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01 西方淨土凡聖齊收的機理 過去顯乘不知道這個,密乘裏邊有男女雙運是公開的。我們一直抨擊男女雙運,跟我們的價值觀有些不同。實際男女雙運是有上降智、下升智,上降智水大是白菩提,下升智火大是紅菩提,他是這麽一個結合,人家是有人家的機理,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但是密乘說,所有人要成佛必須到色究竟天得十方諸佛的灌頂以後,要進行三灌,三灌有佛母,然後四灌成佛,這是密續的說法。很多的顯宗的人就鬧不清楚了,學佛是不是必須得經過這個?按照密續來說必須得經過這個,這個繞不過去,沒有這個法你就不能得到最終的成就。 但是我們這次要講的不一樣,為什麽?因為大唯識實際是含攝阿賴耶識,同時含攝阿摩羅識。阿賴耶識是八識,阿摩羅識是九識,阿賴耶識代表生滅輪回,阿摩羅識是涅盤,還有十識一心識。這些都是有出處的,不是我們自己編的。整個密乘的教法實際是第八識的教法,在九識的有情不一定要經過男女(雙運)。所以說如果必須得經過這個,那沒有辦法,那就得做這個。如果不是這樣呢?生命的後邊還有更大的背景呢?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過去認為五方佛的施設是最高的,包括老和尚那邊,包括這個準提呀,包括有五方佛是最高的。五方佛是依著我們賴耶境界建立的施設,這裏邊講的阿彌陀佛按五方佛來說隻是西方蓮花部的。實際真實的講法不是這樣講的,因為阿彌陀佛這個境含攝法報化三身,實際上就等於是三根普被、萬聖齊收。按五方佛來講,這裏麵有毛病。如果他僅僅是阿賴耶識,他隻能收凡夫,像文殊啊、普賢啊,臨終不是也發願要往生淨土嘛,這個就收不了。 實際(阿彌陀佛)不僅僅是阿賴耶識,同時也是阿摩羅識,同時是一心識。我們講這個萬聖齊收的機理,以前沒有講。從這個角度來說,阿彌陀佛的願力不是僅僅以五方佛的施設歸蓮花部,當然蓮花部可以方便說,但是這個隻是在阿賴耶識的境裏邊的一個施設。就是阿彌陀佛同時也在他之上阿摩羅識的境裏,就是涅盤界,同時也在涅盤界之上,在一心識,所以阿彌陀佛不僅是佛菩薩,最後還有一條就十方諸佛共讚,所以是一心識。 往生淨土不曆中有 淨土裏麵特別提到往生淨土可以不曆中有,就是淨土的人不一定非得需要男女去結合,因為是蓮花化生,所以就沒有必要非得經曆密續要求的三灌、四灌。我們現在不是站在道德上說,不是說這個男女雙運跟我們這個道德相礙,不是。我們是從佛教的機理來說,因為淨土特別提出往生淨土不曆中有,這是經文上說的,而且在淨土裏麵是蓮花化生,不是通過紅白菩提(的雙運)。 不僅淨土這樣說,大圓滿也這樣說。敦珠法王特別談到大圓滿不屬於密續,就是蓮花生雖然有密續的傳授,有這種智識雙運的修法,但大圓滿不屬於智識雙運。這是寧瑪派,我們這塊和寧瑪派還是很近的。談上師親口講,這是真實的密宗的最高代表,咱們先不提東密。在密宗來說,現在公認真正代表密宗最高的是大圓滿。大圓滿特別提出大圓滿不屬於密續,這是第一。淨土不曆中有也不屬於密續,就是(淨土往生)不必要經過這種紅白菩提的雙運,同時也不必要經過在色究竟天的三灌和四灌,三灌和四灌隻是阿賴耶識的一種說法。阿賴耶識其實是第八識,上麵還有九識、十識。 禪淨密,接著講禪宗。禪宗在達摩祖師特別的講法就是:佛法非從人得,那就是說禪宗也不屬於密續。密續當然很殊勝,密續有一些修法,包括氣入中脈確實能夠在我們識境裏顯現出一些非識境的東西,但是從解脫這個角度還不是,而且不太適合於大部分人。如果要依這個次第修,就得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但是淨土特別講到橫出,橫出是什麽?不用修阿賴耶識,通過阿摩羅識直接就可以出來。所以淨土真正殊勝的地方,就是不用經曆三大阿僧祇劫,而且可以帶業往生。 