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法得有法緣
隔見如隔山。一般人好不容易有個見,他就封閉了,沒有辦法向上。所以一向上、一打破,就像四料簡,你把他的境去了,他就完了。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兒。
你先不要著急,先把自個兒得弄清楚,以後這個法得有法緣。沒有法緣,釋迦摩尼來了也不成。你看彌勒講經的時候人壽多少、講多少回,釋迦摩尼講經的時候人壽多少、講多少回,都有一個因緣法。世自在王如來講多少劫,世壽多少,不一樣的。佛佛都一樣,但緣不一樣。
大象帶瓔珞,羅漢托空缽。羅漢托空缽,他沒有緣,他開悟了,他講沒有人聽。大象帶瓔珞,就是有福報,幻化瓔珞、寶石,一個畜生戴的比一個富貴家庭的人都多,隻修福不修慧。隻修慧不修福,就羅漢托空缽,走哪兒去沒人護持,供養。
什麽是供養?飯是供養,我這兒講課,你坐著聽,這也叫供養。我講課沒人聽,就沒人供養了。供養是反著的,你來聽課也是供養,法不孤起,因緣而生。所以你看佛剛開始帶來的弟子實際都比佛高,來捧場的,那菩薩原來是佛的師傅,菩薩、聲聞羅漢都來給釋迦捧場,這釋迦說的,說這幾個菩薩的弟子久遠劫以前都比他厲害。捧場,為什麽?凡夫捧不了這場,沒有無為法的緣。講法、說法也不是那麽簡單。
我講你們都愛聽,這是不可思議因緣。要換個地兒,你講再好他也不聽。過去出家人一定要修施食,施食二十年以後就有人來聽講課了,給小鬼施食,要不沒聽眾。
阿彌陀佛大願接引超越阿賴耶識
以後慢慢的轉變,不是純講理,一定帶著事講。你講理,理弄清楚弄不清楚,沒用。黃老講的,《法華經》、《華嚴經》很好,不如《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有個接盤俠,接著你。《法華經》裏龍女成佛跟你有什麽關係?你連不上、夠不上。華嚴境界很高,跟你有什麽關係?你望塵莫及。帶業往生,是無量壽沒有退轉直至成佛,他接盤,這是最大的方便。
帶業往生不是依阿賴耶識而說,是依阿摩羅識而說。依阿摩羅識才有橫出,依阿賴耶識沒有橫出。
講理,你的理還不透。因為你的理沒有分出層麵來,你的事兒就不可能分出層麵來。所以這次講《大經解》了,我就要重新講一講,唯識是唯三種識,所以才有橫出。要是在阿賴耶識裏橫出不可能,要三大阿僧祇劫。為什麽不是阿賴耶識,因為不曆中有。阿彌陀佛大願接引超越阿賴耶識,所以必須信仰,必須要發菩提心。因為不是阿賴耶識接引,你要發菩提心。
(淨土)為什麽唯一心識?十方諸佛共讚。一心識一定是講十方諸佛,這就攝受十方諸佛了。阿摩羅識,普賢、文殊也發願往生,普賢、文殊一定是涅槃界,一定是無生境界。而且上上含攝下下。一心識接引,阿摩羅識接引,阿賴耶識也能接引。阿賴耶識能接引,但他不叫橫出。
學:阿賴耶識是怎麽接引的?
師:阿賴耶識是帶業,嚴格講就不叫接引了,落中有還是生滅。阿摩羅識是無生境界,沒有滅,自然就不會退轉,沒有生因哪來的退轉?你講的理還是不透。所以不要小看一個凡夫,因為你的理不透,他就會生疑,他疑在哪?你講的不嚴謹、有漏洞,所以他才有疑。你講的嚴謹,沒有漏洞,沒給他留一條縫,他自然而然的就信了。他的心就一向專念了,你講的不嚴謹、有漏洞,他不可能一向專念。
淨土啊,不要以為你看懂了,早著呢。
學:黃老說不要求一心不亂,就是一向專念。
師:那是對於凡夫來說,但是為什麽可以有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同時還要讀誦大乘。
學:他說一向專念之前是發菩提心,然後才能一向專念?
