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警惕,保護自己
今天收到大寶高中的一封緊急來信,不禁讓我想起美國孩子的安全教育這個話題。昨天,有一位來曆不明的美國男人,擅自騷擾了大寶所在高中的十來個學生。經校方警告後,這個罵罵咧咧的男人溜走了。學校經上報當地警察部門之後,這位男人被列為我們當地的通緝犯。
在安全教育和防範犯罪方麵,美國學校是值得稱道的。甚至早在幼兒園時,托兒所的阿姨就會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小朋友們,你們不要跟陌生人搭腔,更不能輕易就讓陌生人給帶走啦。對安全教育,美國學校更是高度重視。有時候,學校會請美國警察親臨學校,向學生們進行安全教育。美國學校對安全問題的重視,大致說明兩個問題。一,美國人珍視生命,二,美國這個社會的確充滿危及生命的各種潛在因素。
的確,美國人看似彬彬有禮,但美國的犯罪份子一旦下狠手,他們的瘋狂而殘酷,真有些變態。在我生活了十一年的聖路易斯,有一年秋天,某孕婦在市中心慘遭剖腹取子並命喪黃泉。最令人驚駭的是,在離我家隻有五百米的聖路易斯郊區,一位六歲的美國小女孩兒被其鄰居殺害。我一位美國同事的女兒,在一次約會中因為沒能滿足男朋友的性要求,居然被她的美國男人掐得斷了氣。每當耳聞這種消息時,我都會提醒我的孩子們,這世上不都是天使,魔鬼大有人在。孩子們哪,你們要小心,要用智慧慢慢學會辨別天使和魔鬼。
據最近的新聞報導說,北京女孩兒柳姑娘在異國他鄉命遭不測,慘死於白人的屠刀之下。如此的悲劇,真是應驗了某思考者的見解:“我們留給下一輩的,是一個越來越不安全的社會,在這個社會,每天充斥著凶殺和血腥的死亡,簡直讓我們無處可逃,不知該往何處去,無論我們攜帶了什麽樣強大的武器,似乎都敵不過他們無孔不入的侵襲。”
人活一世不易,生命尤其寶貴。如果因為意外事故失去生命,這實在令人惋惜。對我家的三個寶兒,我時時刻刻都會提醒他們注意安全:不和陌生人搭腔,不跟陌生人走。到任何人家玩耍,都要讓爸爸媽媽知道去向。不貪戀金錢,對任何人,都不要存有貪小便宜的心理。千萬不要為了幾塊糖和什麽玩具,就讓別人給你輕易帶走。
應該承認,對我的苦口婆心,我的幾個孩子還是能深刻領會的。有時候,他們的警惕性之高,還超出了我的預料。大寶四歲時,有一天晚上我和她在小區內散步。這時,對麵走來一位美國男人。這位看似陌生的美國男人微笑著,隨意向大寶道了聲好之後,大寶對他居然置之不理。我不解,還批評了大寶:你怎麽會這麽沒禮貌呢。小家夥聽了我的批評,很不服氣,理直氣壯地說,托兒所的阿姨還有媽媽你,都告訴我不要搭理陌生人啊。哈哈,這孩子超高的警惕性,挺讓我驚訝的。隨後,我趕緊向她補充,媽媽在場時,你是可以和陌生人打招呼的。否則,等我們回國探親訪友時,你若對陌生人以冷眼待之,人家非說你沒禮貌不可。
和大寶相比,我家小寶的警惕性也不含糊。每天我接送他上學時,都會和我家鄰居的上海保姆同行。有一天,小寶放學時,我晚到了一會兒,好心的上海保姆見狀,想幫我把小寶帶回家。這位剛剛從國內來的上海阿姨絕對想不到,我家小寶死活不跟她走,執意要等我來親自接他。小寶超高的安全意識,真令上海阿姨想不通。這個孩子,你天天能看到我,怎麽連我也不信任呢?當時兒子才七歲多,他腦子裏到底是怎麽活動的,我真不知道詳情。我估計小寶是這樣想的:即使這位阿姨不是個大壞蛋,但沒有媽媽批準,她要是把我帶走了,媽媽會著急的。
在我的三個孩子當中,二寶的膽子最大。在她上小學二年級時的那個聖誕節前後,她真把我嚇壞了。那天放學時,二寶居然沒按時回家。校車已經開走了,車上卻沒有二寶,你說我著不著急?這種事情發生在美國,很容易讓人想起那些小女孩兒被害的悲劇。當美國鄰居知道這個情況後,也為我家二寶擔心不已。在報警之前,我忽然想起小區裏有一位美國女孩兒是二寶的好朋友。二寶會提前下車去她家嗎?沒有我允許,平時二寶絕對不該這樣做的。當我帶著滿腹孤疑敲開這家門時,我果然看到了二寶。為什麽沒和媽媽打招呼,就去別人家了?一看到二寶,我又喜又怒,我劈頭蓋臉把她批評了一頓。二寶雖然知道錯了,還是膽怯地為我提供了答案:我的這位好朋友非要拉我看她家的聖誕樹。我盛情難卻,就和她下車了。
對待安全問題,不管如今我對孩子們如何嚴厲,我最大的擔心不是現在,而是將來。當孩子們長大離巢時,他們再也不會在我們的嗬護下生活,到那時,具備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才是我最想看到的。為什麽會有女大學生被害?為什麽朱海洋會對女孩子舉起屠刀?這些事情,其實我一直在思考之中。
當孩子們還在我們身邊時,我們必須教會他們這些善待自己善待生命的課程。隻有這樣,當他們獨立生活時,才能辨別出天使和魔鬼。為了不讓我的女兒們陷入將來情感魔鬼的圈套,我會告訴他們:女孩子,千萬不要貪戀男人的錢財,更不要從男人那裏指望不勞而獲的生活。女孩子要自尊自愛,和陌生男子約會時,衣著不要太露太性感。對我的兒子,我會告訴他:善待每一位與你相識的女孩子。你可以不愛她,但你不能輕視她,更不能傷害她。人活一世,自我保護很重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同樣重要。
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