對於帶業往生,有的宗派也有一個問題,因為各自是站在宗見上來說,他們認帶業往生,有業就是還有生滅,所以淨土還屬於識境,不是真正的(解脫),那這不一定。帶業往生隻有大唯識特別提出來,因為上上含攝下下,這個也符合華嚴的十玄門。就是十識能含攝九識,同時能含攝八識。從下下來說不成,業嘛你總得消,八識的業。在九識涅槃界,因為涅槃是不生不滅,涅是不生、槃是不滅,涅槃界裏沒有因果,它是無生境。涅槃界跟阿賴耶識的因和果不一樣。涅槃界是攝受(輪回界),就是無生界是攝受有生界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的帶業往生,不過是把我們的無明境放到佛的境界裏麵去了,在佛的境界裏邊沒有我們的生因。 國無女人是沒有生因 淨土說沒有生因,這體現在哪裏?國無女人就是沒有生因,這個生是境生,是從一心這兒接引。 淨土裏有三個願非常秘密,一是國無女人,第二轉女成男,第三蓮花化生,它有次序的。很多古代的人對這個都理解錯誤。國無女人,淨土沒有女人代表什麽呢?不是說女人業很重。女人在我們這代表生因,因為女同誌能生孩子嘛,誰不是媽生出來的?所以女人代表生因。國無女人是在淨土裏沒有生因的,因為淨土所有一切都是背景,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可不是說淨土的男女(結合)然後生出來的孩子,不是。所以淨土國無女人,這個女人是代表生因,在淨土裏邊所有東西都不是緣生。 轉女成男為什麽?因為女同誌能生。所以在釋迦教法裏邊,後來阿難祈請,佛同意了,有了比丘尼,但是教法的正法減五百年。為什麽?因為女同誌入生因就很難融入背境,很難趣入無生。因為她真能生,我們都是媽媽生的啊。轉女成男就是從緣生的見轉到背境、轉到變現的見,從相依轉到變現,是這個意思。不是說女人比男人的這個執著要大、業要深,不是不是。阿彌陀佛的本意不是這個。為什麽國無女人?是就我們來說,因為我們這個界,繁衍都是雌雄是吧,那一定是女人生的,沒有說男人生孩子的。國無女人就是沒有生因,這是大唯識特別提出的,這麽大家一看就明白為什麽國無女人,因為沒有生因嘛。 為什麽就不退轉了?嚴格的說,最大的無明就是生因。因為有了生因才有善惡、才有分別。沒有生因哪來分別?所以說生滅的是輪回界,涅槃是不生不滅,是無生的境界。但是這個生跟無生,不是說生就有、無生就完全是空,不是。我們的生是什麽?是境相的生,就是相和功用,但是沒有加入到背境。天人的生是什麽呢?是體相用。體就有了背境了。我們現在談到生,比如談到您的孩子時候,生孩子確實是隻是談到父母。天人談到生的時候,不僅談到父母,也談到地球,談到體了,叫體相用。那麽到佛的生呢,談到什麽?就叫性相用。性就很抽象了,說為自顯。體還有一個具體的東西,比如我們說背境,剛開始上來講性不好理解,講背境就好理解了,地球是背境,虛空是背境,這就好理解。但是真正再上一步到一心的時候就不說體相用了,說性相用。 整體的這樣說淨土為什麽殊勝?第一淨土能夠含攝,在我們這兒認為的生,換到涅槃界,這個生是境生,是境中的生,就是夢中的生。如果你在醒位看夢中的生,生跟無生是同時的。這樣的話呢,它可以做到什麽?就是深般若可以不壞五蘊而說空,不壞生滅而說無生。所以它是很深的。 這次我們特意把這個事情說清楚。因為過去禪宗的祖師禪在漢傳佛教是最高的,後來為了各方麵的關係,到清朝的時候為了打壓漢人,所以在祖師禪上麵加了一個秘密禪。我們學過秘密禪,比如說唐密等都叫秘密禪。祖師禪是傳佛心印,本來是無上的,如果在上麵再加了一個秘密禪,那無上就不成立,佛的心印就不成立,當然這是教法的施設。秘密禪講的地水火風跟細身有聯係,確實能夠在夢境中、在我們的幻化境中能做一些改變,但是這個和真正的解脫、和真正的突破幻相那還是兩回事。所以神通在佛教裏邊屬於輔助,不是真正的正確。 所以我們這麽講,就是現在目前來說,對於一般人來說,修禪定想解脫很難了,修密乘想解脫同樣也很難了。