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的時代潮流導致兩級分化
文章來源: 蓬蓽生輝的友人2022-03-27 09:30:18

在莊子寓言篇講到楊朱去向老子問道,專門去沛縣問道老子,不遠千裏來到了沛縣,可是到了沛縣以後,聽說老子已經啟程,前往秦國去了。楊朱不敢怠慢。於是“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這個“邀於郊”就是抄近道抄小路。楊朱快馬加鞭抄近道走這個郊區的小路去追趕老子。一路馬不停蹄,終於在梁國,也就是“慧子相梁”的那個梁國趕上了老子。

莊子所有的寓言故事都非常深刻,之所以在這裏特別強調“邀於郊”,強調楊朱抄近道去追趕老子,就是在說明,楊朱是一個善於尋找捷徑的人,善於彎道超車的人,可是老子見了他之後,把他批評了一頓“睢睢盱盱而誰與居?”。帶了那麽多弟子,前呼後擁,然後不可一世的那種樣子,這是一種攀比之心。人一旦有了這種攀比之心,勢必會一路攀援下去,成為勢力之徒,而這種攀援附勢,隻會讓自己越來越舉步維艱,會讓你在人生穀底的時侯,也找不到反彈的機會。也找不到上升的機會,哪怕有明君聖主的有道之世,也勢必讓你更加忐忑不安,得不償失。

用莊子的話說:賢人伏處於岩穴之下,萬乘之君,憂栗乎廟堂至上。這都是人們這種攀比的結果,這種攀援附勢的結果,所以老子告訴楊朱“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當這個社會人人都在攀援的時侯,一定會引起這種兩級分化的狀態,而這兩級分化狀態之間,一定會形成一個空白,這個空白就是這些攀援附勢之人這些刻意作為之人,沒有觸及到的地方,這就成了無為之地。

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任何一個地方,隻要沒有人為的幹擾,那麽它的生態環境一定是最好的,莊子也把這叫做“丘裏之言”,它會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態平衡係統,一個不多,一個不少。這就是無為的力量,而形成的這種“真空”地帶,往往是那種攀援附勢之人所不屑一顧的,認為不值得去插手的,這才叫做“大白若辱”。而一旦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下,那就是虎入深山,龍歸大海,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穿池而養給,在這種狀態下,人人都可以“鹹其自取”,都可以按需所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真正的機會不是人為的,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攀援,也更不需要和別人進行攀比,一切的攀比都將讓你誤入歧途。

莊子在《列禦寇》篇說:造物主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真正的機會就是這種無為之境,真正的捷徑就是放下麵子,放下那種攀比之心。百裏溪飯牛而牛肥,能夠放下這種攀援攀比之心,能夠放下所謂的麵子,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尊,才能找到那種生命的尊嚴,這是莊子的尊生之道!莊子的尊生之道並不是愛麵子,而是回歸生命本來的樣子,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一切的機會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天道均衡的力量賦予的,所以說“造物主報人,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

莊子在《逍遙遊》篇說: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也,而後乃今培風,則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e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如果你能夠積攢自己的能量,不去憑借外在的力量,一定會有更大的天地讓你施展手腳,沒有障礙,沒有曲折,這叫“莫之夭閼者”。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放下麵子不是放下尊嚴!真正的機會,不需要攀援附勢。”)

https://www.ixigua.com/7078881969173758477?logTag=bc858b039aa9ecf3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