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攀援的時代潮流導致兩級分化

(2022-03-27 09:30:18) 下一個

在莊子寓言篇講到楊朱去向老子問道,專門去沛縣問道老子,不遠千裏來到了沛縣,可是到了沛縣以後,聽說老子已經啟程,前往秦國去了。楊朱不敢怠慢。於是“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這個“邀於郊”就是抄近道抄小路。楊朱快馬加鞭抄近道走這個郊區的小路去追趕老子。一路馬不停蹄,終於在梁國,也就是“慧子相梁”的那個梁國趕上了老子。

莊子所有的寓言故事都非常深刻,之所以在這裏特別強調“邀於郊”,強調楊朱抄近道去追趕老子,就是在說明,楊朱是一個善於尋找捷徑的人,善於彎道超車的人,可是老子見了他之後,把他批評了一頓“睢睢盱盱而誰與居?”。帶了那麽多弟子,前呼後擁,然後不可一世的那種樣子,這是一種攀比之心。人一旦有了這種攀比之心,勢必會一路攀援下去,成為勢力之徒,而這種攀援附勢,隻會讓自己越來越舉步維艱,會讓你在人生穀底的時侯,也找不到反彈的機會。也找不到上升的機會,哪怕有明君聖主的有道之世,也勢必讓你更加忐忑不安,得不償失。

用莊子的話說:賢人伏處於岩穴之下,萬乘之君,憂栗乎廟堂至上。這都是人們這種攀比的結果,這種攀援附勢的結果,所以老子告訴楊朱“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當這個社會人人都在攀援的時侯,一定會引起這種兩級分化的狀態,而這兩級分化狀態之間,一定會形成一個空白,這個空白就是這些攀援附勢之人這些刻意作為之人,沒有觸及到的地方,這就成了無為之地。

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任何一個地方,隻要沒有人為的幹擾,那麽它的生態環境一定是最好的,莊子也把這叫做“丘裏之言”,它會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態平衡係統,一個不多,一個不少。這就是無為的力量,而形成的這種“真空”地帶,往往是那種攀援附勢之人所不屑一顧的,認為不值得去插手的,這才叫做“大白若辱”。而一旦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下,那就是虎入深山,龍歸大海,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穿池而養給,在這種狀態下,人人都可以“鹹其自取”,都可以按需所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真正的機會不是人為的,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攀援,也更不需要和別人進行攀比,一切的攀比都將讓你誤入歧途。

莊子在《列禦寇》篇說:造物主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真正的機會就是這種無為之境,真正的捷徑就是放下麵子,放下那種攀比之心。百裏溪飯牛而牛肥,能夠放下這種攀援攀比之心,能夠放下所謂的麵子,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尊,才能找到那種生命的尊嚴,這是莊子的尊生之道!莊子的尊生之道並不是愛麵子,而是回歸生命本來的樣子,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一切的機會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天道均衡的力量賦予的,所以說“造物主報人,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

莊子在《逍遙遊》篇說: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也,而後乃今培風,則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e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如果你能夠積攢自己的能量,不去憑借外在的力量,一定會有更大的天地讓你施展手腳,沒有障礙,沒有曲折,這叫“莫之夭閼者”。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放下麵子不是放下尊嚴!真正的機會,不需要攀援附勢。”)

https://www.ixigua.com/7078881969173758477?logTag=bc858b039aa9ecf3295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古有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這也是體現了,當政治化的兩極分化到一個極端的時侯,會出現的一種必然結果。

兩極分化出現在人文領域裏呢?就是婆和公鬧離婚的時侯。

婚是離還是繼續好好地過下去。這取於誰的覺悟高麽?都兩極認知了,都和覺悟高一點關係都沒有了。。還是這取卻於網破後魚都沒死,還要在一個湖裏海裏覓食的問題呢??

人以食為天?此時的國際兩極和人性兩極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麽呢??

物價飛漲,食物短缺,越演越烈,最後,公和婆沒功夫兩極分化了,好好地過日子了,這是哪門子的折騰原理呢。

當人為還是治理不了這個世界的時侯,就是天來用所謂的“無為”來治理這個世界的時侯了,這是唯一解決一種必然會存在的人文危機。因為站在人的角度上來看,就是一種真正的無為了,一切最後皆由天意來主持天地之間的萬世萬物萬靈之萬道!

危機。危機?沒有危機感,人們會自由到以為可以“無法無天”。有危機感,人們也會鋌而走險以致“無法無天”。這時候,中庸理論起作用了,太極陰陽來調和融合這種在有和無危機感之間的中間平衡狀態了。

如果人被造的就是如此矛盾體,那就有偏頗的時侯,人還是要回歸到本源上來,就是要找到自身的真理,最重要的人類本身真理。

誰能表訴一下人這個名詞的真理所含意義呢?

命名一個定義性質的詞匯,就是合理解釋出一個最貼近原意的一個顯而易見的語言表達過程。命名一個“人的真理”也是要解釋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一種對人類詮釋的理念。

比如,什麽叫“一視同仁”,我來說它一說,看字說幾句,先拿這句墊個底,眼裏心裏的一,無論看了多少個一,都成不了二,因為所有的一都是一樣的眼裏心裏的有一說一,看一見一,即謂“不二法則”。赫赫。

老二問題,輪到你了,如何解釋“人的真理”一詞呢?不二法則的對人的真理解釋是什麽呢??

人要是一生下來就把這真理都理解透了,那這一生會少走多少彎路和錯路呢,真就不必”老大圖傷悲了“,也還就不必”少時讀時不懂,懂了時已經老矣。”

算是拋磚引玉吧,此時“人的真理”這個原理還有待各方人士在心裏墊它幾墊,是輕於鴻毛還是重於泰山呢還是另有它解呢。。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這些理念都是人性之初的“根基”解讀。看似久遠,但是有很有地方,值得現代社會借鑒一二。

人心浮躁浮誇之性,古就有之。但在諸多理論家們的先賢著書裏,精華部分還有其中華文化之瑰寶之彩。

BTW,謝謝來訪。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諸子百家兩千年沒有發展,太過時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