫人剛硬,那麽剛硬的人為什麽還要受到懲罰呢?

但對於當時的信徒來說,保羅給出的理由,已經足夠說服他們了。第一、對於猶太信徒來說,對於神揀選以撒、雅各不會有任何的疑問;對於外邦信徒來說,他們知道當初神揀選了以色列人,如今,他們也被神選召成為貴重的器皿,這除了神的恩典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可以采信的理由,神的信實更不會得到任何的懷疑。即使對於猶太信徒,隻有餘數才是真以色列人,也並不奇怪,經過幾百年被不同外族統治和壓迫,猶太人已經分為不同的宗派,有的極端仇視侵略者,有的和侵略者合作,有的隱藏在曠野專研神的話語,他們的共識也是隻有少數的猶太人才是真以色列人。因此,對於今天的讀者,那些存疑的問題,並沒有得到直接和正麵的答案,疑惑和質疑,似乎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而對於當時的讀者,這些問題根本就不存在,保羅的回答已經足夠解釋他們的疑惑和質疑了。

但是,仍然有新的疑惑存在,除了餘數,其他的猶太人是不是就是那些卑賤的注定要滅亡的器皿呢?他們為什麽不信耶穌呢?他們的剛硬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呢?他們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呢?這些都需要保羅在接下來的論述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