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吃就吃

(2023-06-11 12:25:07) 下一個

故鄉父老認為,一個人如果想吃某種食物,就放心吃,因為想吃什麽就說明你身體缺什麽這種理論在今天看來是毫無科學依據的,但我們的上一輩人幾乎都相信;有時候認真去思考,就會發現這日常的“吃”頗為複雜,真不是一句“不科學”就能說明問題的。我總認為,不切合今天的科學不能說不科學,因為科學無止境,今天的科技成就絕對不是科學的全部,真還不知有多少未知的神秘世界。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大凡人類每一個個體都有各自的特性,什麽事情不可千篇一律。比如肥肉不宜多吃,吃了容易發胖,可有人不僅吃肥肉,還特別喜歡喝油湯,但就不發胖。可見,人各有各的體質,某種食物能吃不能吃,真不得千篇一律

昔日的故鄉,曾經有過二位特殊能“吃”的人;真人真事,親眼所見,全為實錄,無敢欺眾。

第一位是小學教師,妻子是農民,屬於“半邊戶”,每天上完課便要回家種地耕田。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煙鬼”,怎麽說呢,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之外,一支煙不離須臾,好在那個時候上課也無禁煙之說。他從不抽紙煙,隻抽旱煙;一則紙煙不過癮,再則也抽不起的。據說他一年至少要20斤曬幹的旱煙,全是自己種的,就是在割資主義尾巴的歲月,他在後山墾荒種煙,也沒有誰去動這心思。

每隔幾天,他都要切煙,先把煙葉一張張撫平盡疊在一起,然後滾動成一筒,再放石磨下壓上一天。壓實之後,有專門切煙的砧板和菜刀,左手壓住煙團,右手持刀切煙,那煙絲細如頭發,煞是好看。切好之後,放入一圓扁形金屬盒中,用一條約五寸長的紙,將煙卷成喇叭狀。凡是上世紀50、60年代出生的人,都見過喇叭筒的煙民,但他的喇叭筒碩大、壯實,煙絲至少是五倍之多;因為隻有這特製的喇叭筒,才能讓他不停地抽下去。

抽煙絕對有害於健康,這是科學的判斷;可這杆老煙槍卻是身體健壯,絕少生病,一直抽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據說他臨死前,手頭還有半截喇叭筒沒有燒完。

而另一位是位開車的司機,是遠近聞名的“酒精”;為什麽不是“酒鬼”?因為酒鬼嗜酒了無法度,一喝便醉,醜態百出。而“酒精”則是酒的精靈,嗜酒而不醉酒,除了麵色紅潤,心智如一,不影響開車的。倒是他如果沒有酒,那車子必會出狀況。幸好那個時候,人們對於酒駕甚為寬容,交警查酒駕也遠不及今天嚴酷,讓他“逍遙法外”幾十年直到退休之後,才開始了酒駕入刑。所以,大家都說,“酒精”就是有個好酒命。

“酒精”嗜酒如命,三天可以不吃米飯,但每餐必須要有酒,包括早餐,他把故鄉“無酒不成席”的俗語改為“無酒不成食”,變為自己的口頭禪。“酒精”喝酒有幾個與常人不同的特點,一是三餐必喝;二是什麽酒都喝,混酒也照樣喝;三是從沒醉過酒,無論喝多少,不說酒話,更不發酒瘋;喝酒開車兩不誤。

無論怎麽說,這兩位先生絕對不是好的愛好,也不值得效仿;記錄下來,旨在說明生命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完整係統,以今天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盡窺其堂奧。所以,對於許多生活習慣,千萬不要動輒以“不符合科學”名義而橫加指責。還是我們老祖宗說得好:“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藏,氣歸於權衡。”人類攝取食物,經過胃的受納腐熟之後,轉化為水穀精微,通過脾的“散精”作用,將水穀精微輸布於五髒六腑、筋經皮毛,滋潤髒腑,濡養百骸。先賢有雲:“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人之能食,諸病不作矣。

人生於世,能吃便吃,吾儕當牢記,能吃就是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想吃就吃,舉雙手讚成!
houston99 回複 悄悄話 同意作者的觀點。過於精致的生活並不會讓人長壽。聆聽自己身體的指示很重要。吃不下就別吃,餓幾頓說不定胃口上來了。
pokemama 回複 悄悄話 我已經老了,對吃,已經沒什麼挑選,因為吃不下、不餓,就不想吃。看樣子,時日不多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