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2016-07-06 06:28:36) 下一個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初白|文

河南的很多傳統點心,論造型,論品種,總是不夠漂亮,拎出來和精巧漂亮的西式糕點一比,嗯,土low土low的。論熱量,實實在在的油、糖輪番上陣,想想都是一種罪惡。

盡管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傳統點心卻始終擁有忠實的擁護者,因為,在那個沒有超市物資單薄的時代,這些點心在我們記憶裏留下了不可消弭的味道。

河南傳統的點心雖然有許許多多種類,蜜三刀、麻花、月餅、蛋糕……雖然每一種看似都不同,但它們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屬性——“糕”。所謂糕,就是是用麵粉或米粉製成的塊狀、團狀或條狀食物。

“糕”和“高”同音,符合中國人凡事圖個吉利的習慣;糕是固體,交通不便的年代串親戚易於攜帶。你想啊,《侍女簪花圖》裏貴族妹子,隨身帶著一兩塊甜食,合情合理;隨身帶著一碗什麽什麽酪?走一路灑一路,畫麵太美……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所以,經曆了千百年的洗禮,古書中的甜點大多不複存在,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大概就是各種糕了。

唐代以前的點心都不叫糕,叫什麽呢?叫“糍”或者“餌”。《玉篇》記載:“糍,糕也”;漢代《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逢節必吃這個風俗在北宋被推上了巔峰,僅跟節日有關的食物就有200多種,“糕”即是其中的代表。比如,重陽節在北宋是個重大節日,跟它相關的節日糕點有重陽糕、食祿糕、萬象糕、百事糕、片糕等十幾種之多。

更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是,北宋是曆史上法定節日最多的一個朝代,僅每年的盛大節日就有27個,平均兩周一個節。而且,每個節都要以“吃”來慶祝,有龐大的市場,開封城的小販如論如何也得不斷研發新品。

所以“糕”在宋代發展很快,名目繁多,僅《武林舊事》中所載就有麻團、糖糕、蜜糕、棗糕等二十餘種。麻團是你看,這幾樣哪樣不是現在還能買到的?無非是麵(或者米粉)加上糖攪和,包上不同品種的餡兒,蒸或者炸成的甜食。

北宋還有賣進士糕與狀元餅,都是用麵粉、白糖、蜂蜜和雞蛋精製成麵皮,分別包上用果仁、棗泥製成的餡,經烤製而成的。等等,這原料、這做法,怎麽越看越像黑暗料理界的五仁月餅……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糕、團、餅,其實都是果子的一種。什麽叫果子呢?在北宋,果子是生果、幹果、涼果、蜜餞、餅食的總稱。這個稱呼,今天我們還在用,隻是含義稍有不同。

舉個例子煎餅果子吃過吧?裏麵的油條或者薄脆就叫“果子”。而在豫東,“果子”專指一種點心,比如蜜三刀、梅豆角、江米條啥的。過年走親戚,送果子!嫁閨女,送果子!

周口的回民,家裏閨女結婚,要給親朋好友送兩封果子。果子往桌子上一擺,就等於告訴人家:俺家要嫁閨女了。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蜜三刀、江米條和梅豆角這三樣在我看來都是姥姥奶奶輩的專屬零食,當然我也沒少吃。我是奶奶帶大的,因為奶奶喜歡,理所當然覺得這就是好東西,不停地買給我吃。

看小人書的時候抓一把江米條,一邊看一邊往嘴裏塞,“嘎嘣嘎嘣”吃了一大捧,小人書也沒翻兩頁,書上掉的都是白糖渣,幾頁紙站在一起。出去玩的時候手裏握著幾塊蜜三刀,吃完了手上黏糊糊的,地下抓一把土就算洗手了。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有時候跑著跑著江米條了一地,撿起來吹吹接著吃,現在想起來簡直不能直視。後來去外地讀書,南方同學管江米條叫“貓屎糖”……更加不能直視。

現在生活水平好了,還是經常買果子吃。不知道是沒以前的原料好,還是吃糖吃多了,亦或是現在大家都是放糖精,一口下去,甜得齁嗓子,頭皮發麻。

有學者認為,在《東京夢華錄》裏,孟元老把果子和飲食寫在一起,既表明了果子在北宋飲食裏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宋代飲食文化的一種特色——素食之風。畢竟李唐王朝還是有一部分胡人血統,而我泱泱北宋的統治者都是正兒八經的中原人。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當時的中原人逐漸擺脫了唐代粗獷的飲食風格,素食增多,“胡化”色彩減弱,中國人飲食開始向細膩精致轉變。

饊子、麻葉、麻花也是果子的一種,最初,都是時令節日——寒食節的產物,是河南著名的地方風味。饊子、麻花都是用鹽和麵,搓成細長條放入油鍋炸成的油炸食品,隻是麻花的麵條搓得比饊子粗,盤的圈數也少。麻葉也大致如此,隻是麵要擀成麵葉,還要用刀在麵葉上劃拉兩三下。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寒 食節不能動火,食物都要提前做好,饊子、麻花之類經過了高溫油炸的脫水,易於長期保存,而且,適合冷食。所以古代河南人多將饊子、麻花作為“寒食節特供” 食品。隨著時間的推移,饊子和麻葉成了端午節的必備,雖然和古人有所不同,但“逢節必吃”的傳統倒是原封不動的保存了下來。

饊子中,以開封饊子最為有名,杞縣人吃火鍋也要放饊子。麻花則以虞城陳店麻花、柘城雞爪麻花、汝陽八股麻花、民權麻花莊麻花和陝縣的大營麻花最為有名。這些麻花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常脆,掉在地上基本就撿不起來了。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大營麻花

其實全國各地都有麻花,天津大麻花應該是最有名的。但是在我看來,那不是什麽正經麻花,上麵太多的裝飾物:青紅絲、冰糖塊、芝麻桃仁,總有喧賓奪主的感覺。不如河南的麻花那樣樸素,來得實在。

一個城市、一個民族的曆史就這樣通過食物綿延了下來。河南的傳統糕點,綿柔、細糯的口感以及間或纏繞的青紅絲,讓遠離家鄉的遊子每每回味起來,絲絲都是香醇,每一口都是家鄉。

PS另附一些河南常見的“奶奶輩”老式糕點

芋頭酥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桃酥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梅豆角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花生糕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沙琪瑪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哈拉豆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馬蹄酥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貓耳朵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麻片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

老式雞蛋糕

舌尖上的味道,老式點心大pk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