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說:開悟得道

(2022-10-18 03:44:49) 下一個

求道者多如牛毛,開悟者少之又少,真正得道之人那更是鳳毛麟角,開悟和得道是兩碼事。開悟是得道的必經過程。那什麽叫做開悟?開悟之人指的是能夠放下、放空、自在、平靜、寬容,還有舒適、自然,內心能夠做到如如不動,不被外物所影響。

莊子用一句話,進行了高度的總結和概括: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道德之質也。這是一個慢慢回歸自身的過程,所以開悟本身就不簡單。列子“未始學而歸,一以是終”,列子跟隨他的老師已經開悟了,剩下的就是“悟起而後修”知道剩下的路還是很長,那什麽是得道之人呢?他遊於這個世界,已經不是靠自己的欲望,不是靠自己的感官認知,他是憑借那種靈動,就得道之人而言,至少有三個層次。

莊子說“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至少要分這三個層次。所謂的聖人無名,這裏的聖人指的是得道的聖人,得道的聖人不會關注外在的東西,不會關注身外之物,身外之物都叫做“名”,所以他隻是關注自身,回歸那個自性,因此莊子也說“道之真在治身,其緒餘可以治國,其土沮可以治天下”。隻要專注於我們的身心調整,讓自己的身體沒有痛苦,精神沒有負累,那麽就是聖人無名。這是得道之人的第一層境界。或者第一個層次。

到了第二層,神人無功,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耗費自己的氣力,都不會耗費自己的精神,他用最弱的力量或者最微妙的力量可以影響這個世界,甚至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神人無功,這個功是“工於力”的意思,他絕不會去“工於力”,一切都是神動而天髓,可以以心化境,以心化物的。

聖人無名是做到了惟精惟一,讓我們的欲望讓我們的理性思維回歸到一個點上。神人無功,他就回歸到元神的層麵了,元神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是每個人都有的,我們今天所說的潛意識,接近於元神這個概念,但是它離元神又有很長的距離。我們講到潛意識,也會往往把它和下意識混淆在一起。下意識是長期的反複訓練條件下產生的那種本能反應,產生的那種條件反射,而潛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是萬物本有的那種意識,這種意識是不可能被我們意識到的一種意識。

列子善射,百步穿楊,猶象人也,他的這種出神入化的技巧,是建立在長期訓練條件下產生的那種條件反射、本能反應,而潛意識僅僅是挖掘出我們潛在的那種能力,潛在的那種本領。

至人無己,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要了解至人無己,我們需要耐心下來。先搞懂什麽叫做“己”。莊子《庚桑楚》篇,南容趎chu問道於老子,無意之中,就給我們講明白了什麽叫做“身”?什麽叫做“己”?南容趎說:如果我不聰明,反愁我軀,人謂之朱愚。“軀”指的是“身、區”。指的是身體的分支,指的是我們的頭和手腳,也就是說如果我不夠聰明的話,人家會說我笨手笨腳,說我腦袋笨。

南容趎接著說:如果我不仁,反愁我身。身,指的是我們身體的主幹,所以莊子說的聖人無名,指的是“身外”之物,不再注重四肢的靈巧,不再注重頭腦的聰明。南容趎又說第三句話:如果我不義,反愁我己,如果我不按照別人給我製定的條條框框去做事情,我就會身心負累,身體不自在,心裏也不自在,這叫反愁我己,所以“己”指的是身心。再回過頭來,我們就能夠明白,莊子說的至人無己是什麽意思了。

至人無己,指的是身心俱滅,物我兩忘,物我兩忘反而能夠物我兩存,反而能夠虛己以遊世。聖人無名是逐漸在破除自己的封印,神人無功是回歸了元神,至人無己是破除了元神,破除了那種與生俱來的元神的控製。莊子說“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是謂照曠”,這是大光明的境界,真正的光明覺照的境界。“日出於東方,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天下萬物都是遵循日月之光而運行自己生命的,可是得道的至人,他是“乘光”的,是可以超越日月之光的,他的大光明,他的光明覺照與日月之光沒有關係,是真正的光明通透。

萬物在他看來都是一覽無餘的,雖然遠在天涯,也是近在咫尺。所以得道之人,他是深不可測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 2022年10月18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八仙之一鐵拐李的腿是怎麽瘸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iMEzHLOvQ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當一個人可以做到吸食一點日月精華的時候,就可以吃素了,當日月精華可以結晶結丹的時候,就可以隻吃一些流食了,之後階段就是姑射山人的長期辟穀階段了。可達到至少幾百年長壽的目的。
任何酒肉食物穿腸過,都是對身體的一種折損。。

人體就是天地之間的器皿,承載天地之間精華的產物。混沌裏來,混沌裏去,但這中間的過程是可以有升華晉級質變過程機緣的。。

古書有言,修道升天,人是可以做到的。

得道成仙大致有幾個途徑。。

一,仙人引路。。生時就可以直接飛升仙境。

二,修行修心修靜修德修成聖賢之人,也可以得道成仙,死後有仙位。

不為修行而修行,不為打坐而打坐,忘了目標的物我兩忘境界是最好的修行境界。不為至人真人聖人神人之名而修行,無為而治。不為隻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所以為然”陰符經裏雲曰曰雲曰曰。。

修行是,修德修善在先,開悟在先,而後修行的過程。古語:厚澤載物,人,這個天地器皿原本都是可以載物的,就像姑射山人那樣的載物,一凝神使穀熟。。

這裏修行的德不是道德的德,而是一種心靜的境界之意。大自然有不言之美,人也有靜美。大道無形,大道不可以用語言來描訴。隻可意會不可言出。太陽每天走過的多少個不同時間點,一個事物就有多少個側麵,語言不可以全麵描訴出來。

心靜到一定程度,大道自會顯化。但也隻是其一個形態而已,智慧和能量,不生不死。生命,薪盡火傳的不生不死。
當修行到聚而成形散而成器階段,就離大道不那麽遠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