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說:我勸天公重抖擻

(2022-12-06 03:44:47) 下一個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身邊從不缺少,可以被我們利用的資源,隻是我們沒有向內打開心竅,打開天機而已。靜下來就能夠打開這個天機,就能夠向內開竅,這時候哪怕一杯水都可以調理我們的身體,都可以用來滋養我們的生命,都相當於靈丹妙藥。

商湯王想找一個禦師,找一個老師,他沒有去走遍名山遍訪高功大德,他就用身邊的人,職位比較低下的門尹登恒。門尹、登恒應該是兩個人,是當時的王宮守門人,他啟用了這兩個人作為自己的老師,作為禦師,而賦予了他們兩個禦師的稱號以後“仲尼之盡慮,無日無歲,無內無外”他們來年冠個也沒有辜負商湯王的重望,全身心地投入,就像孔子一樣:慮已盡也。思之思之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

無論商湯王需要解決什麽樣的難題,都能夠給商湯王一個完美的建議,都能給商湯王完美地解決問題,他們倆自從有了這個稱號以後,也是不知歲月,無內無外,全身心地去做好這件事情。堪稱是名副其實的禦師。所以莊子說“為名其名,贏法得其兩見”商湯王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能不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取決於“我”。取決於那個精神層麵得“我”。

作為商湯王,他能夠內心清淨,那麽所需要的人所需要的物,就是俯拾即得。得其以隨成,就是自己能夠心如明鏡,自然就能夠照亮別人,就可以激發他人的智慧,為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能不能成為美玉?取決於這個工匠,而不是取決於石頭的本身,隻要這個工匠具有相當高的能量,不僅僅是他雕刻出來的東西具有很高的價值,哪怕是他用過的東西,用過的一個水杯,都具有哪壺宗加持能量,都具有那種靈性的。

《莊子》文中也提到皇帝佩戴的一顆玄珠,之所以叫玄珠,就是指的玄古時代、遠古時代,得道之人羽化之物,這樣的玄珠是通靈的。皇帝一不小心把它搞丟了,心疼的不得了,派了幾個人去找,最後象罔把它找回來了。莊子說的這個“得其隨成”。“得其”就是“得其環中”,得其環中以應無窮,這個“隨成”就是“眾美從之”。

我們所有得美好其實都在我們的身邊,隻是我們的心亂了,不能夠靜下來,根本發現不了身邊的美,根本發現不了身邊的人和物的價值所在,而我們心中之所以亂,就是把身邊的事情理不清,把身邊的人和物理不清的原因。造成了我們心裏越來越亂,在我們感覺心煩意亂的時候,你要想一想,這是不是一種蝸角之爭。人隻有把心量放大以後,才能夠看清身邊所處的狀態。

莊子《則陽》篇講到蝸角之爭,魏君和齊君因為領土產生了爭端,魏國君主大動肝火,準備以兵戎相見,最後慧子找來了戴晉人,戴晉人用什麽方法來幫他解決的呢?戴晉人說“知遊心於無窮”你首先要讓自己的心量放大再放大,首先你要有吞吐天地之誌,包藏宇宙之機。戴晉人的這種方法其實是在告訴魏君,隻要你心量大了,很快就會得到回應,不管這個世界怎麽變化,你回過頭來看,原來一切都是有利於我的,同樣是要解決問題,同樣是要解決煩惱,那何嚐不去解決更大一點的問題呢?

大一點的問題解決了,小問題自然就消失了。如果你心中,始終惦記的都是一些雞零狗碎的事,那麽。你一定也會成為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你的能量會在不斷的遞減之中,當你的心量大了以後,你就能夠包容很多東西。凡是被你所包容的,都一定可以為你所用。“比於大宅,百材皆度”這樣你可利用的東西俯拾皆是,處處皆是。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12月5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黃帝陰符經敘

唐 張果

《陰符》自黃帝有之,蓋聖人體天用道之機也。《經》曰: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於王;失機者萬變而愈衰,以至於亡。厥後伊呂得其末分,猶足以拯生靈,況聖人乎?其文簡,其義玄。凡有先聖數家注解,互相隱顯。後學難精,雖有所主者,若登天無階耳。近代李筌,假托妖巫,妄為注述,徒參人事,殊紊至源。不慚窺管之微,輒呈酌海之見。使小人竊窺,自謂得天機也。悲哉!臣固愚昧,嚐謂不然。朝願聞道,夕死無悔。偶於道經藏中得《陰符傳》,不知何代人製也。詞理玄邈,如契自然。臣遂編之,附而入注。冀將來之君子,不失道旨。”



對於張果來說,李筌是近代。而如今,對於現代人來說,張果和李筌都成了古代人物。。

張果古人想注釋陰符經的時候,拉上他的近代人物李筌來進一步注釋他張果本人的對陰符經的注釋之大義注釋。。古之又古的經之《陰符》自皇帝就有之的《經》

先生說:我勸天公重抖擻。在我看來,是勸《陰符經》重抖擻。。

自皇帝以來就有的《陰符》在古人的手裏抖擻了多少次。比如:李筌。。比如:張果。比如:那麽多的古人想為陰符注釋的各位想抖擻古聖先賢們,此經自古至今到底抖擻了多少次。。數上來的,有名有姓,數不上來的,無名無姓,可說:無以計數。。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張果:《傳》曰:天地以陰陽之氣化萬物,萬物不知其盜。萬物以美惡之味饗人,人不知其盜。人以利害之謨製萬物,萬物不知其盜。三盜玄合於人心,三才靜順於天理。有若時然後食,終身無不愈;機然後動,庶類無不安。食不得其時,動不得其機,殆至滅亡。 ”

張果老?曰?三盜合一即為道一?

