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在愛情上遭遇到一次失望——遠不如她的對方,機遇讓他的命運有所改變,他於是向她提出分手,她有些許傷感和不舍,於是電話向我求解,分析了前因後果,於是我勸她放棄,我對她說:“如果獲取是一種能力,那麽,放棄則是一種智慧。”她果真智慧地放棄,最終證明,她的放棄是對的。
人生在世,有著大多的選擇與放棄,無論是選擇或是放棄,都是一種心態、一種學問、一種智慧,是生活與人生處處需要麵對的考驗。愚蠢的人隻懂得攫取,明白的人還懂得放棄;不幸的人隻懂得沉迷,幸福的人卻懂得超脫!
人生很多時候需要自覺的放棄!世間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而人非聖賢,對一切美好的東西無不愛之至切,如果都想得到,那麽,最終什麽都得不到。惟一正確的選擇就是放棄許多,然而,說出“放棄”這二個字太容易,而要將“放棄”付諸實施卻太難,尤其是要放棄許多,更是難於上青天。歌壇上有好幾種不同版本《放棄》的一首歌,那英的、星弟的。喬洋的、楊洋的、依稀的,主題都是愛情,說是放棄,其實都是不肯放棄,隻有依稀的《放棄》才有一些鬆手的意思:“用我的愛 成全你的愛 終於放棄愛你的決定 她才是你的唯一…… 如今卻要學會... 我該學會試著放棄 在這個夏天的午後 我終於決定 放棄一切 成全 你和她的愛... ” 其實,這還是不願放棄,放棄的原因隻是“成全你和她的愛”, 可見不是真正的放棄,所以,這樣的歌,隻能供新生代“癡男怨女”們無病呻吟,不能對真正的生活者有哲理與智慧的啟發。
人之一生,有無數次默默的放棄,放棄一個心儀卻無緣份的朋友,放棄某種投入卻無收獲的感情,放棄某種期盼,放棄某種思想,放棄名,放棄利,甚至放棄“進了鍋的鴨子”。 無論是誰,都會生出一種不舍的傷感,然而這種傷感並不妨礙自己去重新開始,而且有了放棄就會有更好的開始!因為這是一種智慧的選擇,因為自己完全懂了:原來握在手裏的,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我們所擁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銘刻在心的!夕陽易逝,花開易落,人生擁有的時候,我們一定在失去,而放棄的時候,我們一定有所獲得。
這是一個人們熟知的故事,說是法國人從越南撤走以後,一個農夫和一個商人在街上尋找財物。他們發現了一大堆燒焦的羊毛,兩個人就各分了一半背在自己身上。歸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布匹。農夫將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選了些自己扛得動的較好的布匹。商人卻將農夫丟下的羊毛和剩餘的布匹統統撿起來背在自己身上,重負使他氣喘籲籲,步履維艱。走了不遠,他們又發現了一些銀質的餐具。農夫將布匹扔掉,撿了些較好的銀器背上,而商人卻因為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壓得他無法彎腰而難以撿到農夫拾剩下的銀餐具。
天降大雨,商人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濕了,他饑寒交迫地走著,最後摔倒在泥濘中;而農夫卻一身輕鬆地迎接著涼爽的雨回家了。他變賣了銀餐具,生活頗為富足。
是啊,生活中太多的機會、太多的誘惑,也有太多的欲望,可我們畢竟分身乏術,腳踩兩隻船都會晃悠,更何況三隻、四隻呢?許多時候,得到就是失去,而失去也就是得到,舍得舍得,就像那個農夫一樣,有舍才有得!生活就是這樣,在堅持選什麽的同時,你也選擇放棄了另一些東西。人往往就是因為舍不得放棄,選擇才變得異常痛苦。但也正因為舍不得放棄,人生才變得異常沉重,甚至因為不堪重負而過早地衰亡。西諺有雲,翅膀上係著黃金的鳥兒是飛不起來的。
舉凡人生之放棄,應有四種:
一曰選擇性放棄。人生於世,不能隻是一味放棄。若無獲取,衣食俱無,何以生活?故麵對塵世的誘惑,應有選擇性的放棄。孟子雲:“魚,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道理說得非常清楚。魚與熊掌,任何人決不可同時獲取,社會生活的遊戲規則也不允許你二者俱得。相較之下,智慧的人會選擇熊掌而舍棄魚。何故?熊掌較魚珍貴多矣。常見一些人,或有錢,或有權,幾乎想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要攫為己有,大至鯨魚,小至魚蝦,一概都不放過。盡管當時你有權威,可以大小通吃,然不知,禍以萌矣!你可以貪占,獨吃幹飯,但千萬要留下那半碗稀飯給別人!曾有這樣一位同事,他賴其小小權勢,把一切榮譽(當然包括利益)盡收囊中,最後連一個優秀教案的榮譽也不放過,終於激起全體老師的公憤。盡管他想做官是近乎瘋狂,可群眾意見那一關怎樣也過不去。於是,隻有另尋出路,從甲校到乙校,頻繁調動,也不能遂其做官之誌。何故,隻緣取了“熊掌” 猶不願放棄“魚”也。
二曰徹底性放棄。世間萬事萬物,不是每個人都有其機緣,有的是可遇而不可求,有更多的則是遇之都不可!比如世界之大,山水勝景多矣,畢其一生,也不能曆天下勝景的萬分之一,沒有放棄,行嗎?國家總統隻一個,一般說來,常人多無這種機遇,可以想象在宇宙飛船中,看外麵的世界,絕對的精彩。但除楊利偉極少數幾人,誰都別想去一見如此奇觀。因此,要明白,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我們都是無緣的,你想不放棄也得放棄。還是蘇軾說得最好:“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至一毫而莫取。”大千世界,萬物有主,各有所屬,皆為定數。凡不屬於自己的,絕對要放棄到“雖一毫而莫取”。不義之財,即不屬於己之物,若或貪或盜,或搶或騙,即使暫時得手,也必然種下禍根;就算僥幸禍不及身,則絕對最終是禍及子孫!世人常說“天理報應”,絕非妄語,天理者,非指神鬼聖也,乃實指生活的道理,事物發展的規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強取豪奪也最終不可能屬於你。故而事物發展規律是不以人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所以說,“天理報應”,真理也。
三曰理智性的放棄。此又可謂之強迫性放棄,這種放棄,非外界之不允許,而是自我強迫放棄之。古人曰“急流勇退”,俗語雲“見好就收”,蓋此類放棄之謂也。人處順境,春風得意;身遇順風,乘風破浪。此時要放棄,真不亞於自剜心頭之肉。要放棄,要有理智,要有勇氣。須知盛衰相連,福禍相依,乃宇宙之通則:“衰之極者,盛之兆也;盛之極者,衰之兆也”;“火之將滅,必倏忽而明;天之將明,必倏忽而暗。”古人言之鑿鑿,好人何為不悟!“見好就收”,就是理智地在“火”之倏忽而明之時急流勇退,這樣也就免去自身滅頂之災。經濟學家說“炒股”是“七二一” 定律,即百分之七十虧本,百分之二十保本,隻有百分之一十賺錢。這裏固然有資金與技巧諸多因素,但那百分之七十虧損股民,根本一條都是不懂放棄。賺了一萬不肯撒手,尚可理解,賺了十萬百萬還野心勃勃,則近乎愚矣!道理很簡單:你非大股,手中就一二十萬元本錢,賺個三五十萬,就應滿足抽身而退。一個貧家小子偶得機緣,平步青雲,居於高位。斯時一定要反省自我,有何功德,居此高位。一葉小舟,隻能載得三五萬斤,過之則沉矣!然世人多不善放棄,野心覬覦更高位,結果呢,絕對的身敗名滅。世人的可憐處就在於前車可鑒而不能鑒,執迷不悟而終就飛蛾撲火,悲夫。
其四曰暫時性放棄。有許多很好的事物,亦與我有緣,但也應善於放棄。何故?譬如人之一生,漫漫征途,沿途有鮮花可采,但千萬要牢記,一路上的鮮花與珍珠不可能一次性的呈現在你眼前,必須循序而進,逐個獲取,才能享受到一個完整的人生。更有一種,即便是屬於自己的但當時的條件不允許你得到時,你必須暫時放棄。可以退而養精蓄銳,積聚力量,等得時機,到了“該出手時” 方可“出手”而獲取它。如果不顧當時條件,強行攫取,此一定是得不償失,所謂“欲速則不達”是也。
世人能學會“放棄”,則國泰矣,民安矣,自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