師:菩提心非阿賴耶識所攝,發菩提心就能橫出了,可以不經曆阿賴耶識。什麽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個體,個體是生因,所有罪福,最大的罪,最大的分別是生因。最大的分別就是因,你有生因才會分別。你分別什麽?分別不同的生因。有錢是有錢的生因。有智慧是有智慧的生因,都有生因。有智慧能講出有智慧的理由來,也能講出我沒有智慧的理由來,因為有生因,要沒有生因你怎麽說這個?自然就平等了。
阿賴耶識見不到共一法身,每個阿賴耶識是每個的因。所以宗喀巴不講如來藏,緣生性空,他講緣生,不講體生。玄奘不講如來藏,玄奘講阿賴耶識。實際小中觀也講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和唯識今學是一個見。
最大的無明就是生因。
學大乘得接受七識、八識的存在
學:《仁王般若經》就是講的體生了?
師:《仁王般若經》是報身,講境生,《仁王般若經》十地菩薩每一地都是在境界中達成,是講報身的。阿賴耶識是身智界,阿摩羅識是界智身,一心識是智界身。隻在阿賴耶識裏可以講眾生,因為有不同的生因為眾生。阿摩羅識沒有眾生,阿摩羅識屬於涅槃界,無生哪來的眾生?
但是無生還有一個定義為無生,還有一個觀察者。到一心識自生自顯自圓滿,沒有觀察者,所以說為性相用。有觀察者是屬於體相用,緣生隻是相用,連體都沒有,不講體。唯識今學不講體,必須轉識成智。所以個體上的說有問題。轉識成智,識是智的因,不對。生怎麽能是無生的因?無生的因是生?這不可能。生一定配備著六識,無生一定配備著七識,是境生。一心識一定離言說,就是沒有你判斷的資格,這裏沒你。一心嘛,法界是自生自顯自圓滿。所以講淨土,淨土所有東西都能攝受,所有理也能攝受。但是理要沒有講明白,你本身就沒有,空性講的好,最後還是宗教哲學,還是你的,是觀察者講,說白了還是依正理。
為什麽法報化三身?根識永遠不可能,因為色身是根識,根識是有,而且是個體的有。根就是有,根識是依有而建立的識,那你還學佛,學什麽?支撐你的識是根,這根要壞了你就沒識了,老了就糊塗了,你還學什麽?七識不一樣,七識不在根識裏。學佛、學大乘得接受七識、八識的存在。七識不在眼耳鼻舌身意裏,也不在地水火風裏。即不在地水火風裏,你不能說他生。因為生是依於地水火風來說,他不在這裏邊,你怎麽能說生?他是生,但是這個生不是你認知的條件裏的生,所以它不存在解脫。因為無生的因不是生,他有什麽解脫啊。所以真實的大乘佛教自解脫自圓滿,沒有解脫這回事兒。根本就沒你,你解脫什麽?所以說你看這生命的背景,一層一層都得給他講清楚。不僅是理,還要把事兒講出來。
學佛天道不能去掉
所以體相用這個(層次)不能去掉,天道不能去掉。你得過渡,你得過去,直接蹦到一心你蹦不到。你說了也跟沒說一樣,因為是你說的,一心變成根識的一心了,還是根識。最明白的就是狗食盆裏邊的肉還是狗食。按學術講你記不住,說狗食盆兒裏的肉你就記住了。這塊肉很好,擱狗食盆兒裏就是狗食。再好的空性擱在根識裏就變成根識了,就不是空性了。依根識不用說,你認知的東西都是空,但能認知的你不空。這就麻煩了。
學:所以說必須得錯開境。
師:錯開境,理上必須得建立不同的機理。無生一定有無生的機理,同時有無生的境,所以有涅槃境。必須得有涅槃境。涅槃境裏不是沒有生,涅槃境的生是境生,不是緣生。所謂的境生不是境相之間的生,所有往生涅槃境裏邊的行人並非男女而生,不是爸媽生,說為無生。就跟孫猴兒似的,從石頭裏蹦出來,孫悟空的爸爸是誰?無生。石頭隻能生石頭,石頭怎麽能生出一個猴兒來呢?同樣,蓮花隻能生出蓮花,蓮花裏邊兒怎麽化生出一人來?
學:以無生來講空性,不是依緣生來講空性。
師:依緣生怎麽講空性?能緣的是有,所緣的是有,中間因緣也是有,怎麽就緣出一個空來呢?
學:龍樹菩薩是直接談緣生吧?