在這個時代隻有修淨土法門,因為淨土是從一心這兒接引,密續是從九識那接引,一般的從八識那兒接引,所以他力量不夠。另外一般的人條件也不充足,不是說這幾個法不好,不是說準提不成,或者是修密法不好。這些法是對於少部分人,對大部分人沒有因緣能接觸到。當然對能接觸到的,法法是一樣的。所以作為普度來說、作為整個的佛教從機理來說,淨土是最好的。所以佛說到最後隻有《佛說阿彌陀經》留世,嚴格的說淨土法門可不是(隻有)老太太能念的,他不僅是有八識,他也有九識,還有十識,所以它是最高的。 現在這麽講,不是說密乘不好,我們這麽講是要重新把這個位置端正一下。不是說你看人家這個五方佛裏,阿彌陀佛隻是蓮花部西方的,隻代表口,不是不是。是有這個部分的內容,因為密乘裏邊所有的法本,比如說有蓮師的法本,有化身的教法,有報身的教法,有法身的教法,層次是不一樣。所以說不能用密乘的教法把淨土法門僅僅歸在化身的教法,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從《佛說阿彌陀經》經文裏邊看,它不僅超越了化身,同時也超越了報身,這裏邊十方諸佛同讚,他是法身,像文殊、普賢,臨終時候都發願往生淨土,那他一定是超越報身。同時凡夫、包括這些五濁惡世(眾生)帶業往生,臨終一念也能往生,同時他也超越化身。所以不是說僅僅把他定位為化身教法,這不是方便說。 這個教法跟大家整個講一下。另外呢百花齊放,每個次第的教法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對於我們想一生解脫的,你學次第的教法現在已經不太契機了。確實,你看不是說(隻有)漢地佛教沒落了,大部分都成了旅遊點,藏傳佛教實際同樣。我們接觸過很多的藏傳佛學院比較高級的仁波切,他們連大中觀的見都不知道,他們也沒落,不是說隻有我們漢傳的沒落。而且藏傳佛教說漢傳佛教沒有修行,不是說漢傳佛教念佛叫修行,因為藏傳佛教認為的修行隻是細身為修行,比如修氣脈明點,這叫修行,念佛、禮拜這隻是前行,所以他們說漢地沒有修行,是因為漢地沒有細身的教法,不是說我們沒有念佛,他們的修行是專職的。但是即使是密續,在藏傳佛教中依密續解脫的很少,像宗喀巴這樣的大成就者也是在中陰才得解脫,一般的人就甭說了,包括地球上的人都很少了,但是他也僅僅是在中陰才得解脫。當然是他們自己這麽說了。活著的時候能解脫,那就比宗喀巴要高的很多。所以真正記載(密續成就的人)鳳毛麟角,這個不太適合於大眾,另外還有地域文化的問題。 內在一心外顯就是阿彌陀佛 真正普度的就是淨土。但是我們對淨土理解比較低,淨土不僅要超越顯乘,同時淨土的機理也超越密乘。不僅在顯乘之上,也在密乘之上,同時也能夠離言說,是佛的境界。 我們隻是去做就好了。因為從究竟講,我們都在佛的變現境裏。你不用去,你本身就在這兒。沒有一心的變現,世界不可能顯現。因為佛經裏說一時佛在哪裏一放光,十方世界就出現了,這已經把這個講清楚了。一心,外邊來說是阿彌陀佛,內裏邊就是我們的一心。一心是攝藏的,沒有顯現,但是沒有顯現不是說不存在,我們內在的一心外顯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這個就是信仰了,這個沒有辦法給您一個回答。但是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你跟阿彌陀佛須臾不可離,從來沒有離開過,不存在你去不去。所以真正的淨土也有四句偈:“去則決定去,生則實不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是淨土,就是去你一定去,但說你生在淨土,沒有。為什麽?因為他是一個,你怎麽生?說你見佛了就等於見自心了,你自心本來就在那,你是自己見自己,這怎麽說?這個是究竟的講法。這個不是說您不理解,我們都不理解。