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佛證得的境是同一個法身
2020年8月14日001-1-2五台山 禪花如伊整理
我們看世界的方式,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意認知的,六根是我們身體的器 官,但是我們認知世界的工具本身有先天的缺陷,隻能認知有限的境相,我 們現在用眼睛看,隻能看到這個屋子裏的東西。我們的見有一個特點,白天 我們能見到,夢中我們也一樣能見到,但是我們隻能見到緣起的境相,我們 見不到緣起的背境,換句話說我們分不清眼前是夢境還是現實。現在西方的 腦科學研究,在大腦相應的反應區用電極刺激,同樣能產生影像,被試驗者 的大腦分不清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的根識如果能分清楚真假,人就不會做 夢了,這個非常重要。
我們大家都做過夢,這是肯定的,如果我們能分清眼前是虛幻的話,我 們就不會做夢了,佛說我們的認知是顛倒夢想,換句話說,我們的認知都是 不真實的,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了。按佛的認知,我們連最基本的判斷能力 都沒有,所以佛覺知的世界和我們的認知是完全不一樣的。學佛要把我們的 認知定位在夢境,佛的認知我們叫覺知,以區別於我們的虛妄分別。佛的覺 知是什麽?我們這裏用生活的例子和夢境來說。夢境有三部分組成,做夢者、 夢境、還有落在夢境裏的你我。為了把佛的見地說清楚,我們講的夢喻不是 解夢。
佛看世界是做夢者、夢境和夢中人三個視角同時看,我們隻有夢中的視 角,夢中的視角是根境識,通過眼耳鼻舌身意來認知世界,根識和境發生互 動,產生認知。根境識的認知和我們身體器官有關,佛、菩薩的覺知是心境 識,我們依根識在夢裏認知不到夢境,佛、菩薩從做夢的視角和夢中的視角 看世界是兩重覺知,看我們這個世界是心識的變現,相當於觀眾看舞台上的我們,根識隻是舞台上的認知,隻有一重視角。學佛一定要把法相唯識學懂, 清楚了以後,我們知道菩薩不僅是一個好人,還能覺悟世間如幻。
大乘佛法和修學天道宗教不一樣,佛法強調智慧。佛教有一個詞非常重 要,大家一定要記住,就是覺醒。覺醒可以分開說,我們睡醒了也叫醒;覺 也可以讀成睡覺的覺,睡醒不是覺醒。佛覺有三個層麵,一個是根識的層麵, 我們現在的覺醒,醒在哪裏?醒在根識的認知,覺醒在人身這個載體上。覺 是通過人身載體來認知世界,進一步說菩薩的覺不僅醒在根識,同時菩薩的 覺也醒在心識能相,菩薩的覺知比我們要多一重,菩薩看我們的生活是舞台 上的真實,舞台的真實是在一定範圍之內達成,超出這個範圍就不真實了。
佛法要往深處講,隻能借用比喻,大家一定要跟上,真正的覺醒是一心 佛覺,佛覺我們也叫一心,大乘佛教有一個特殊的說法,佛說十方三世諸佛 共一法身,諸佛所證的境界是一個,這個非常重要。所有的佛證得的是一個 法身,同時還包括一切有情,大家都是一個法身。由於有這麽一個施設,我 們將來成佛證到的境界,也是現在諸佛所證,這樣講我們學佛就有意義了。 佛是我們的終點,在佛教中,我們所有人的終點是一個,佛證到的法身就是 我們將來所證的法身。如果佛證的法身和我們不一樣,那就不同了,我們學 佛的價值就縮水了。
我們根識的認知大家都有經驗,心識的境界就不同了,尤其你們搞藝術 的,每個人的審美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創作會不同,標準很難統一。佛教裏 有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教理有中觀、唯識、大圓滿,我們每個人眼中的世 界都不一樣,但是如果把這所有的差別放在境界裏看,就一樣了。因為從境 覺的視角來看,和境相的視角完全不同。比如我做夢,躺在床上的是一個人, 但夢境裏展現的有很多人,從做夢者的角度看,這些夢中人都是你夢出來的。 如果從夢中的角度看結論就會不一樣。我們的根識隻能分別境相,不能達成境覺,菩薩心識覺知是從做夢者的角度看夢中一切的顯現是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