師:龍樹論集很多,裏麵還有讚歌,還有很多沒有翻譯,藏傳佛教有翻譯。龍樹的二論《七十空性論》、《六十正理論》裏也有,不是沒有,隻是你沒看。
學:這個學過了。
師:你學過了,比如說和我們三論宗就不一樣了。
學:《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師:和棲霞寺就不同了。棲霞寺的人肯定跟你說有這就夠了,不用講了。因為他認為鳩摩羅什的翻譯就到頭了,不知道《中論》裏還有一些東西是鳩摩羅什的翻譯裏邊沒有的。對他來說,他沒有說錯。
那妙靈也講了,三論宗,但是從緣生來講性空。從緣生來講,這房子是磚瓦木石湊成的。這房子都是因。夢裏的房子也可以這麽說,但是夢裏的房子你沒法這麽說,夢裏也有房子,但不是用磚土泥石蓋的房子,你躺那兒就有房子,這房子怎麽來的,不知道,都是無生。躺這兒進入這夢境裏邊兒,這境裏邊兒山水怎麽來的,不知道。夢裏逛商場,商場怎麽來的?不知道。
學東西得要問,即使佛說的也要問。你想不通了,他一定不是佛說的。佛的思維一定比你要縝密,而且他的思維是立體的,你是平麵的。你不可能給佛說的說漏了。還是那句話,你明白的都不是佛說的。你們都有導讀,你們的導讀不是佛說的。佛一定不這麽導讀。相似就行了,也沾點邊兒,因為我們是重在參與,就是一個方便。你導讀的,你是說圓了,聽也聽圓了,但是什麽問題沒解決,跟沒有導讀一樣。我們導讀了,但是什麽問題也沒解決,但是佛經可不是。佛說完法以後,所有聽眾都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而且在座的人得四果、得不同的見都有,等於每回講課都解決問題。我們導讀沒有一個解決問題,你自己的問題都沒解決,為什麽?你連問題都沒發現,你隻是自說自唱,自己圓了。
學:是現在人的根器不行了嗎?
師:因為你意識不到,你以為你說的是佛法,實際你說的根本就不是佛法。凡是你懂的,你覺得能說的,都不是佛法。為什麽?因為你說佛法的時候,你沒有錯開境,你沒有依生命的實相而說。生命的實相含攝現相,這個你沒有講。你先講不同的境,先講差別,再講不異,然後再講一心,你沒有把他的六識的狀態一點一點帶動過來,就直接蹦出來了。你導讀做完了,什麽問題也沒有解決,那你導讀的是佛法嗎?佛經裏講每回講完了就皆大歡喜,多少人得阿羅漢果、多少人入無生……
為什麽呢?因為他有不同的境受、有攝受,我們的知道都是名言的知道,沒有實際的覺受,就是我們沒有進入佛說的境裏去講。我們認為我們的根識就能契入無生,我們認為無生的因是生,這是不可能的事。你講的緣生因緣法,你的因是根識認知的有,緣是根識認知的有,這裏邊跟空性沒關係,但是最後你得出一個空性見。
學:如果我們當中有一個人聽明白了,他能夠……
師:從你來說,第一你沒聽明白,第二你沒說明白。從某種意義來說,你說了跟沒說一樣。但是即使是你說了跟沒說一樣,反而契合發心。
學:你反正從來也沒說對過……
師:你從來也沒有錯過,不可能有錯。無生怎麽能有錯?所以王老師坐在這兒,人畜無害。這是我們學校的長老,建校的時候就支持,屬於開創者。
學:慚愧的不能再慚愧了……
全佛是心 心外無佛
這次要仔細琢磨琢磨。我們這次為什麽要講淨土?因為有十年的教理鋪墊,然後就要說淨土了。這樣講淨土才能跟淨土至少能夠相同、能神似。否則你講的都是你認知的淨土。
我們這念佛、學佛的老師這麽多,但是對淨土沒有懷疑的沒有。為什麽?因為我們淨土跟自性沒連在一塊,淨土和一心沒連在一塊。你看《淨修捷要》都是一心。所有的有情無情不可能在一心之外建立。既然是一心淨土,就沒有來去,當下就是。因為你沒有理解,沒有把這事兒理解,僅就理上來說,所以永遠有疑。有疑,你講的淨土就不是淨土,你講的阿彌陀佛就不是阿彌陀佛。你講的隻是相似的佛法,講和沒講一樣。反而你會覺得自己很殊勝,總覺得自己對,其實就你不對。因為你說的不是淨土,反而別人都在淨土裏麵,別人聽不懂你說的,你還說人家不理解。什麽事情都經不起推敲,一推敲就根本不在了。
學:大龍老師已經陪我們玩了十幾年了。
師:這十幾年,我們每一次講課都是在之前的提升,從來沒有重複。你看一看這十幾年的東西,每一次都是比之前的又有一些提升,越來越接近實相。你跟不上是另外一回事兒。
這次來還是很高興。我們講的東西,一定你們自己知道它的份量,而且不是道聽途說,不是從別的地方借過來的。因為別人沒有這麽說的。但是我們說的也不是自己創造的,都是依佛的經教。還是要好好學。
你是依根識而說,根識還是實有,實有怎麽可能(不壞)?根識到一定時候就壞了,你年輕時候也沒這麽老,你也不喘。依根就是這樣。所以宗教的背景必須得依心識,學佛要依心識。根識講不通,要是硬講通了,反而不是了。根識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佛法),必須得轉依(心識)。根識理解了還不如不理解。根識不理解還好,根識理解了就麻煩了。不是根識的事兒,你根識理解了?