因為你幹嘛我也幹嘛,因為我們都是依根識在學。但是有一個不同,這也是我這次要講的,實際真正的極樂世界往生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臨命終時”,十念往生是臨命終時,這個多被大家忽略了。 你臨命終時的時候念佛會出現一個什麽狀態?和你現在念佛有什麽不同?現在念佛我們是依根識而念,根識的六個識是平行的,你不可能專注。就是你念佛的時候,旁邊家裏人叫你,你不可能聽不見,因為它是平行的。你能聽見家人叫你,同時你也能聽見自己念佛,不可能專一。但臨命終時不一樣,臨命終時四大就壞了,這個時候你還能念,那麽這個時候的念就是都攝六根的念,這就跟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通了。 臨命終時你馬上要死了,已經見到棺材了,不是說不見棺材不落淚嘛,那已經見到棺材了,有的東西已經在壞了,沒有生的希望了,這個時候恐懼就出來了,你就沒有機會想別的了。這個時候有人叫你念佛,那就是唯一的一根稻草了。這個時候的念佛,就不是根識的念了,它可以都攝六根。所以這個時候的念佛實際是七識來念,七識的這個念就能做到一向專念,而且能夠做到一心不亂。一向專念那時候就能見到佛來接引了,同時還有一句話非常重要,佛帶著菩薩接引的同時,“加持行者令心不亂”。因為佛來是一心,一心就可以加持七識、加持六識,實際是你的自心加持自己。但是這個發生都是在“臨命終時”的時候,就不是六識做主了,因為他做不了主,開始壞了,正是這個時候。實際這個教法跟中有的教法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修密法的中有教法,也是在這個轉換期間,原來你執著的東西崩潰了,沒有那麽執了,那光才顯現。為什麽宗喀巴能在中有裏邊成佛?因為在現實裏麵沒辦法。實際密乘跟淨土是異曲同工。 禪宗為什麽能修啊?禪宗現在的修,大家很多都不理解。禪宗認為念佛往生不是在臨死的時候,是把臨命終時的狀態擺在現在,就是你現在就想你明天就死了。我們可以想象,比如大夫說了你明天就死了,你還有十個小時,那你就沒有辦法了,你用這種時候加持自己,這個就叫打七。我們現在打七跟過去不一樣。我真正參加過雲居山打七,是跟我師父體老。那時候很多人都不懂,所以我師父就教禪堂怎麽弄怎麽弄,開始打七之前所有寺院裏的執事要跟方丈告假,比如說我是知客,我就把這知客辭了。為什麽參加禪七要辭了知客呢?這是選佛場,本身這也是生死七,你進入選佛場就是你已經死了,你是死人,肯定要把這個辭了吧,你不辭也得辭了。不僅執事要跟方丈告生死假,同時一起打七的道友互相之間也要告假,咱們這七天就是死人了,克期取證。就是要不到七天,那我就不活了,就跟那敢死隊一樣,就是簽了生死文書了,然後上戰場。通過這個就把那個神識調動出來,因為我們的神識可以調動,可以作意,這種叫克期取證。這就是界,結界了,然後我就不再想別的了,這樣同樣也可以做到督攝六根。 學:打七是這個意思啊! 師:現在打七不是這樣啊。說念佛七以後,我念完佛了我要幹這個,我要幹這個,沒有!後邊就沒有計劃了。就是說在七中間就你必須得有這個,沒有這個你不可能跟現在的境錯開。如果錯不開,你攝藏根識裏麵的那個覺照升起不了。他出不來的話,你認為的你的修行實際隻是幻有,不叫修行,就是你的修行跟真實的修行根本就連邊兒都挨不上。真實的修行一定是超越根識,隻有超越根識你才能看到根識認知的生死是幻。要能認知根識認知的生死是幻,你必須得要超越根識。你要能夠認知我們是共一法身,你的見必須要超越阿賴耶識。如果不超越你認知不到。 那麽我們凡夫怎麽辦?那就把境錯開,就是自己就認為自個兒死期到了。你看經裏邊,《佛說阿彌陀佛經》也說道念佛七日七夜。古人念佛真的就不吃不喝,進入一個垂死的狀態,因為他真發了那個心,所以多數就容易成就。我們現在不好這麽講,你這麽講,咱們七個人到時候死三個或者是三個送醫院急救室了,那就成邪教了。