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反對中醫一樣,他們反對中國舊文化,但又無一不是受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薰陶的大家。錢玄同、魯迅、胡適乃至劉半農等“五四”時期的大家,舊學的基礎是非常紮實的,讀他們的文章,盡管是白話文,都能感受到他們深厚的舊學功底。換言之,沒有深厚的國學功底,中國的現代文學就不可如此輝煌。
現在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當時廢漢字反對中醫的聲勢,應該差不太多,確切地說,廢除漢字比反對中醫的摧毀力度還大一些,為什麽?因為當時社會,民眾幾乎沒有多少文化,廢除舊學與漢字民眾認為與自己關係不大,但廢除中醫則沒人看病。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餘雲岫反中醫,有孔伯華等一批名醫與之抗衡,但錢玄同提去廢除漢字,魯迅胡適提出廢除舊學,卻沒有一個能與之抗衡的文化名人。
然而,事情的發展結果卻截然相反,廢除漢字鬧騰了一陣子,最終消聲匿跡,廢除舊學雖然在上世紀60年代甚囂塵上,但最終還是回歸到“文化自信”,大力提倡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可吊詭之處就在於,在高喊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同時,卻一刻也沒有停止對中醫的圍剿與扼殺;殊不知中醫是中國完整保存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沒有之二,所以今天比比言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者,葉公好龍之謂也。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結果,原因是非常複雜的,但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社會能理解漢字的優勢,卻根本無法理解中醫的優勢。
不是王婆賣瓜,漢字絕對是世界所有文字之翹楚,這是毫無疑問的。
一般人認為,漢字是方塊字,難寫難認難記;事實上,漢字反而更加容易學習,不說別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字典越來越厚,中文字典永遠是那一小本。因為任何一個新事物出來,英文必須另造一個新詞;比如化學家卡西米爾·馮克在糙米中發現了一種胺類物質,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一類有機物質,於是命名為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後來他又發現這種物質的分子並不都為胺,於是將最後一個字母e去掉,這個名詞就變成了vitamin。而中文卻永遠是那2000個常用字,或音譯,或意譯,從漢字中找二個字一組合又是新詞。事實上,能認識800到1000漢字,基本的閱讀和寫作就可以對付了。所以,是學英文難還是漢字難,明擺著在這裏。
尤其更為重要的是,漢字是表意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形、音、義三位一體的文字,其賦與文學的美學內涵是任何民族都無法可比的。比如說,其他民族的詩歌翻譯成中文,絕對比原詩美;而中的古典詩,外文幾乎無法翻譯,就算翻譯出來,也是血肉盡失,韻味全無。比如你用英文怎麽翻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怎麽翻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更無法翻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晚”。一個“空”字,有感覺上的“空”,有視覺上的“空”,更有思想意識上的“空”,再是高手也無可奈何。
更何況,若全麵廢除漢字,推行ABCD的English,全國民眾不造反才怪,即使不造反,一切都會亂套。而中醫則完全相反,你反你的,我用我的;從民初的餘雲岫到現代的“磚家”們,為攻擊中醫無所不用其極,百姓一樣的在吃中藥。但隨著西醫的全麵普及,老百姓能直接感受到西醫比中醫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尤其是對危重病的救治,各種外科手術,乃至於更換移植器官,這是中醫無法做到的。還有一點,中醫多用湯劑,良藥苦口,實難下咽;尤其是小孩,喂服中醫更是難題,過去給小兒喂藥,中醫常推薦的方法是把藥水入銅壺中,再以壺嘴塞入患兒口中,任患兒哭鬧翻騰,強灌下去,因為壺嘴是銅的,小孩也咬不破。如此喂藥,實在有些殘酷,極易嗆入氣管,引發咳吐痙孿;舊時小兒生病,常常是父親狠心喂藥,奶奶慈悲念佛,母親則是手足無措淚流滿麵傷心哭。可有了西醫,打上一針,再吞幾顆小藥丸,哭也就那一下子;這些優勢,老百姓認可。所以,接受西醫,是完全順理成章的事情。
大凡反對中醫的,似乎可以分為二類,一類是堅信西醫科學中醫迷信,學西醫的幾乎都是;一類是不懂醫學而跟風顯擺的,社會上反中醫者大多屬於這一類。第一類人可以理解,係統學習了西醫理論,讓他們根本無法進入中醫的世界;但他們對中醫隻是不認可,不太會出手去肆意圍剿中醫。後一類最為可怕,對中醫的圍剿殺戮,心狠手毒,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根本不懂中醫,單純以西醫去衡量中醫,這就等於用湘菜標準去評價粵菜,隻能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有的就是弄個喙頭,出個鏡,刷個存在感。但這類人對反中醫的作用很大。他們大多是所謂名人、學者,掌握著一定話語權,對製訂政策多少有點影響。我了解的一個反對中醫的,是一所重點大學的老師,學校科研壓力大,而腹中空空江郎才盡;又不甘心默默無聞忍受寂寞,於是跳了出來反對中醫。這樣,至少在他的百步之內,切切實實火了幾個月,而且又居然得到了當地電視台一次采訪,就是寫十篇高檔次論文也比不上這把火的。你信不信,我要是昧著良心不顧廉恥跳出來批評一代名醫鄧鐵濤,一定也能火上一二個星期。要知道,小人於世,有二個重要的謀生手段,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一曰舐痔,一曰毀聖,二者手法不同,其功效實為殊途而同歸也。
對於中醫的前途,個人非常悲觀;盡管當下,人們普遍認為迎來了中醫發展的春天,但我依然不太樂觀。因為把中醫貶得一無是處或者把中醫吹得神乎其神,都是危險的信號,絕對不是科學的態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算春風送暖,解凍也絕非朝夕之功,更何況經常還有“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