學:根識理解不了...
師:不是。大部分根識理解了。現在所謂的很多大德學者都從根識這兒把這事兒講清楚了,所以佛說末法時期是魔來說法。這不是根識的事。我總是說,一定要明白《大般涅槃經》講的就是一個事兒,佛到底死沒死?就是你到底死沒死?你死,是什麽死了?你沒死,是什麽沒死?《大般涅槃經》沒講報身,就是一個法身、一個色身,它叫色身為食身。食身死了,法身沒死。你總是在食身裏麵倒騰法身,不可能。食身和法身是同時存在的。
學:既然我們不能理解,搞不通,為什麽還要寫作業呢?
師:慢慢兒來,帶著你玩兒,讓你種個因。我們慢慢給你講,剛開始你模仿,先建立教法的方便,就跟學外語似的,慢慢會把這個境給你帶進來,然後再跟你講怎麽錯開境,依什麽能夠契入,將來都要講。
臨命終時與禪宗打七
為什麽淨土佛能接引?什麽時候接引?淨土經典裏麵講的非常清楚,臨命終時。為什麽要臨命終時?臨命終時會發生什麽狀態?四大會壞,根識會壞。根識壞了接引什麽?而且佛菩薩現前還令心不亂,是令你的根識不亂嗎?根識壞了。為什麽能令心不亂?普通人臨命終時,你記住就可以了。對學佛的觀修境,臨命終時不一定非得在臨命終時發生,現在也可以發生。臨命終時能做到什麽?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隻有在臨命終時可以發生。臨命終時,這就是我們的打七。我們現在念佛七之後還有忙碌,沒有,你已經斷了。
禪宗的七還沒講呢。為什麽禪宗打七之前叫告生死假?臨命終時嘛,因為你得造這麽一個境。你別非得等死了,你活著的時候也可以想象臨死的時候,可以重複這個場景。比如演員嘣一槍打死了,你這什麽也沒有,那觀眾看也沒死啊,是觀眾認同劇情裏的演員兒死了,才悲傷、才流淚。悲劇嘛。你表演的沒死,挨棍子不疼、打一槍沒死。沒挨棍子,不可能產生悲的共鳴。祥林嫂要不演出那個悲情來,祥林嫂就沒什麽可憐的,那不對。你可以想象臨命終時,你可以作意為臨命終時,這就叫克期取證。但是你得把臨命終時的狀態完整的表現出來。所以修禪、學佛都是“死”字掛在前麵,和“拖死屍的是誰”是一個道理。你死了以後再來的生,那就是無生了,這境就錯開了。依根識見不到這種境,見不到分段生死,見不到變異生死。你把這個境結束了,就等於你睜著眼做夢。
學:在我們這兒沒有變易生死。
師:有啊。你看現在跟過去的照片兒一樣嗎?不是變異嗎?十歲時候的小衣服你現在能穿嗎?我們每天相貌都在變。實際從生物學上來講,你已經不是過去的你。怎麽不叫變異?一定是變異。因緣而生。中觀講沒有一個獨立不變的東西。分段生死是就輪回來說。整個生命一期叫分段,從輪回來說叫變異生死,這是我們粗的說。輪回嘛,有過去世、有將來世,都是你。過去世你是狗、現在世你是人、將來世你是天人,這是變異。輪回嘛,有六個平台。這是粗說。
實際就你現在來說,既是分段、也是變異。我們是大概這麽講,在根識這認知都沒有用,這都是根識認知的,一點意義也沒有。你根識沒壞的時候,你不知道壞了會發生什麽。就跟你以前不喘,你根本不知道喘是什麽樣。你現在想一想你不喘的時候的狀態。
所以我們講不同的境。講生命的實相的時候,必須得錯開境。不錯開境,你理解不了。理解不了,你的狀態就不一樣。你說你開悟沒用。一旦你錯開境了,你的狀態一看就看出來了。比如,這個人要是失戀了,你一看就看出來了。世間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一看就看出來了。人都帶著相。開悟的人至少能感覺到地球自轉,我們感知不到,我們和地球同步。就跟你在火車裏麵感覺不到車的運動,車廂裏麵是不動的、外麵是動的,因為你和車同步。同步你怎麽能見到空性?你跟有同步,能見到空,不可能啊。你隻能不同步,那個不同的覺才能生起。你同步了,你的覺已經是果了。
