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成功人士”的另類思考

(2023-07-02 09:16:28) 下一個

幾十年改革開放,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於是乎,成功人士也就漸漸多了起來。事實上,在一些地方、一些時候,成功人士已是多如過江之鯽:公認的、自詡的、貨真價實的、魚目混珠的……一句話,生在今天如此浮躁的社會,真是不成功也難。

什麽是“成功”,辭書上的解釋是“達成所設定的目標,意即達到目的或理想所得的結果”。如此看來,成功和幸福一樣,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說到底,成功也就一種自我感覺,是達到自己理想之後的一種自信狀態與滿足的感覺。

按這詞義的解釋,成功也真不是件難事,一個人隻要不心高氣傲、好高騖遠,腳踏實地去科學地確定自己的理想與目標,隻要心無旁鶩、勤勉努力,則很容易達到成功的目的。但問題是,一般人都不是這樣去考慮的,不會正確地確立自己的目標,如同對待幸福一樣,大多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身在福中不知福”。常是身為凡夫,心比天高,誌大才疏,好高鶩遠。不顧條件,空懷鴻鵠之誌;不切實際,長做不遇之歎。這樣,理想成了幻想,那裏會有成功?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芸芸眾生,也就對成功有了世俗的判斷。

在一般人看來,所謂成功,非富即貴,或有錢,或有權,這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這才算成功。基於此,所以成功人士就有了傲人的資本,於是乎,許多成功者就時時有了阿Q的做派:“走近櫃台,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在櫃上一扔說,‘現錢!打酒來!’”說到底,這阿Q絕對不是真正的成功者,隻是偶得機遇的一暴發戶而己。如比爾蓋茨、李嘉誠諸輩,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誠然,當今中國,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仗著“天時、地利、人和”,許多人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可以肯定,這些“成功”都與個人能力、膽略與智慧都是分不開的;但又無可否認,這些成功又實得益於今天的社會,甚至不能排除非個人智力的因素。然而不管怎樣,他成功了,驕傲是屬於他的。於是,在我們今天社會中,就常常見到許多昂頭戴麵目空一切橫衝直撞呼風喚雨的成功人士。不過,隻要仔細一分析,其實許多有錢有權的成功人士並非真正的成功!

說白了,有錢有權絕對不是真正的成功,要知道真正成功的內涵一定包含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麵,而權利與金錢隻是純粹物質性的東西,隻是“成功”的一條腿,而另條腿則是精神。二者相較,精神尤貴於物質,一個人精神高尚,雖無權少錢,世俗雖不能謂之成功,但絕對還是受人尊重的。如果精神是空白的軀殼,哪怕有太多的錢,太大的權,盡管炫耀於當時,自得於人世,但終究不會讓社會認可。

成功人士的精神是什麽,簡而言之,就是不能“為富(貴)不仁”,這也就是要求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內涵極為豐富,這裏我們隻單純說一點,就是成功者決不可漠視人文關懷,一味的寡德薄恩。

無論為政,抑或經商,從根本上來說,不在乎升了多大的官,發了多大的財,而在乎你有了權、有了錢之後,還有沒有仁人之心!有仁心者得人心,是謂真成功,失仁心者失人心,此乃假成功。這個人心不是靠虛情假意能騙得來,也不是小恩小惠買得來,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隻要不是二百五,心裏都是紙糊燈籠,明白的很,這人心一定是要靠從內心發出的真誠才能獲取。亞洲首富李嘉誠先生是成功人士的典型,在他送給兒子們的十句話中,其中有三句是這樣說的:“要時時考慮合作夥伴的利益。”“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麵上的服從。”李氏之說,堪為千秋不刊之論,隻是看似簡單幾句話,要真正做到實不容易。大凡有點錢、有點權則極易滋生傲慢,極易自大自戀。把成功之德全歸於己,忘記感恩,無所畏懼。要知道,塵世者可以恃才傲物,決不可恃財傲物、恃勢傲物。盡管現實社會中,比比者皆是對恃財恃勢者唯唯諾諾,殊不知全為假象也,人們的心理,實在是厭之惡之恨不得全民共討之。隻不過這些“成功人士”全然不知,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用人之道,根本隻在於以心換心,而不完全是金錢與利益,“好言一句三冬暖”,有時,一個細節的關懷會讓人感動許久,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有“無意為之”的境界,有意為之,讓人一下就感覺到是做作。大凡一個人麵對某一事,作出的某種反應,往往是心裏長期道德(或正或反)積澱的力量所致;所以,處事或誠或假,無論個人有意無意去顯示與隱藏,都隻能是一時的假象,最終人們都會看得一清二楚的。

中國人有句俗話:“人心都是肉長的”,什麽意思?就是說人心大多一樣,所以隻要心誠,便可感人,隻要心善,足以動心。固然,社會上也有過河拆橋、以德報怨者,但那均究是個案。一般來說,人心都是向善的。還是來說李嘉誠吧,據說凡有客來訪,無論長幼尊卑,李嘉誠必須送客至電梯口,而且要畢恭畢敬站好,向客人鞠上一躬,等電梯門關上方才離去。這就是一位身價億萬的七十多歲老人的處世待人之道。當然,我們今天許多所謂的大大小小成功人士,也有鞠躬送客之舉,甚至下作到當龜孫子,但這些做派,與李嘉誠有著本質的差異。李嘉誠是誠心待人,表裏如一;是眾生平等,遑論賢愚。而我們的某些成功人士恰恰相反,他們是心懷鬼胎,另有所圖;是看客下菜,隻攀權貴!所以,前者表現的是人格的高尚,後者表現的是靈魂的齷齪,崇高卑下,涇渭分明。