道生一。。一從‘三盜’來? ‘三才’是“二”, 有‘一’後,再結合“二”,得三。。隻有奠定了三這個根基後,方有“三生萬物”的果位保持。

就像一個事件的發酵過程。。就像一個曆史的演變過程。。就像一個人一生的一種經曆流程體現過程。。三因一果,一果又連三因,又生一果,此時,這步,此果為“道三”。。而後開始‘逐鹿中原’,可得“萬物”。。好似缺一不可的一步緊跟一步的三部曲後萬步自由逍遙遊。。

這其中的盜,無處不在。即純粹的‘拿來主義’,但這拿來主義可比一種食物,可比說莊子所說的這種意境“萬事皆備你所用”,此時的盜就像一種食物一樣,你想吃哪樣,就去拿好了。。自己能不能消化掉,就看你本身的命數和造化了。。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為什麽之前說道,緊隨其後又言盜。難道盜是道之規律,不說了嗎:天地、萬物、人互相盜取。。

這幾天一直在想這句話”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到底是什麽意思。如何才能知道”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那麽。今日發現一文。上文《黃帝陰符經》中篇 有提到。


日月:指代宇宙間的事物,都有定數。能打破定數的,是有神存在的存在。而神存在的存在之體現就是聖人出爐了。。

而後,又引出這句話”不了解天道規律,會覺得神奇。了解了規律,就不覺得神奇了。“,也就是我這幾天想要的答案了。道出了”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的真實意境。為什麽說是意境,因為意思還不是表麵意思那麽簡單。簡單的是意思,不簡單的是一種悟道過程和悟道後的一些一連串的道之互盜原則。。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黃帝陰符經》中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埋;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1.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地:指天地之間的精華,即氣。

三盜:天地、萬物、人互相盜取。

宜:適宜、穩定。

三才:天地、萬物、人。

李筌:天地與萬物生成,盜萬物以衰老;萬物與人之服禦,盜人以驕奢;人與萬物之上器,盜萬物以毀敗。皆自然而往。三盜各得其宜,三才遞安其任。

張果:《傳》曰:天地以陰陽之氣化萬物,萬物不知其盜。萬物以美惡之味饗人,人不知其盜。人以利害之謨製萬物,萬物不知其盜。三盜玄合於人心,三才靜順於天理。有若時然後食,終身無不愈;機然後動,庶類無不安。食不得其時,動不得其機,殆至滅亡。

2. 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百骸:身體。

正確的時間飲食,身體理順健康。行動符合自然規律,萬物安順和諧。人們知道神奇的東西神奇,不知道平常的東西的高深莫測,神奇之處。

不了解天道規律,會覺得神奇。了解了規律,就不覺得神奇了。

李荃:人皆有聖,人不貴聖人之愚。既睹其聖,又察其愚,複睹其聖。

張果:《傳》曰:時人不知其盜之為盜,隻謂神之能神。《鬼穀子》曰:彼此不覺謂之神。蓋用微之功著矣。此文意通三盜。

3.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人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指代宇宙間的事物,都有定數。能打破定數的,是有神存在的存在。

比如說天大地大人亦大,是因為人有神。

聖人生焉,神明出焉:是因為知其神了。神明,神是精氣神的神,明是明了明白了。

張果:《傳》曰:日月有準,運數也;大小有定,君臣也。觀天之時,察人之事,執人之機,如是則聖得以功,神得以明。心冥理合,安之善也。

4.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聖人、神明盜機;天下,指普通人,莫能見、莫能知。

君子窺見盜機躬身實踐。小人窺見大道可能會覺得命定,無趣而輕生。

李荃:君子得其機,應天順人,乃固其躬。小人得其機,煩兵黷武,乃輕其命。《易》曰: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又曰知機,其神乎。機者易見而難知,見近知遠。

張果:《傳》曰:其盜微而動,所施甚明博,所行極玄妙。君子用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小人用之,則惑名而失其身,得利而忘義。


黃帝陰符經敘

唐 張果

《陰符》自黃帝有之,蓋聖人體天用道之機也。《經》曰: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於王;失機者萬變而愈衰,以至於亡。厥後伊呂得其末分,猶足以拯生靈,況聖人乎?其文簡,其義玄。凡有先聖數家注解,互相隱顯。後學難精,雖有所主者,若登天無階耳。近代李筌,假托妖巫,妄為注述,徒參人事,殊紊至源。不慚窺管之微,輒呈酌海之見。使小人竊窺,自謂得天機也。悲哉!臣固愚昧,嚐謂不然。朝願聞道,夕死無悔。偶於道經藏中得《陰符傳》,不知何代人製也。詞理玄邈,如契自然。臣遂編之,附而入注。冀將來之君子,不失道旨。
(網上來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