那我是不是得真死一回?不用。因為有觀修境。對於有智慧的人,有表演才能的人,有自我暗示能力的人,就可以這麽做了。比較愚笨的人,臨死的時候也會出現。四大壞的時候他還記著念佛,那個時候七識就顯現了,自然臨終時畢竟得解脫。七識是審而且恒,六識是審而不恒。七識一起來一定是恒,恒就是不亂,亂就不能叫恒了。所以說佛菩薩接引你也對,你自性的一心識接引也對。因為佛菩薩是心識的變現,這都對。
根識有一個習氣,不是你相信不相信,因為這個境沒現前,對於你來說沒用,說了跟沒說一樣。但是你是決定要死的,所以說不同境顯現決定要出來、一定的。嚴格的說,密宗不是他力,還是自力。法性解脫,認知法性還是自力,因為相依。
真正的他力是上上含攝下下
真正的他力是上上含攝下下,不需要外麵,自己的心識自然能攝受根識,而且不是理是事兒。當你心識攝受根識的時候,你根識沒反應,你做夢的時候床上的你有反應嗎?沒有反應。你被攝受了,你有什麽反應?夢是七識的境,不是根識的境。心識攝受根識嘛,所以床上的你跟死豬一樣。夢裏是變現、是七識的境界,感知是七識的感知,做夢的你沒有感知。
你是根識。這個修不是修你的根識。根識修根識沒用。
你這境一直就沒有錯開,所以你一定沒有錯開境的覺受。沒有覺受你自己會欺騙自己,好象有覺受了,所以你跟大家講你的覺受。
告生死假就是把你放在臨命終時的狀態,十念就得生。真正放在這個狀態,十念就能開悟,十念即得往生。往生是什麽?往生是生無生。你放在那個境裏,十念你就能契入無生境,甚至於真正能作到一念即得生,一念就能契入無生。但你沒到那兒,那就單說了。你躺在床上無念馬上就契入無生了。每天都在開悟啊,你不知道啊。
學:不覺而已……
師:這覺和不覺不是你定,和你沒關係。和你沒關係為什麽還會發生?就是你後麵還有一個東西,那就是七識定了。所以這就可以證明七識的存在。跟你沒關係、又跟你有關係,這就證明了七識的存在。
所以,開悟一定不是新得。每天睡覺都開悟,因為每個人的夢境都是無生的境,每天都悟入無生。在三大阿僧祇劫裏,每天都悟入無生,但是你不知道。這是說白天黑夜。然後再說一呼一吸之間就契入無生了。每個一呼一吸之間你都契入無生了,但是你還是不知道,但是你卻能跟別人講怎麽能契入無生。知道什麽是顛倒夢想了吧?知道什麽叫虛妄分別了吧?你說對待這種狀態,你用什麽詞來形容知道嗎?這已經是很客氣了。這叫虛妄分別。
學:我們睡了醒,醒了睡,為什麽能相續呢?
師:相續是你定的嗎?你說你的身體是你的,那這細胞的新陳代謝是你定的嗎?身體這麽多係統,是你定的嗎?你定的了嗎?消化道裏頭很多細菌、大腸杆菌,各種酶你產生的了嗎?這些是你定的嗎?什麽都不是你定的,但是你卻把它認為都是你做的,這不是虛妄分別是什麽?真實的你沒找著,你卻說真實的你一定要開悟,這不開玩笑嗎?你說的根本跟真實挨不上。所以我們說重在參與,隻能說到這兒。
學:找不到你,沒有一個我在……
師:你要知道無我就甭修了,就結束了。無我,你修的什麽呀?你僅僅光這麽想沒用,因為這都是根識,不僅沒用而且造成一個錯覺,就是無生的因是生,智的因是識,因為轉識可以成智。完全不同。
什麽叫相續?什麽叫無明?就是把兩個根本一點兒關係都沒有的還扯上關係,這叫無明。十二緣起沒有一個能成立的,在你這兒卻能成立,而且深信不疑。
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經》裏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