對於成功人生,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曾有妙喻,他說:“百貨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隻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這樣,作為95%的東西其實是很像的,比較起來差別就是其中最關鍵的5%。”所以,我們說一個人是否真正成功,5%的關鍵點是一定要有仁人之心。我們與成功人士的差別不是金錢,而是這5%的仁人之心及其他優秀品質。

縱觀今天社會,有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一個官員下台之後,就成了孤家寡人,昔日的前呼後擁瞬間便煙消雲散。一個大佬,破產之後,真個水盡山窮,過去的酒友牌友消失無影無蹤。更不要說身陷囹圄,真正的舉目無親。為何如此,原因很簡單,過去的輝煌中對他人了無人文之關懷,認錢不認人,認權不認人,如今權沒有了,錢沒了,哪裏去找關愛你的人呢?

讀古史,看戲劇,古往今來,許多有錢有勢的,一旦遭遇意外,手下一大批人依然忠心耿耿,鼎力相助,甚至舍棄身家性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為什麽?道理其實很簡答,他們事先對手下的人有了付出,前因後果,分毫不爽。這裏說說我自家的事,也是絕對真實的。我家世代醫,祖上定下規矩,貧民看病不收分文,代代相傳,無敢違逆祖訓。及至解放之,全家六口,全憑父親微薄工資,我們兄弟年幼,不能耕種。在這樣困難時候,我家卻得到了鄉鄰的無私幫助,使之順利渡過難關。那時,幾乎毎天晚上,我家門口都有人送來的東西,當時大家生活艱難,門口東西不多,或幾斤米,或一瓶油,或幾根蘿卜白菜,但這成了我們年幼兄弟的救命東西。而家裏土改分的二畝地,總是不知什麽時候有人幫你耕了種了。母親想請幫忙的人吃頓飯,都找不到對象。應該說,我的父輩不是名人,也不是什麽有錢有勢的,但我認為,作為以醫為業的人,他們是成功的。

當時我們尚在繈褓,都是後來父母向我們說起,每言至此,父母都是滿麵。到我們大了一點,也常感受到鄉親們這種特別的溫暖。記得有一次,我同夥伴去山上砍柴,由於我們隊裏的山是夾黃土,柴火極少;於是在幾個膽大的夥伴帶領下,去別人山上偷柴,被護山的主人抓住了按鄉鄰規矩,偷柴的柴刀與柴草要全部沒收,但當對方知道我是誰的兒子後,不僅把柴刀給了我,還親自捆好一大把柴送我下山。臨別時反複叮囑,以後要砍柴隻管到他這山上來。這事已過去幾十年,猶時時想起,心頭都依然溫暖。

有一個幾年前的學生,如今也是一老板,經營著兩個公司,他有一條重要的經營理念,就是把所有員工當做親人。所以,他不扣工錢,不辱員工,公司利潤透明公開,人人有份(當然按業績分出多與少)。他說:一年掙120萬與掙100萬其實沒有什麽區別,不如把這20萬讓利於員工。所以,他的員工都從心裏敬重他,願意為他賣力。我不知道他有多少家底,但我認為,他是成功的。

誠然,為官者,所圖者位也,為了位,不得不“薄德”,但千萬別“寡恩”。為商者,所圖者利也,為了利,可以“利害”,但萬勿“刻薄”!古聖教導我們“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牢記這一點,好好升官,好好發財,這樣,一定會穩靠一些,而且也隻有這樣,才有可能算真正的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jeany8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但有一點,略有疑問(不是異議). 隻要心誠,便可感人,隻要心善,足以動心。是否適用於當今的中國人, 包括某一較年輕的年齡段的在美華人? 這個年代的人, 雖然沒有經曆過上山下鄉,也沒有七七, 七八那種過五關斬六將的經曆, 但是目空一切, 視乎無所不能. 就這些人來說,人心不一定都是向善的。
邵豐慧 回複 悄悄話 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的自由的人, 就算成功。 好像有的拗口,簡單點,就是能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人,有人愛財,有人愛權,有人愛人,有人愛德,有人愛藝術,有人愛睡懶覺....
知道自己愛什麽,還能愛我所愛,並得之所愛,就算成功了。
簡單一點好 回複 悄悄話 讚! 人生兩件事: love and work. 盡力做好這兩件事就是成功。
Rosaline 回複 悄悄話 同意此文。成功,是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標準。

正如我們無法說Biden 有成功的人生
無塵2023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總的來講,有錢有權都是成功者。一般來講,這是大家都認可的,沒有爭議的。
但是,即使有錢有權了,也不見得成功。很多人都是一陣子有錢有權。有的後來破產了,有的後來雙規了,這就也不能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見到的事情越來越多,也對很多人的一生都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也感到人生的起起落落很正常。
如果能夠健康的活得長一些,就很好,不一定要做成功人士。
ahniu 回複 悄悄話 農民視野。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糾結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