但這就是真的發心,這就不一樣了。因為這麽講呢,比如說萬一有一個老師聽我講去做,然後那個了,待會這位老師的兒子來找我來要媽,那怎麽辦?但是這個機理你必須得懂。 念佛改變世界觀是把臨終拿到現在 談老講過,真正的修行就是改變世界觀。但改變世界觀這隻是一個說法,你怎麽做到改變世界觀?密宗那就是要(觀修)壇城,在壇城裏改變世界觀,因為壇城裏邊不是按三時,是按一時。念佛改變世界觀就是把臨終拿到現在。 這裏還有一點,(你不能說)我們這期念佛結束了,然後我們怎麽樣怎麽樣,那可不成。就是你得把自個兒給堵死,不能說還給自個兒留條後路,就是你自己必須得把自個兒給真的騙了。自己騙自己是很難的,但是你必須得這麽做,隻有這麽做才能錯開境。所以為什麽你看大部分人發出離心,第一因為失戀,年輕人失戀了遁入空門,或者父母死了、我們親人離別了遁入空門了,或者是生意失敗、忽然間什麽都沒有了遁入空門。因為隻有在這個時候,忽然之間就錯開了原來的境,這個時候反而容易產生出離心,正常的人產生出離心是很難的。難到什麽程度?比如我們坐這兒,您能感覺到地球轉嗎?這很難,我們坐這地球都在轉。我們想錯開這個境,就跟你坐著要感知到地球在轉一樣,是非常難的。如果要不難的話,這地球早就沒人了。 今天大概說這麽多,錄音回頭可以再聽一聽,不是一次兩次,必須得長期的去閉關,長期的這麽修行,甚至到你白天都覺得這是幻化,你才有可能錯開。就等於你必須得要類似精神錯亂,要不然這哪是幻?這不都是實實在在的嗎?你這不睜眼說瞎話嗎?這麽修行你怎麽修啊,你不可能對。換句話,什麽時候你能坐在這兒能感覺地球在轉了,當然高血壓頭暈不算啊,那個時候就差不多了,所以很難。 密續的教法雖然能做到這一點,但他強調說是他力,實際還是自力。因為這個他力比如依傳承上師,但是上師畢竟是從人這塊安立,要對上師升起足夠的信心,從六識來說是很難的,這是第一。但是阿彌陀佛有一個好處,為什麽?因為阿彌陀佛不是人、不顯現。比如你信上帝,如果上帝是一個具體的人,你對他信就很難了,因為你各個方麵看他會不一樣。伊斯蘭教真主安拉不顯現,是背境,所以反而容易信。所以真正宗教過去不建立偶像,為什麽?因為一旦有偶像,人就會分別。佛教最早也沒有偶像,後來才犍陀羅才跟希臘那邊基督教傳進來才有偶像那種方便,古代沒有。 禪宗就沒有偶像,禪宗不拜偶像,為什麽?禪宗實際保持著原始佛教的這種狀態,不會分心。真正認知背境必須是七識,六識認知不到,所以一定要超越根識。咱們知道了,有信心了,你就念佛,或者念準提是一樣,因為準提是佛母。咒都不是六識根識的境,所以不要分別,也不用翻譯過來,它就代表背境的聲音就行了。你就念準提咒啊,或者你念《心經》裏邊的揭諦揭諦也一樣,或者念阿彌陀佛,或者念觀音菩薩都一樣。黃老的兒子就念觀音菩薩,黃老兒子走的時候我們都去送了。黃老也沒有說讓他兒子改念阿彌陀佛。 學:老師,我想問一下哦,念阿彌陀佛挺好的,有時候念的氣沒有了。 師:這個念,是兩個念,不是非得出聲兒念。一個是口念,還有一個心念。聾啞人怎麽辦?那阿彌陀佛就不收他了?那過去把舌頭割了的人怎麽辦?就不念了?心念。 我們為什麽會有很多疑慮?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傳統裏麵沒有信仰,過去我們一直是人治,講天地君親師,沒有講在國王上麵還有一個建立。我們是天理,沒有講天事兒。真正的宗教信仰跟你沒有關係,阿彌陀佛是造世界,阿彌陀佛顯現世界的時候還沒你呢。你不要跟阿彌陀佛談條件,你談不談條件,你想不想去淨土你也在阿彌陀佛的土裏。你想去不想去都在這兒,這是信仰。信仰不是說你是好人才救你。剛才我們講是同體,一切有情是同體的,所以都得救度,而且都得救度是以我們這麽分別來認知。現境還自緣,所有的有情和無情都在境裏邊,哪個也出不去。不可能心外求法,心外沒有一法。不要再猶豫了,你猶豫也可以,你猶豫也不可能跑到心外邊去。 這就是信仰。 |